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0|回復: 0

回望东西方的第一次对话 石器时代的文化交流

[複製鏈接]
真衣 發表於 2012-8-17 18: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光明日报
史前时期的东西文化交流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东西方世界的第一次对话发生的背景和过程,是整个欧亚历史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东西文化交流研究领域最为薄弱的环节。对此,东西方学术界长期在黑暗中探索。随着考古发现与研究工作的深入,近年来这种局面有了很大改变。
本世纪初,南非古人类学家Clarke在对意大利罗马附近Ceprano发现的距今80万年前的直立人头骨化石重新复原所做的研究中指出,该头骨具有明显的亚洲直立人特质。这一研究从一个重要方面揭示了东亚古人类在那段久远历史当中,可能对西方人类产生过重要影响。但是由于很难在罗马古人类化石与北京人化石之间找到确定的联系线索,Clarke发现的重要意义,还有待证实。2004年,法国人类学家Eric Boëda提到阿舍利(Acheulian)文化在东方的分布问题。阿舍利文化是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文化,已知最早的阿舍利文化遗存发现于非洲,年代在距今100万年以前,最晚的遗存距今数十万年,阿舍利文化的代表性石器是阿舍利手斧。阿舍利文化遗存曾在非洲、西欧、西亚和印度发现过。西方学术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阿舍利人的祖先是早期直立人,他们从非洲向东迁徙而来,可能由南亚次大陆到印度尼西亚。中国学术圈里,从未有人提及过欧洲旧石器时代早期的阿舍利文化曾到达过中国这个问题。而据法国人类学Eric Boëda的研究,距今80万年前的广西百色发现的旧石器,以及陕西蓝田旧石器和周口店北京人使用的石器中,都发现有阿舍利文化因素。阿舍利文化很可能沿海路占领了印度,继而向东扩展到印度尼西亚。Eric Boëda认为中国境内的阿舍利石器,与印度与印尼的发现,文化风格十分接近。中国北方地带阿舍利文化因素的存在,可能是自南而北传播的结果。Eric Boëda还指出,生活在周口店的北京人,并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阿舍利石器工业技术,这里发现的两面加工石器和薄刃斧,是在外来阿舍利文化的基础上,结合本地文化创新的结果。阿舍利文化曾到达过中国,Eric Boëda虽言之凿凿,但相对于百万年之长的旧石器早期的漫漫长夜,他的声音显得十分微弱和孤寂,尚未得到中国考古学界正面的回应。旧石器时代早期西方人携带着阿舍利手斧,远渡重洋,到达欧亚的东方世界,并进入中国北方地带,目前仍是一种需要审慎对待的学术假说。
1923年,法国古生物学家德日进和桑志华发掘了宁夏水洞沟旧石器晚期遗址,标志着中国没有旧石器时代文化这一论断的终结。水洞沟遗址因发现有属于西方莫斯特文化的勒瓦娄哇石器,法国人据此认为水洞沟遗址好像处在很发达的莫斯特文化和正在成长的奥瑞纳文化之间的半路上,或者是这两个文化的融合。中国学术界对水洞沟文化性质的认识,长期持谨慎态度。直到2003年出版的《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中才直接提出,以勒瓦娄哇石核和石叶的发现为突出标志的水洞沟文化“是我国最具有欧洲旧石器时代文化传统的单独类型”(《水洞沟――1980年发掘报告》,科学出版社,2003年)。目前,在中国北方地区,发现含有勒瓦娄哇石器的遗址除水洞沟外,还有黑龙江十八站遗址、山西太原陵川塔水河遗址、内蒙古金斯太洞穴遗址等。
勒瓦娄哇技术在欧亚东部地区的发现,石器时代的东西文化交流,是近来旧石器学界频频提到的热门话题。最早出现在西方的勒瓦娄哇石器技术,标志着旧石器工业技术史上的一次革命。古代人类对石器工业技术的改进,集中体现在从石核上打制石片的形态和打片过程。生活在西方旧石器时代的人们,经过难以计数的实践,最早发明了无需再进行加工,直接从石核上获取工具的技术。要完成这一工序,需要预制特殊形状的石核,这种石核外观呈倒龟背状,学术界称其为勒瓦娄哇石核,这种技术称为勒瓦娄哇技术,从石核上打下的石叶,称为勒瓦娄哇石叶,这些也统称为是勒瓦娄哇文化。勒瓦娄哇石器在欧洲、南非、东非、西亚和中亚的西部经常发现。1933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召开的一次专门讨论勒瓦娄哇技术的世界学术会议上,认为这种技术代表着更新世中古人类行为与认知发生的演化,标志着人类认知能力的新突破,在人类演化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具有欧洲旧石器传统的文化因素,是通过什么途径进入和出现在宁夏水洞沟和中国北方其他地区?位于中国北方和欧洲之间的新疆以及俄罗斯中亚的旧石器的研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环节。
新疆地区的旧石器考古工作长期滞后,直到1995年才有新的突破。这一年在吐鲁番交河故城沟西台地旧石器遗存点采集石器612件,属于旧石器晚期的打制石器就有580件。我国著名旧石器考古学家张森水教授认为,交河沟西石器地点,无论在石制品的风格和时代上,都与甘肃省境内的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大致相当。2004年,在北疆地区的布克赛尔县骆驼石发现一处旧石器遗址,发现大量打制石器。这一遗址面积约20平方公里,是一处中亚地区罕见的超大规模的旧石器制造场。以交河故城沟西台地、骆驼石旧石器遗址为代表的新疆旧石器文化遗存,早者可能溯至距今10万年左右,晚则距今二、三万年或更晚,遗址中屡屡见有用勒瓦娄哇技术打制的石核和石叶,这些发现对“探讨早期人类在新疆的生存、演变、迁徙以及人类技术的发展,以及东西文化交流都有重要意义”(高星等:《新疆旧石器地点》,《中国考古学年鉴・2005年》,文物出版社,2006年)。新疆以西的中亚、俄罗斯的阿尔泰地区发现多处旧石器时代中期到晚期的遗址。重要的如1960年俄罗斯学者在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发掘了奥克拉德尼克夫洞穴等为代表的旧石器时代中期持续到晚期的一些石器时代的遗址,这里出土的很多打制石叶,明显采用的是勒瓦娄哇技术;俄罗斯阿尔泰地区Denisova洞穴的最底层出现有莫斯特尖状器,台面即是Chepeaudegen―darme特征,即发达的勒瓦娄哇技术。俄罗斯学者推测,阿尔泰地区的勒瓦娄哇技术,是从中亚哈萨克草原区域进入西伯利亚,又传入阿尔泰森林草原区。
俄罗斯阿尔泰、新疆和中国北方地区勒瓦娄哇石器发现与研究表明,距今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来自西方的人群集团,通过中亚草原抵达俄罗斯的南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地,其后便顺着阿尔泰山间孔道,溯额尔齐斯河进入新疆阿尔泰山麓一线,布克赛尔县和什托罗盖镇的骆驼石是他们重要的聚集地。接着他们长驱直入进入天山南北两麓,抵塔里木盆地周缘。交河故城附近的台地,是他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生活聚集点。宁夏水洞沟发现的勒瓦娄哇石器工艺,很大的可能性是新疆旧石器时代居民继续东进,穿过河西走廊抵达到了银川平原后留下的遗存。而中国北方其他地区勒瓦娄哇石器的发现,则有可能是通过很早就开辟的北方草原通道传入。
考古材料表明,至少在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西方人群进入新疆和中国西北其他地区,欧亚东西方人群有第一次接触,东西方世界开始了第一次对话。旧石器时代的西方文化东进,不仅参与了中国北方文化的发展进程,东西方人群长期共居通婚,扩大了基因交流,对中国北方次一级人种分支的形成也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此研究得到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疆史前考古学史研究”项目支持,项目编号040212805)。
(作者:刘学堂 单位:新疆师范大学西域文史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