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2|回覆: 0

[史學] 論中國古代的邊疆政策(1)

[複製鏈接]
濟世 發表於 2012-8-9 18: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文史網
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在促進統一多民族中國的發展、壯大進程中發揮過獨特的作用。加強中國歷史上邊疆政策的研究,對於當代中國邊疆治理具有借鑑意義。
  邊疆政策:特殊國情的產物
  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是國人每每引以為自豪的。如果我們對此稍作認識上的升華和哲理上的思考,那麼,它們即是指我們的先輩為今人留下的兩項舉世囑目、無與倫比的歷史遺產:幅員遼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和人口眾多、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簡言之即為大一統與多民族。這是中國不同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特殊國情。
  統一多民族的中國,是經過一個漫長而曲折的發展過程後大致定型於現代狀態的。這一過程雖然十分漫長、複雜和曲折,但總的趨勢是,自先秦時期起,在現代中國領土內開始形成一個核心區域,這一區域雖不是一成不變的,但大致在黃河中下游至長江中下游一帶。在這個中心區域建立政權的既有華夏,也有夷狄,既有漢族,也有少數民族。在國家的發展進程中,邊疆地區的發展是其有機組成部分,全國範圍的發展狀況決定了邊疆地區的發展水平,邊疆地區的發展狀況對全國範圍的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
  中華民族既是一個民族共同體概念,也是一個國族概念,『多元一體』是中華民族既有共性也有個性的民族發展大趨勢的體現。在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多元』的特徵,是指各民族在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所具有的『個性』和『特質』,即語言、地域、經濟、文化心理的多樣性和表現形式上的特殊性。『一體』的特徵,是指各民族的『個性』和『特質』在共同的發展過程中,相互融合、相互同化所形成的民族共同體的共同特徵和『一體化』趨勢。在中華民族形成過程中,自始至終都存在着由多元到一體的凝結特點:先是分布於黃河流域的多個部落互相融合形成了華夏族;之後華夏族又融入北狄、東夷、西戎、南蠻等多種族群而形成漢族。作為中華民族凝聚核心的漢族一經出現,就對周圍的眾多民族產生強大的吸引力,他們之間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發生着密切的聯繫,並不斷融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一個整體,這就是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有兩個值得重視的特點,一是多元中的本土特點。中華民族儘管是由眾多的民族經過數千年的不斷融合而形成,但這些民族無論是歷史上已消失的民族,還是現實生活中存在的民族,多是在中國這塊遼闊的土地上土生土長的民族,即便是有些少數民族的祖先具有外人的血統,也是在與中國境內各民族的不斷融合中形成的;二是在抵禦外侮的共同鬥爭中,使中華民族凝聚力得到不斷升華。中華民族內部各民族,包括歷史上已經消失的民族,他們之間雖然也有過衝突,但數千年來相互間不斷交融已經將他們結合為一個統一的整體,中國成為他們共同的活動地域和共同的家園。當近代遭遇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和瓜分時,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即被空前釋放出來。
  在歷史演進中,統一多民族國家和多元一體的中華民族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同步發展的。統一多民族的中國與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同步發展,成為世界歷史發展史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線。而促使這種同步發展成為可能、成為現實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極富中國特色的邊疆政策的實施。邊疆政策的基本任務是守住一條線(邊界線),管好一片地(邊疆地區),實際上包含着物與人兩個要素。可以說,邊疆治理是一項針對人和物綜合治理的社會系統工程。在統一多民族的中國,邊疆地區是少數民族繁衍生息的主要地區。因此,邊疆政策的最重要內容之一即是處理民族關係,唯有調動邊疆地區民族上層的積極性和為廣大民族群眾打造一個穩定、發展的社會環境,才能推進統一多民族中國和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良性發展。
  邊疆政策:內涵、外延與作用
  中國歷史上無論哪一朝哪一代,都面臨着邊疆問題,統治者也都為鞏固統治而制定邊疆政策,展開邊疆經略。邊疆經略是歷代王朝對邊疆地區的開拓與經營。邊疆政策是實施邊疆經略的指導方針與具體措施,而治邊思想則是制定邊疆政策的重要前提之一。邊疆政策的正確與否,邊疆經略的成敗得失,治邊思想能否符合時代潮流,不僅直接影響一個朝代的興衰存亡,而且對於作為整體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中國的形成、發展也產生重大影響。
  中國封建王朝的邊疆政策,自秦漢時期初具規模後,經隋、唐、元、清諸多大統一王朝邊疆經略實踐的充實、完善,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這在世界各國歷史上是頗具特色的。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包含十分豐富的內涵,其要者有從中央到邊疆地區的管理體制、邊疆的行政建置、邊防政策、民族政策、宗教政策和經濟開發政策以及近代以來與邊界交涉相關的外交政策等,所有這一切構成了古代邊疆政策的完整體系。中國古代邊疆政策外延應該包括與治邊思想有關的世界觀、國家觀、民族觀、傳統治邊思想以及與邊疆政策有關的人、事、地、物研究和不同時期、不同類型、不同國別的邊疆開發比較研究等方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