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45|回覆: 0

[論史] 1433年後的中國:"南海"得失的偶然與必然(3)

[複製連結]
里人 發表於 2012-8-8 19:1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鳳凰網
船隊每到一國,首先向當地國王或酋長宣讀詔書,舉行隆重的冊封典禮,賞賜寶物。除了建立藩屬關係之外,鄭和還奉命調解海外各國之間的紛爭。每次下西洋,隨船隊來中國的各國貢使、國王等都大量增加。1423年鄭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時候,船上載有 16國 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屬。到永樂晚期,來朝貢的國家超過60多個。

    這麼多國家樂於朝貢是有原因的。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貢物後,按\"賞賜厚宜\"的原則予以賞賜。而且,這些貢物,與貢使隨帶的\"附進物\"比較,實在是少而又少。一般來說,\"附進物\"往往超過進貢物品數十倍。日本有一次朝貢 3610把日本刀,\"附進\"的刀卻多達 35000把。

    爲了鼓勵海外各國多來朝貢,明朝政府對這些所謂的\"附進物\"全部免徵關稅,\"附進物\"的貿易價格也不由市場需求決定。在日本,一把刀僅值 800到 1000文,政府卻給價 5000文。獲得厚利的日本貢使便以朝貢爲名大量輸入刀劍,數量年年增加,總額不下 20萬把,統一由明朝國庫開支收購,卻又不能賣出,只能擱在禮部倉庫里。

    1433年12月,天方國使者乘船前來朝貢。一個有意思的細節是,天方國使者,向朱瞻基進獻了長頸鹿。未見過長頸鹿的國人,誤認爲這就是神話傳說中的寓意福瑞之氣的麒麟,因此,禮部尚書特率滿朝文武稱賀。事實上,在朝貢貿易體系中,與海外各國獲得的豐厚實利相比,中國更在乎的是滿足象徵性的宗主權所帶來的政治虛榮。

    問題在於,朝貢貿易缺乏內在的經濟動力,鄭和下西洋\"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貲\"。一方面,非均衡貿易換來的寶物不能轉化爲實實在在的國庫收入,另一方面,支撐朝貢貿易體系的下西洋活動消耗巨大。這就爲無視海洋的官僚們找到了藉口。

    伴隨著鄭和幾次下西洋活動,反對之聲持續不絕。1424年,朱棣去世。朝廷中反對派占了上風,於是,明仁宗下詔\"下西洋諸番國寶船,悉皆停止\"。鄭和船隊被封,全體官兵被調往南京鎮守。直到 1430年,明宣宗朱瞻基爲了扭轉\"諸番國遠者猶未朝貢\"的局面,決定再派鄭和下西洋,但這次遠航,是中國控制南海輝煌的頂峰,也是退縮乃至沒落的開始。

    在20世紀的一位思想家梁啓超看來,\"鄭和下西洋\",\"其希望之性質安在,則雄主之野心,欲博懷柔遠人、萬國來同等虛譽,聊以自娛耳。\"

    鄭和去世之後,這種\"自娛\"活動便結束了。放在更長的時空背景看,1431年至 1433年,鄭和船隊的最後一次遠航無比寂寥,\"孤帆遠影\"確是恰當的註腳。

    拐點

    1433年,僻處歐洲西南一隅的小國葡萄牙的國王若昂一世也去世了。不過,他的兒子亨利王子繼承了他的海上擴張政策。

    \"商稅者,國家以抑逐末之民,豈以爲利?今夷人慕義遠來,乃欲浸其利,所得幾何?而虧辱大體萬萬矣!\"這是地方有司奏請徵稅,朱棣在駁回文書中的批示。因此,朱棣在派遣數萬海軍,航行於太平洋和印度洋十數年之後,仍然厲行禁止民間海商\"片板不許下海\"。

    與鄭和的船隊不准民間海商跟隨、\"片板不許下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葡萄牙人出航,一支船隊雖然不過三四艘,甚至只有一艘船,但它後面跟隨著民間海商的活躍船隻,每當王室船隊開闢出一個海區,民間海商交只要交足了\"執照\"稅,便可進入規定的海區經營。

    次年,葡萄牙人發現了亞速爾群島,成爲大西洋航行的重要補給基地。1488年,迪亞士到達好望角。1498年達・迦馬到達印度,葡萄牙船隊在印度洋面、阿拉伯海、孟加拉灣都沒有碰到中國船隊,直到 1509年才在馬六甲海峽港口第一次見到 3艘中國帆船。

    1511年,曾在鄭和的協助下建國,並成爲船隊集結地和貨品中轉倉庫的馬六甲被葡萄牙人攻陷。1557年,他們以\"借地晾曬水浸貨物\"爲藉口,獲准暫居廣州一個稱之爲MACAU的小漁鎮,也就是澳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