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52|回覆: 0

最新考古發現證實:重慶人類活動史至少100萬年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7-19 23: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重慶晨報
2012719152915603.jpg

2012719152941371.jpg



  重慶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究竟多少年?
  昨天之前,答2-3萬年基本不錯
  今天開始,正確答案是至少100萬年!
  九龍坡玉龍公園兩年來陸續出土的一批石器改寫了歷史
  昨天,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三峽古人類研究所所長魏光飈,帶來了他和他的團隊在九龍坡玉龍公園(九龍鎮九龍村)所在地耗時兩年多發掘研究的數塊『石頭』,同時帶來的還有一個改寫重慶歷史的考古發現―――至少在百萬年前,主城區就已經有了遠古人類的活動。
  這場新聞發布會吸引了中科院的兩位專家袁寶印、黃慰文專程從北京趕來。而在巫山龍骨坡進行發掘工作的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萬波,也專程驅車5個多小時,從巫山趕到了主城。
  大大小小的河灘,鵝卵石隨處可見。但誰能想到,在遠古時期,它卻是炙手可熱的『值錢貨』―――古人類正是看到這些石頭,才決定聚集在當地,用鵝卵石打制生活生產所需要的石器,繁衍生息……歲月更替,這些『永生』的石頭被考古發掘出來,並向我們『宣布』:重慶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遠遠不止史料所記載的2-3萬年,或者之前有些專家所推斷的幾十萬年……
  昨日,中科院專家黃慰文介紹東方劍齒象化石的歷史。
  精美的石頭,會說話
  鵝卵石分布地吸引古人聚集
  他們在那裡辦起了石器工廠
  在昨天之前,主城有人類活動的歷史,據史料記載僅僅只有2-3萬年。隨著一塊塊『石頭』和一組組來自國內和澳大利亞的權威數據公布,這段歷史被徹底改寫。魏光飈說,經過國內外多個年代研究實驗室的權威測試,從九龍坡區出土的這些『石頭』,就是百萬年前古人類所使用的工具。由此,主城有古人類活動的歷史,從之前的2-3萬年,提前到了至少百萬年。
  如今的遺址所在地,是在一座名爲王家大山的山頂之上(就是現在的九龍坡玉龍公園),遠遠望去,山下幾公里外就是蜿蜒而過的長江水。那在百萬年前,這裡究竟是什麼樣子?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袁寶印說:『當時根本沒有王家大山,遺址所在地就是江邊的一片大河灘,河灘附近草木茂盛,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清澈的江水就是它們最佳的飲用水源。』
  而在這片河灘上,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大量堆積著大小合適的鵝卵石。而正是因爲這些石頭,才引來了遠古人類到此活動,『這些古人類用這些石頭打制石器,並用它們作爲自己生活的工具。』而附近聚集的動物,就是遠古人類最好的食物。
  那麼遠古人類是居住在這個地方嗎?袁寶印說,遺址其實就是遠古人類的『工廠』,他們在這裡因地制宜生產加工各種生活中所需要的石器,但並不住在這個地方,『從大量出土的石器我們可以判斷,遠古人類在這個地方,曾經活動過很長一段時間。』
  『重慶境內長江從最高的第五級階地到第一級階地甚至河漫灘都有人工石製品的分布。這意味著,至少從百萬年前至今,遠古人類就一直在主城區一帶繁衍生息,從未斷絕。我們有了更充足的理由說,重慶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深厚文化底蘊的城市。』黃萬波說。
  珍貴的骨器,很沉默
  用東方劍齒象的上頜骨製成
  藏身庫房8年多,全國僅1件
  玉龍公園舊石器遺址的考古發掘,其實在兩年前就已正式啟動,而隨著發掘的開始,我市的古人類學家們,也悄悄開始普查全市各區的文管所庫房,由此搜尋遠古人類的『足跡』。
  昨天,與玉龍公園舊石器遺址出土石器一同來到發布會現場的,還有一件與眾不同的『老古董』,它出自九龍坡區白市驛的一個採石場,而它的出現,讓專家們興奮不已,因爲它是目前專家們所知,全國唯一一件遠古人類用動物骨頭所做成的工具。
  捧著這個骨器,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黃慰文非常激動,『我剛剛看到這件骨器的時候,就被驚呆了,它是出自古人之手的一把骨質斧頭,經過我們的系列考證,這把骨斧,是當時的古人類用東方劍齒象的上頜骨打制而成。』
  爲了弄清骨斧的生產年代,專家們忍痛用小鋸子在骨斧上切割下一小塊用作年代核定,經過國內外研究所的專業鑑定,這把骨斧至少出自17萬年前。
  聊起發現這把稀有骨斧的過程,魏光飈笑著詳細道來:『我們是在3年前對文管所庫房進行摸查時,找到這把「斧頭」的,當時,它已經在九龍坡區文管所的庫房裡靜靜躺了8年時間。』根據文物登記資料記載,專家們順藤摸瓜找到了骨斧的出土地―――白市驛一個採石場。但由於破壞嚴重,專家們沒能在這裡找到更多的化石。
  當時的古人類是在殺死東方劍齒象後利用它的骨骼做成工具,還是在東方劍齒象自然死亡後再進行利用呢?魏光飈說,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認爲,當時的人類還無法合力殺死巨大的東方劍齒象,因此,應該是在大象死後,人們才取出它的上頜骨做成了工具。
  本組文/重慶晨報記者 李晟
  本組圖/重慶晨報記者 李斌
  相關新聞>
  古人是怎樣打石斧的?
  我們能不能也學古人製作類似石斧等石器呢?與石器打了一輩子交道的黃慰文立馬開班授課,『按照古人的標準化生產工序,石斧的製作分爲選料、粗加工、定型、去薄、精修等步驟。』
  首先最爲重要的就是選料了,黃慰文說,不是每塊石頭都能做成石斧的,一定要到河灘上,選擇扁平形狀的鵝卵石作爲原材料才可以。然後用圓形的鵝卵石作爲工具,先將扁平鵝卵石打製成有一個長頭、兩個側邊相對對稱的形狀,『這樣,石斧才能稱手好用。』
  粗加工完成後,打擊的力度就要減弱了,慢慢用手中的圓形鵝卵石修出石斧的形狀。並在長頭的一端打出鋒利的斧刃。最後則是精修,將打製得差不多的石斧按照自己的手握感覺進行最後修正。
  雖然聽上去並不複雜,可如果沒有經驗,要製作這樣一把石斧絕不簡單。黃慰文笑著說,雖然自己試過好多次,可真正能打制出符合遠古人類要求的合格品還是很少的。


        來源:重慶晨報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