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73|回復: 0

[国学教育心得] 市十小国学教育收费 引家长质疑

[複製鏈接]
赵伽姚 發表於 2011-12-16 16: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讯 (记者/吴志毅)日前,一则题为“东湖十小违规举办课外课程”的帖子在本地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网友“敢说敢为”写道,第十小学最近在给学生家长宣传一套国学教育教材,每个班收取2万元的软件费用,分摊到每个学生的费用接近400元。该网友质疑,当前国家明令禁止中小学开办正常课程外的补习班,不知道学校的这种做法是否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同意。
  对此,市第十小学校长吴燕君再三强调,学校并没有强制性地要求学生报名参加国学特色班,一切都是以自愿为原则,如果有家长不想让孩子参加,学校会尊重家长和学生的意愿。惠城区教育局纪检组有关负责人表示,一般学校开设特色课程需要将情况上报给教育主管部门审批,在主管部门允许的情况下,合理开展特色教育,“一般不能收取费用”。
  “每个班要收2万元软件费用”
  家长??
  12月7日,网友“敢说敢为”在惠州当地某论坛发帖称,11月底,第十小学召集家长召开家长会,“会上并没有过多谈论学校和学生的教育情况,而是反复在宣传一套国学教育教材,要求家长报名给小孩参加。”
  该家长认为,此套教材价格贵得离谱,“每个班收取2万元的软件费用,分摊到每个学生的费用接近400元。”此外,家长会上,老师给每位家长发放了实名调查问卷。“为了不让小孩日后难堪,大部分家长都填了同意参加,但私下非议颇多。”
  该家长在家长会的第二天把情况反映到教育部门,希望得到主管部门的回应,但是并没有得到教育部门的回复。
  12月13日,网友“惠眼”以第十小学家长委员会成员的身份在网上发帖,对此事作出解释。“这节课是学校的校本课时,不占用国家义务教育课时,集科学性和教育性于一体,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开办国学的经费由各个班自己筹集,钱由各班家长委员会统一保管,统一开支”。但这一解释并没有平息网友们的热议。
  “小孩不愿学,可告诉我们”
  学校??
  昨天,第十小学校长吴燕君告诉记者,该校打算把国学教育作为特色教育。“第十小学从今年9月份开学以来,一直在摸索自身的发展方向,我们学校老师认为,国学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它的优越性。所以学校打算把国学作为学校德育方面的基础教材,让学生在教材学习过程中,在德育和文学方面得到进步。”
  “我们把国学课程作为本校的校本课程。”吴燕君说,常规的27节课中有2节课是属于校本课程,是学校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其实是想做一些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没想到会引起如此大的争议。”
  吴燕君也说明了课程收取费用的原因,由于国学目前还未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内,如果学校要开展国学教育,经费就要自理。学校用于购买育灵童国学教材的课堂电子设备课系统约需要15800元,分摊到每个班为2634元,而每个班分别购买单机版需要1280元,师资培训费以及开展国学活动的经费等约需15000元,教材费按平均价18.5元计算,6年一共需要222元,教参费平均价为360元,一共加起来每个班的费用是19496元,分摊到每位学生的费用接近400元。
  网友“惠眼”表示,因此家长委员会决定每班筹集两万元,由家长委员会保管这笔钱,用于自己小孩6年的国学教育,每个家长平均每学期也就几十元而已。
  吴燕君一再强调,一切是以自愿为原则,“小孩子不愿意学的,可以直接告诉我们,我们实名问卷调查的目的也就是统计参加课程的人数和名单。”
  “自愿参加”会不会变味?
  ◎讨论
  学校兴建图书馆,学校召集学生以自愿形式捐款;学校开设兴趣班,学生以自愿形式报名参加……对于当前某些学校的做法,网友们议论纷纷。
  对于学校坚称某些课程或者活动是以自愿参加为原则,不少家长表示无奈。孩子正在上二年级的家长周先生说,很多时候学校声称是以自愿的形式,但是看到有部分学生参加了,生怕自己孩子落后于别的孩子,最后还是同意参加。
  还有家长还担心,老师叫孩子参加而实际上没有参加,有可能会影响孩子以后与老师的关系。
  “出于这些顾虑,很多以自愿形式交费参与的课程或者活动就变成‘非自愿’了。”惠州某小学的班主任郭老师说,大部分老师的出发点都是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的,并不会因为某学生不参加某项收费课程而影响对该学生的关心度。
  有家长建议,以后遇到这种收费的课程或者活动,学校可以约定时间让学生交钱报名,不想学就不用来报名。
  也有家长说,有不同意见很正常,“不想学的可以表示不同意”,但是也不要把一些负面情绪灌输给想参加的学生和家长。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