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93|回覆: 0

[國學灌水] 唐代『半娼』的女道士:替人做法事也供人狎玩(2)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12-6-27 23: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東方網
(2)與女冠交遊有時可藉以階進唐時女冠多為貴族,如公主之類,每自請出家。而唐公主握有政治上的大權,有官迷的人,走公主門路,倒是一條終南捷徑。【太平廣記】載王維早年曾飾為優伶,獻郁輪袍之曲,邀寵安樂公主。如謂小說不可信,則歷史也曾供給我們以許多證據。【唐書】稱『太平公主推進天下士,謂儒者多窶狹,厚持金帛謝之,以動大議,遠近翕然向之……』又【安樂公主傳】『趙履新諂事主,嘗褫朝服,以項輓車……』或謂既已出家的公主,不執政權,走她們的門路何用?不知公主雖出家,而父母手足的情感,仍然未斷,借其一言,往往重於九鼎。像方士史崇玄本金仙玉真兩公主之師,因她們之介紹,得事那聲勢赫奕,炙手可熱的太平公主,竟得拜官鴻臚卿,難道這不是一個好例嗎?那些夤緣的人,巴結不上公主,就先交歡於她們手底下的徒子徒孫,這也是『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的意思。兩性間交際得密切了,發生戀愛也就可能了。而且這種風氣傳播開來,就不是一定想做官的人,也要交結一二個女道士,當作唱和的伴侶了。
(3)生計問題女道士皆為出家人,別無財產,靠諷經設醮以為生。唐時道風既盛。每喜招羽士設壇建醮,以為功德,所謂『霓軒入洞齊初月,羽節升壇拜七星。』權門貴家是時常要舉行的。設醮有時亦招女冠,義山詩即可為證。這些弱質纖纖的女兒,為了生計問題的壓迫,不得不時常出入人家,便被人輕薄幾句,又敢怎樣呢?看劉禹錫【贈張鍊師】詩『……金縷機中拋錦字,玉清壇上着霓衣,雲衢不用吹簫伴,只擬乘鸞獨自歸。』意雖不莊,詞還得體。而劉長史的『大羅過卻三千歲,更向人間魅阮郎。』白居易的『上界女仙無嗜欲,何因相遇兩徘徊?』便不像話了。說過唐時普通女道士的性質,我要來敘述義山所戀愛的女道士了。大約義山所戀愛的女道士乃由宮女出身,其身份較普通者為高貴,其一切服裝居處亦極富麗,雖其行動亦不甚謹嚴,但比較普通女道流好得多了。所以和她們戀愛的男子如李義山一輩的人,對於記錄這種愛情的詩歌,常取秘密態度。
(二)宮人之入道
開成三年(838年)義山有【和韓錄事送宮人入道】詩一首:『星命追還不自由,雙童捧上綠瓊舟。九枝燈下朝金殿,三素雲中侍玉樓;鳳女顛狂成久別,月娥孀獨好同游。當時若愛韓公子,埋骨成灰恨未休!』按【舊唐書・文宗紀】:『開成三年六月,出宮人四百八十人,送兩街寺觀安置。』關於宮人入道事實非一次,中晚唐詩人如張籍、戴叔倫、王建、項斯、於鵠都有詩,散見各人集中,不具引。義山所戀之女冠,非此次出家之宮人。大約在開成元年之前。談到宮人入道的問題,我們可以費點筆墨,將唐時諸帝公主出家修道的情形,略述一二。讀者如明白了唐時女貴族,對於出家運動怎樣熱烈,對於宮人之入道,自然不覺其奇怪了。【唐書・諸帝公主列傳》裡出家的公主,列表如下:睿宗女金仙、玉真、萬安三公主;代宗女華陽公主;德宗女文安公主;順宗女潯陽、平恩、邵陽三公主;憲宗女永嘉公主;
穆宗女安康、義昌公主
又【太平公主傳】,武后時榮國夫人死,後丐太平公主為道士,以資冥福。儀鳳中(高宗年號)吐蕾請主下嫁,後不欲棄之夷中,乃置宮如方士,薰戒以拒親事。後公主自示意欲嫁,始為擇薛紹尚之。可見太平公主也做過了一時女道士。王士禎【居易錄】引胡震亨云:『唐公主多自請出家,與二教人r近。商隱同時如文安、潯陽、平恩、邵陽、永嘉、永安、義昌、安康諸公主皆丐為女道士。築觀於外,史即不言他丑,頗著微詞。』我們但看這些玉葉金枝的公主,尚要出家,區區宮人,又何必論。大約宮人入道,有幾種原因:一種為帝王所強迫,是被動的;一種借出家而得自由,是自動的。帝王之強迫宮人入道,無非如武后之迷信『冥福』,觀【唐書】出宮人若干人,送某處安置字樣,及義山詩『星使追還不自由』之語,強迫痕跡,顯然可見。至於自動方面,則也有幾種不同的原因:(1)年老宮人之最大希望,承帝王之恩寵而已,而要求恩寵,以顏色為最要條件。年老色衰,自問此身更無見天日之前,只好逃之空門,在藥爐經卷間了此寂寞殘生了。王建【送宮人入道】詩云:『蕭蕭白髮出宮門』;於鵠云:『自傷白髮辭金屋。』其事出於不得已,其情實可哀憐。(2)消極的思想長門歲月,孤寂難堪,久閉此中,精神上安能不感受煩惱?厭世觀念,既漸養成,自然不能不向宗教中,別尋安身立命之地。張蕭遠詩:『金丹擬駐千年貌。』殷堯藩詩:『清宵有夢步瑤池。』王建詩:『發願蓬萊見王母。』如果宮人們心理上不感受痛苦,則她們都是生機活潑的青年,前途希望,非常遠大,何致作這種成仙的幻想呢?(3)借入道而得自由此節當於後文詳論。
(三)入道宮人生活之豪奢
【聖女祠】:『松篁台殿蕙蘭幃,龍護瑤窗鳳掩扉。無質易迷三里霧,不寒長着五銖衣;人間定有崔羅什,天上寧無劉武威?寄問釵頭雙白燕,每朝珠館幾時歸?』在這首詩中,於入道宮人生活之奢華,及其身份都可看出:(1)居處之壯麗入道宮人,大約與入道公主合居,唐時道觀多為皇家之建築物。【唐書】稱『金仙、玉真兩公主築觀京師,以方士史崇玄監工築觀,作者日萬人。』司空曙有【題玉真觀公主山池院】詩云:『香殿留遺影,春朝玉戶開。……石自蓬山得,泉經太液來……』證以義山詩中之『松篁台殿』、『龍護瑤窗鳳掩扉』若相符合。義山其他詩涉及道觀,亦無不莊嚴炳煥,儼然帶有宮殿色彩,可以互相發明。(2)服飾之奢華【聖女祠】次聯是形容女道士服飾之輕華。按吾人理想中之仙家,其服飾輒為『星冠』、『玉佩』、『羽衣』、『霞裳』之類,所以道士之服裝,每以綺羅等輕薄之質料為之,穿着起來,始飄飄然有凌雲御風的狀態。張籍詩:『名初出宮籍,身未稱霞衣。』又義山詩:『衣薄臨醒玉艷寒』『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皆可與此詩中之『五銖衣』參看。『釵頭燕』典見【洞冥記】:『元鼎元年,起招靈閣,有神女留玉釵與帝,帝以賜趙婕妤。至元鳳中,宮人猶見此釵,謀欲碎之,明旦發匣,惟見白燕飛天上。後宮人學作此釵,因名玉燕釵。』義山用此典,正暗指女道士之由宮人出身。至『每朝珠館幾時歸?』系女道士有事他去,義山來訪未見,故戲問釵燕以歸期。至於【碧城】諸詩,女道士生活之豪侈,更可想見。

        來源:東方網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