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359|回覆: 0

[訓詁學] 說文解字:海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7-6-20 1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教網
大片的水域→具有大、多特徵的事物
→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
→中國與外國的界線
→外國的
什麼是『海』?在現代人觀念里,是指『大洋靠近陸地的部分』,但在古人的認識里,類似於海的大湖也叫做『海』,『裏海』、『青海』、『洱海』之類稱名傳承至今。『海』是廣大的,因此,它又可以指稱具有『大』或『多』的意義特徵的事物:可稱『連成大片的很多同類的事物』,如『人海』、『火海』之『海』;可指『大的容量、口氣『,如『海碗』、『海量』、『誇下海口』之『海』。值得注意的是,『海』還可以表示『國外的『,如『海棠』、『海棗』之『海』。與此相應,『海內』指中國之內,『海外』指中國境外,『海關』則是設在國境上的國家行政監督機關。顯然,『海』的這種用法表明,人們似乎把『海』看成了中國與外國的分界線。這種奇特的認識是如何形成的呢?要弄清這個問題,我們不能不瀏覽一下『海』的歷史。
『海』曾經是方向的代名詞,古書中有『四海猶四方』的說法。這表明,在古人心目中,海是天下的盡頭,所以可成為方向的名稱。古人之所以會形成這種空間概念,答案可以從古人對於『海』字的聲訓中求得:『梅者,晦也。『"海者,晦暗無知也。』古人聲訓,意在揭示詞語的得名因由。所以以『晦』釋『海』,實際表明了這樣一種歷史事實:由於缺乏航海能力,先民面對茫無際涯的大海,唯有望洋興嘆而不得知其詳,更不了解大海之外另有新大陸,所以便將它視為天下的盡頭了。
華夏先民以為自己所居的黃河流域中原一帶為天下的中心,故稱自己的國家為中國。而中國四周的異族則被認為處於大地周邊,因為他們近於海,所以也被稱之為『海』,古書中有『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的說法。這樣一來,『海』就很自然成了『中國』的界限;『海內』、『海外』等一系列詞語,實際上都是古人透過其有色眼鏡來看『海』的觀感表述。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