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8|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代陶製排水管防漏秘訣:一頭大一頭小無縫粘接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6-21 1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重慶商報

2012621103719768.jpg   

工人們正觀看漢代陶製排水管 記者 鄒飛 實習生 周怡 攝


  你知道千年前的排水管是什麼樣嗎?昨日,重慶寶林博物館帶着近20件藏品走進大渡口區一建築工地,為工人們做展覽。其中便有一節漢代陶製排水管,有工人甚至以為這是煙囪。據工地負責人目測,這樣一根直徑約20厘米的管道,如果放到現在,可供1000人排水。
  展出現場
  工人以為是煙囪
  『這是啥子哦,煙囪嗎?』
  昨日上午,在大渡口區建橋工業園西江建築工地,10多個工人對着一節陶管納悶。
  其實,這是一節保存完好的漢代排水管,長63厘米,一頭大一頭小,最寬處約20厘米,最窄處15厘米。壁厚約1.5厘米,管壁上還沾着泥土。
  如果你在地上看到這樣一根『灰頭土臉』的管道,會想到這是文物嗎?
  寶林博物館副館長陳寅說,去年他在雲陽一藏家手裡看到這件陶管,一眼就看出是漢代排水管,『因為我曾在西安看到過類似的文物。』他隨後以不到1000元的價格收藏。
  漢代經驗
  一端較小防漏水
  為何陶管一端大一端小?陳寅說,兩根排水管相接時,將小的一端插進大的一端,既可以穩固也不會漏水,古代的下水道就是這樣一節一節連接起來的。
  據介紹,如今室外的排水管,也是一端大一端小,沿用了古代的經驗,不過為了加固,還會套上膠圈。
  陶管上沒有刻字,為何就能推測是漢代文物?陳寅說,用陶來製作水管,說明當時陶能廣泛製造,而陶最流行的時期便是漢代。其次,該陶管硬度較好,說明當時的工藝水平不錯,再次鎖定漢代。另外,國內其他遺址出土過漢代陶管,形制與之相似。
  這麼長一節水管攜帶並不方便,他以此推測這節水管應該就是在重慶出土的。
  他說,國內藏家中,收藏排水管的很少。但他認為古代下水管很有研究價值:『從它的粗細,可以推斷當時城市的人口。』
  今古對比
  主管道是它6倍大
  該工地項目負責人陳平說,據他了解,目前重慶市主管道直徑為1.2米左右,為水泥管,是直徑約20厘米的漢代排水管的6倍。
  這件文物陶管千年前用在何處?是主管道還是分管道?這些都無從得知。不過陳平說,現在直徑20厘米的管道,一般用PVC(聚氯乙烯)材料製成,主要用作小區的分水管,可以容納1000人左右的排水量。
  花絮
  老家挖出瓷瓶 工人希鑑定
  昨日展出的藏品,還有漢磚、青銅蒜頭瓶等。很多工人從未見過這些寶貝。
  陳寅說,這次將展覽搬進工地,也是希望提高大家的文物保護意識。今年4月,南昌一個工地發現文物,但因工人哄搶而受損。
  昨日,工人譚明現場向記者爆料:『去年我父親在菜地里挖到一個瓷瓶,不知道是不是文物。』譚明自稱來自豐都縣青龍鄉,父親挖到的這個瓷瓶約50厘米高,瓶頸很細,與寶林博物館展覽的蒜頭瓶很像。當時挖到的還有兩個瓷碗,被其他村民拿走了。
  『希望能有專家來鑑定,如果真的是文物,那它就屬於國家。』譚明說,他願意將瓷瓶無償捐出來。
  見習記者 劉曉娜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