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91|回復: 0

[中国方言] 成都方言周五正式上墙 增色非遗公园成都民俗园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7-11-27 14:3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成都商报
扯锯还锯,家婆门口有本戏,请外孙来看戏,牛肉包子夹狗屁。
排排坐,吃果果,幼儿园里朋友多,你一个,我一个,大家吃得笑呵呵。
胖娃儿胖嘟嘟,骑马上成都,成都又好耍,胖娃儿骑白马,白马跳得高,胖娃儿耍关刀,关刀耍得圆,胖娃儿坐海船,海船倒个拐,胖娃儿绊下海。
王婆婆在卖茶,三个观音来吃茶,后花园三匹马,两个娃儿打一打,王婆婆骂一骂,隔壁子幺儿说闲话。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公园・成都民俗园愿与市民协作收集筛选成都正宗方言,设立方言艺术墙一事经本报报道后,引起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昨日下午,成都民俗园园方表示,希望广大市民踊跃登录本报社区金版论坛http://city.cdqss.com,对已经罗列出来的方言进行投票,也欢迎提供更多的候选方言。在本周五下午,第一批被市民投票选出的50条方言将正式出现在成都民俗园设立的展示墙上。
民俗园
快快上网投票 周五正式上墙
对于市民的踊跃参与,成都民俗园深切感受到了肩上的压力。“我们能够做好,”经营管理中心黄贵张总监说,民俗园园方将在本周5下午,将第一批50条成都方言正式书写在园内古建筑物的白色墙面上,“园区正门一进门便能看见。”
目前,在社区金版论坛http://city.cdqss.com上,工作人员已经对前期市民提供的成都方言进行了列号排序,希望市民踊跃登录进行投票。同时,市民也可直接前往成都民俗园园区管理中心进行提交。
市民
“资格老成都”毛遂自荐
与此同时,很多市民也纷纷打进本报热线为方言艺术墙献计献策。
“我是一个‘老成都’,专门研究成都方言好几年了。”63岁的张世光打进热线急切地表达了想为方言艺术墙做贡献的愿望。他说,成都方言最早开始流传是从清朝“湖广填四川”时期开始的,正宗成都方言起源于东大街、盐市口一带。而他的祖先就是在那个时期来到了成都,“几代人都传承下来了正宗的读音和说法。”
张世光表示,现在很多成都人的方言都不正宗,基本都是用成都方言的音调来说普通话的音节,写法也有很多改变。他特别举出方言“吃欺头”为例,“‘欺’字在方言中的写法,应该是左边一个‘鬼’,右边一个‘其’。”张世光解释,这个词在方言中是指捡便宜,起源于民国初期。当时,举办丧事的人家会用面粉捏成鬼头的模样,沿途撒给乞丐,有避鬼行善的意思。而很多乞丐都跟随在送葬队伍后,捡而食之,这就叫做“捡鬼其(qi)头”。
现在,张世光已经写出了近10万字的研究稿。他还专门书写出《成都方言拼音方案》,“专门参照汉语拼音和俄文字母整理的。”张世光解释,一些汉语拼音中没有的读音,在俄文字母中能找到。张世光说,仅靠个人之力来传承方言艺术太过困难,在获悉方言艺术墙的事情后,他很希望能与民俗园合作,参与其中。同时,他也希望借此机会,同其他语言研究者进行沟通探讨,完善自己的书稿。
也有市民打进热线表示,懂得正宗方言的人群越来越小,“是否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开设方言课,供学生选修?”
学者
创意很好 方言使用要优胜劣汰
市民轰轰烈烈的“捍卫方言”行动也惊动了不少学者。
四川大学现代汉语学教授张一舟表示,方言是地方文化的载体,具有很强的保留价值,使用艺术墙的形式保留展示方言是一个很好的想法。同时,他也证实了“成都方言最早流传于‘湖广填四川’时期”的说法。
“艺术墙的创意很好。”本土著名作家林文询表示,方言代表着一个时期的文化精神,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民俗、生活信息,具有很强的“活化石”价值。但是它在历史河流中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遗产有淘汰、更新也是正常的。”林文询表示,在方言的使用上,要优胜劣汰。
对于设立艺术墙,林文询认为,方言的用字、发音、音调上都有极强考究,“目前还没有定论,要慎重考虑。”
而写作本土方言小说《小时候》的女作家桑格格认为,如果一些方言真的到了可能被遗忘的地步,那只是因为它已经不适合目前的生活背景。虽然大家会心里难受,但更应该正视它的改变。目前,最重要的是研究记录它不适合社会生活的原因,保持它在生活中最自然的状态。“方言是在耳濡目染中掌握的,把它专门作为一门功课,值得商榷。”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