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148|回復: 0

[中国方言] “汕头方言”早有称

[複製鏈接]
裡人 發表於 2007-12-10 16: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汕头日报
汕头人平时讲的地方方言,外地人听起来“叽里咕噜”,不易听懂,现在一般都说这些人讲的是潮州话。但民国初期出版的《中华地理全志・卷一・上》在介绍广东的“语言”时称:“本省有种种之方言,可大体为三种,即广东方言、客家方言,汕头方言是也。”又说:“汕头方言为行于潮州府一带之言语,故一名为潮州语。此语与广东语甚不类,颇近于福建方言。本省人用之约三百万人。”由此可见,汕头方言才是流行于潮州府一带的潮汕话的“正式叫法”,而潮州语是“另一种叫法”,而现代人都把“正式叫法”给忘了,把“另一种叫法”当成“正式叫法”了。现在,汕头市、潮州市、揭阳市、汕尾市以及梅州、惠州小部分区域的人都操汕头方言,加上港、澳、台潮籍同胞、海外潮籍华侨、华人,估计讲汕头方言者约2000万人。
潮汕地区在秦汉之前还是少数民族土著聚居之地,其居民很可能是“越”中的某一分支,语系当属古台语,跟现在的汉藏语系壮侗族语关系较为密切。据语言学家研究,汕头方言保留下来的一些底层词语,还隐约可见当年土著先民的残留信息。从秦末汉初到晋末之后,中原人由于战事或其它原因直接从中原入潮或由闽入潮,但大量的移民是在明中叶和清中期。由于中原汉人、闽移民和土著居民的长期杂居和语言融合,再加上潮人大量移民到海外并带回一些外来语,形成了现在潮汕人讲的汕头方言。
汕头方言中保留大量的古汉词语。这些词语,为普通百姓所知晓、又被认为“无字可写”的。据语言学家林伦伦教授考证,这些“本字”,其实其中不少是可以从古文献中考证出来的,这些“字”是存在的,只是我们不认识它而已。林教授在《潮汕方言与普通话》一书中举了不少例子加以说明。如:
底,普通话用作名词,汕头方言也有这个用法,但还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又为普通话所没有的义项,即用作疑问代词,如“底个” 什么 、“底块” 哪里 。“底”作疑问代词,中古文献中有不少用例,如唐・白居易《放言诗》之一:“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韩愈《泷吏》诗:“潮州底处所,有罪乃窜流。”杜荀鹤《钓叟》诗:“渠将底物为香饵,一度抬竿一个鱼。”“底事”、“底处所”、“底物”即什么事、什么处所、什么东西。词义和用法都与汕头方言相近或相同。
妇,潮汕文音为hu6,如“妇女”、“妇孺”等,但口语中有“新hu6”,如“大家新妇” 婆婆和媳妇 。此也hb之文白对应。而“新妇”一词指儿媳,魏六朝至近代一直沿用,如《后汉书・何进传》:“让子妇,太后妹也。让向子妇叩头曰:‘老臣得当与新妇俱归私门。’”《敦煌变文・韩朋赋》:“回新妇:‘如客此言,朋今仕宦,且得胜途。’贞夫:‘新妇昨夜梦恶,……客从远来,终不可信。’”清灏《通俗编・妇女》云:“(新妇 自主逮及翁姑言主新嫁也。”正与汕头方言合。
另,还有的汕头方言口语,普通话已不用了,但古代文献中却很常见。如相好,就是友好,指大家和和气气,和谐共处。相好这个口语,汕头方言用得很多,追根溯源,出自《诗・小雅・斯干》:“兄及弟矣,式相好矣。”又如割,汕头方言叫“历”;眼泪,汕头方言称“目汁”;肩膀,汕头方言叫“肩头”;纠缠,汕头方言称“钩缠”:积蓄,汕头人叫“则”:厌食,汕头人称“饫”……这些,都可以从古代的字韵书籍中查考出来。
有的汕头方言,则出自外来语或其他方言或语言。如古壮侗语、西域文化词、东南亚各国词语或英语词。如“动角” 手杖)源自马来语,“搿 汽车 源自英语等等。
根据语言学家考证,与普通话比较起来,汕头方言的最大特点是:1、没有前鼻音韵尾―n的一系列韵母;2、没有撮口呼韵母;3、汕头方言中有一套鼻化韵母;4、汕头话中有20多个入声韵母,这些入声韵母分别收塞音韵尾,使整个音节念起来显得很急促,听起来口音特别明显。有关潮汕人说潮汕方言,还有不少趣闻。相传有一外地人来潮汕作客,主人热情地请其品尝潮菜。潮菜的特点是正式菜色上桌前,总先上几道潮式小吃,一来可以消磨席前待餐时光,二来有利开胃、增加食欲。于是,照例来个潮汕特产山枣糕。可主人的普通话没说准确,把“先吃山枣糕”说成“先吃先糟糕”。客人一听,当然不敢举筷,也不甚理解。这个笑话说明,在交际过程中,语言是很重要的,不然不但不能使交际正常进行,还有可能闹出笑话。潮汕人要说好普通话,一定要注意去掉塞尾音。
汕头方言很早就有字典问世。潮汕人自己编的字典,最早的一本是由张世珍(饶平县隆城人,现澄海区莲华镇人 编的《潮声十五音》。所谓“十五音”就是15个声母。这15个声母过去用“柳边求去地,颇他贞入时,英文语出喜”来表示。外国传教士到汕头后,他们为了方便外国人学习汕头方言,牧师汲约翰编潮汕字典,“将汉字排列部居,用罗马字注明音歆,以便世用。”1909315日,英国牧师 名佚 编《潮正两音字典》,“将同音之字,尽为搜集,各归罗列,循序挨次,贯穿成编,亦用罗马字于每行之首注明潮州本音,中央注准定正音,右边又注潮州别音,分行迭记,字字注明。”1937年,汕头的外国传教士又出版了《潮语声形义对码三显字典》,字典使用方便,“不识字者,用之则文字自然入门;学问丰富者,用之可以备遗忘之所需,”早期,在汕头方言字典,既有本地学者编撰的,也有外国传教士编排的,可谓中西合璧,林林总总,这在我国地方方言字典中是较为少见的现象。特别是在我国汉字还没有汉语拼音出现的时候,汕头方言就用十五音以及拼音查字,和现在拼音电脑输入法完全一样。可见,当时汕头方言字典的编排是非常先进的。(陈汉初)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