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785|回覆: 0

[中國方言] 淺談北京方言 『拔份兒』就是出風頭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8-9-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首都之窗
北京方言,兒音較多,一般都是字後綴『兒音』,而這『兒』音要與前面的字連讀。例如:『今天』,北京話說『今兒個兒』;『傍晚』,北京話說『晚麼晌兒』。如果沒有那兒音,也就沒有了北京地方話。這就叫京腔京韻,京音京味兒,本節里將逐個兒介紹京味兒方言、俚語。
遛兒早兒:早晨起來散步。例:早上出門見面時打招呼:『遛早兒去呀?』
  歇著吧:(1)休息之意,例:您歇著吧,我來。
  (2)阻止之意。例:你歇著吧,別再給我鼓搗壞了。
  抖機靈兒:顯示自己,特指輕浮表現,含貶意。
  例:(1)你別在我這兒抖機靈了。
  例:(2)『瞧,來了新領導,他又該抖機靈了。』
  搓火兒:生氣、憋氣。例:『今兒這事兒,真讓人搓火兒。』
  逗悶子:開玩笑。例:『沒事兒別在這兒逗悶子。』
  抖摟:『摟』讀輕聲,一般此詞疊用。
  (1)擺弄、抖動之意。例:『那幾件皮衣服在箱子裡放了好長時間了,拿出來抖摟抖摟吧,見見風。』
  (2)說一說,亮出來之意。例:『一肚子委屈,全抖摟出來了,他那點兒事兒,給他抖摟抖摟。』
  那主兒:『那』讀音nei。指那個人,含貶意。例:『那主兒脾氣可大呢,少招惹他。』
  yy:看看。例:『你那本書看完了,讓咱也yy』。
  滿世界:到處。『界』輕讀。例:『他一天到晚滿世界瞎跑,不知他忙什麼呢。』
  套瓷:拉近乎,搞好關係。例:『別跟我套瓷,沒用。』
  油兒:滑頭。含貶意。例:『嘿,他可油兒著呢,你可鬥不過他。』
  誰跟誰呀:表示關係特別好。例:『咱倆誰跟誰呀,不用這麼客氣。』
  侃,侃爺:吹牛。能吹牛的人,能說的人。
  例:(1)『你去跟他聊聊,他可能侃呢。』
  (2)『那主兒整個一個侃爺,沒幾句真的。』
  顛兒:走跑。例:『吃飽了,顛兒吧!』
  各色:特別,與眾不同,怪癖。含貶意,例:『那位可各色著呢,誰也不愛搭理他!』
  骨碌兒:『骨』讀gu。一節兒,一段的意思。例:『這槓子上添了一骨碌兒紅顏色。』
  大老爺兒們兒:大男人。例:『你一個大老爺兒們兒,怎麼這麼小氣呀!』
  摳門兒:小氣,吝嗇。例:『這人可摳門兒呢,跟他可借不出什麼東西。』
  老爺兒:太陽。例:『老爺兒下山了,天快黑了。』
  末了兒:最後。例:『末了兒,還挨了一頓批評。』
  念秧兒:求別人,但又不直說,而是在閒聊時總提及某事,給人暗示。例:『他那是跟你念秧兒呢,想讓你幫幫他。』
  侃
  侃與老北京的相聲不同,話語的喻體往往不是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或自然界裡的生物,而是政治術語。所以北京流傳民間的政治笑話也最多。多年前【北京晚報】曾刊登諷刺公款吃喝的順口溜:『廣東菜不但幹部愛吃,群眾也愛吃。廣東菜最容易吃,真正吃好就不容易了。要把廣東菜當作新觀念來吃,……』這明顯是套用某人語氣。
  有侃便有聽,兩者相輔相成,從『侃大山』可以看出北京人普遍的政治熱情。政治是北京生活的鹽,哪兒都少不了它。最最突出的是王朔的小說。難以想像,若沒有『人民群眾』、『階級敵人』、』反動標語』、『憶苦思甜』之類的反諷和隱喻,王朔的名字是否也會那麼響亮。
  侃在北京絕對是一種能力,一種值得驕傲的資本。曾幾何時,京城媒體上頻頻亮相的劇目都是侃劇:【渴望】,【編輯部的故事】,【我愛我家】。劇里劇外都侃的演員,哪怕丑,也星光燦爛。
  有一個段子:『幽默騙取好感,宏觀把握人生,痛說革命家史,單刀直取目標。』這寫的是情場上的高手。一時間,北京到處是口若懸河、笑料迭出的文學青年。
  哥們兒
  與北京人交朋友挺好,見面就熟,一兩杯酒下肚,就是哥們兒。北京人的熱情南方人無法比。一旦熟了,遇事托人一般不會打回票,且最好連謝也別說了,否則哥們兒會說你見外,咱哥們兒誰跟誰呀!但有時事情就是出在哥們兒那裡。有一次到北京去出差,快除夕了火車票難買,就去找一位哥們兒。剛說完來意,哥們兒就爽快地說:『沒問題,明天什麼時候給大姐送去?』托人已是麻煩人家,怎麼還好意思讓人送?最後說定下午一點去拿。第二天下午我準時到達,哥們兒連影兒都沒有。過了半個時辰,哥們兒來了,見面叫大姐,滿臉的歉意,連聲對不起:『大姐您看,我一整天想著您的事兒,可我那辦事兒的哥們兒正好不在。瞧我這事兒給辦的。這樣吧,您急不急,不急,明兒我還有一哥們兒,他跟我特鐵,我去托他,一定辦到。』見我很急,他又說:『這樣吧,我立馬陪您到火車站去等退票。』還有什麼可說的,哥們兒是兄弟,總不能計較吧。這哥們兒!
  宰
  北京話中也有從上海借鑑的詞兒。上海的『斬』,到了北京就變成了『宰』。儘管描述的對象及表意差不多,但心理表情卻大不相同。前者是『剁』,有難以癒合的隱痛。宰,有沒成事卻成仁的爽快利落。
  京腔
  以上海人的視角來看,北京的美是多方面的,歌兒里唱的天安門,畫兒里描的萬里長城,明信片兒上夾的香山紅葉,老舍念叨的鴿子老人,林語堂寫的孩子和女人。上海人喜歡北京,會讚嘆故宮的宏偉,長安街的通闊,會迷上大柵欄兒和琉璃廠,會驚喜地發現很早很早的清晨,居然還有騾馬拉的大車兒從屋外得得兒走過。北京兩字仿佛用濃墨凝固在心上,怎麼也暈不開,是顏體隸書的歷史,是遙遠故鄉般的夢。
  但當耳邊響起字正腔圓的京腔,又感覺到北京是活生生的,像是一個被長期留在母親身邊的兄弟,雖然與自己一樣在長個兒,但總掩飾不了撒嬌般的源自內心的傲氣。幾多地域文化行爲語言情感歷史在裡頭,京腔,便不只是普通話意義上的北京話,它爽直而迂迴,傲慢而謙恭,世俗而雅訓,好聽著吶!
  拔份兒
  京腔『拔份兒』是出風頭的意思。但與上海人的扎台型又不是完全對等。愛拔份兒的要的不是得人一瞥的面子,而是鶴立雞群的效果。
  報上載花巨款住總統套房要黑魚子醬但只吃蛋清而丟了魚子的,只能產生在北京,要吃二十萬元一桌酒席與廣東人鬥富的,也只能是北京人,比之這樣的氣派和產生的轟動效果,上海報上載的個體戶『摜分』(扔錢)比富,就顯得有點小巫見大巫了。
  有一回與京城的朋友一起吃飯,說起買轎車,上海人還只是個夢,覺得買輛桑車才十萬,牌照價倒要五分之一,不合算。沒想到席間一哥們兒說:『開桑塔那,跌份兒,至少也該是奧迪。』雖然他來的時候開的是『城市獵人』。
  值得拔份兒的除了金錢,還有地位。大學裡有位女同學開口『我們院兒里』,起初還以爲她家住某某學院或科學院宿舍,後來發現不對。
  原來北京人的大院兒是一個很神秘的住所,說起大院兒,感覺就像說上海的康平路市委機關,住院兒里,就暗示著自己是高幹子弟。有一次她入黨,宣讀自己的經歷,大家知道,她父親是個處級幹部,這下連神秘都沒有了。
  練
  這是京腔里最形聲兼備的話語。是干的意思,可意境要比干豐富得多。早先在天橋賣藝叫『練把式』,改革開放初期擺地攤做小買賣叫『練攤兒』,兩人因小事爭得不可開交而動手,旁觀者會說『喲,開練了嗨!』『干』的是大事,『練』屬小打小鬧。但有一天,忽然發現『練『無處不在。有一朋友多日不見,突然在路上碰到了,問他:『最近在忙些啥?』對方會滿不在乎地回答:『練了一家公司,做了幾筆生意。得空還練了一本隨筆,下月出。』這感覺很像荒誕派的小說里說在某某州埋了一隻缸。
  將『練』這個詞提升,要的就是這個感覺:輕描淡寫,將一切都看成非正式的,消解了『干』的功利目的,化平凡爲高貴。可仔細一想,修辭上的不相稱所造成的空缺,正好讓人填上驚嘆。這種很審美的功利,換一個說法――叫玩世不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