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09|回復: 0

[汉语词典] 谈副词“就”、“才”、“都”(3)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12-6-15 22:0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国语文网
    (30)只有'五个了。
    (31a)就剩'五个了。
    (32b)*都剩五个了。


    这些例外是可以解释的。众所周知,语气助词“了”表示情况发生变化。析而言之,有质变与量变两种。


    下面的例子表示质变:


    (32)他会走路了。
    (33)他不去了。


    说(32)的前提是“他”以前不会走路,说(33)的前提是此前“他”打算去。质变当然是重大的变化。下面几个例子表示量变:


    (34)快要下雨了。
    (35)读了三年了。
    (36)洗了五件了。


    (34)说的是气象方面的量变,这当然是一种广义的“量”。(35─36)中的数量词表示狭义的量。不管怎样,“了”所表示的量变都是可观的,值得提醒受话人注意的。因此,“了”前的数量词总是表示主观量的:如果说的是量的增加,则表示主观大量;如果说的是量的减少,则表示主观小量。能表示量的减少的动词,只有“有”、“剩”、“余下”等少数几个。别的动词,都是随着动作持续或反复时间的延长,所涉及的量越来越大的,所以我们看到语气助词“了”前的数量词一般是表示主观大量的。


    “有”跟“剩”还有不同。“有”既可表示量的减少,如例(31),也可表示量的增加,如:


    (37) 都有'五个了。


    “有点儿”是表小量的,可是在下面带语气助词“了”的句子里,与其说是表示量变,不如说是表示质变:


    (38)我有点喜欢他了。
    (39)他有点儿不高兴了。


    2.6大多数北方方言都有儿化现象,指小是儿化的语义作用之一。就北京话来说,数量词儿化时一般指主观小量,决不会指主观大量。例如:


    (40)他才'七岁儿。
    (41)也就'四五里儿路吧。


    不能说:


    (42)*他都七岁儿了。
    (43)*四五里儿路太远了!


    有些方言虽然没有儿化现象,但有跟“―儿”的语法、语义作用相当的语缀,如赣方言的“―子”、“―崽”、“―基”等等。在赣方言里,凡主观大量一律不用这类后缀。凡主观小量一律得加这类后缀。例如,笔者所讲的丰城话,主观小量加“基”。比较:


    (44a)三'日(主观大量)
    (44b)'三日基(主观小量)
    (45a)五'斤也似(主观大量)
    (45b)'五斤基(主观小量)
    (46a)七八'块钱(主观大量)
    (46b)'七八块基钱(主观小量)


    叁


    3.1副词“就”、“才”、“都”跟主观量的关系比较复杂,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先引入语义指向的概念。


    从语法上说,副词都是修饰谓词性成分的。但在语义上,副词可能指向谓词性成分,也可能指向名词性成分。以下例(47─49)和(50─52)分别表明这两种情况:(4)


    (47)敌人彻底失败了。
    (48)我们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49)我就不去!看你把我怎么样。
    (50)大家都来了。
    (51)你都看了哪些书啊?
    (52)他只关心自已的事儿。


    副词在语义上指向名词性成分时,可能是指向其前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0)中的“都”指向“大家”。也可能是指向其后边的名词性成分,如(51)中的“都”指向“哪些书”,(52)中的“只”指向“自已的事儿”。


    我们把前一种情况称为前指,后一种情况称为后指。例(50─52)的前指、后指都是关于范围的。


    3.2.副词“就”、“才”、“都”在语义上的共同特点是既可以前指,也可以后指。在形式上,用于前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前;用于后指时,句重音在副词之后(“就”本身也可重读以表示后指)。下面就用前指、后指、客观量和主观量等语义概念对“就”、“才”、“都”的用法作具体的分析。


    3.3.“就”不管用于前指还是后指,都是帮助表示主观小量的。用于前指的例子,如:


    (53)'三本就够了。
    (54)'六岁就上学了。
    (55)有'两个人就能把它抬起来。


    用于后指的例子,如:


    (56)'就剩这三本了。
    (57)就写了'五页。
    (58)就'五瓶儿。


    马真先生认为,“如果‘就’前的成分是重音所在,而‘就’之后(包括‘就’在内)无重音,那一定是言多。”(5)例子是:


    '他们就十个人。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