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422|回覆: 1

[文學研究] 中國文學形象中的漢水女神

[複製連結]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6-9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梁中效

  漢水是一條歷史悠久的文化之河,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早在先秦時期,漢水已取得了文化大河的地位。【左傳】云:『漢,水之祥也。【孟┳印る文公下】亦云:『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漢是也。特別是漢水介於中國南北方之間,自然與人文環境都非常優越,【尚書・禹貢】:『筅5佳,東流爲漢。【華陽國志・漢中志】亦云:『漢沔彪炳,靈光上照,在鑒爲雲漢,於地畫爲梁州。天上的『雲漢與地上的『漢水相映爭輝,天人感應,使得南北方的人們都崇拜、祭祀漢水,從而產生了漢水女神――漢女。
  
  一
  
  漢水女神大約出現在西周中期前後,最早記載漢水女神的文獻是【詩經・周南・漢廣】:『南有喬木,不可休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對【詩經】的解讀在漢代是齊、魯、韓、毛四家,他們在解釋詩旨、編次章節、辨析字詞、訓詁名物等方面,都存在歧異。具體到【漢廣】這首詩,齊、魯、韓三家注均以爲指漢水女神,已成定論。王先謙【詩三家義集疏】云:『江漢之間被文王之化,女有貞潔之德,詩人美之,以喬木、神女、漢江爲比。三家義同。『【詩】江漢並舉,知非水初之地也。游女,神女。【詩】舉昔漢水之所有,以興今貞女之可求也。王先謙也列舉了魯、齊、韓三家的詩說:
  魯說曰: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鄭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也。
  齊說曰:喬木無息,漢女難得。橘柚請佩,反手離汝。
  韓說曰:游女,漢神也。言漢神時見,不可得而求之。
  王先謙的結論是,【漢廣】『此章「喬木」、「神女」、「江漢」三者,皆興而比也。此說甚確。其實,漢代的史學家、經學家和文學家,大都相信有漢水女神。
  史學大家司馬遷在【史┘恰し猹禪書】中記載戰國秦漢時期全國名山大川之神的祭祀情況時說:『水曰河,祠臨晉;沔,祠漢中;湫淵,祠朝那;江水,祠蜀。唐人司馬貞在【索引】中注釋曰:『【水經】云:沔水出武都沮縣,注云「東南注漢,謂漢水」,故祠之漢中。樂產云「漢女,漢神也」。祭祀漢水,是秦朝統一之後朝廷的規定,西漢相沿不改。【漢書・郊祀志】說,漢文帝時期,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漢水等江河祭祀的祭禮規格進一步提高,『河、湫、漢水,玉加各二。說明『漢神得到官方的認可和崇重。西漢成帝時期,大學者劉向在【列仙傳・江妃二女】中云:『江妃二女者,不知何所人也。出遊於江漢之湄,逢郊交甫,見而悅之,不知其神也,謂其仆曰:「我欲下請其佩。」仆曰:「此間之人皆習於辭,不得,恐罹其悔焉。」此時,羽獵之風甚盛,揚雄作【校獵賦】以諷之:『漢女水潛,怪物暗冥,不可殫形。唐人顏師古注云:『應劭曰:「漢女,鄭交甫所逢二女,弄大珠,大如荊雞子。」師古曰:「不可殫形,不能盡其形貌之狀。」到了東漢時期,名重天下的大儒馬融在他的【廣成頌】中說:『湘靈下,漢女游。唐人李賢注云:『湘靈,舜妃,溺於湘水,爲湘夫人也,見【楚辭】。漢女,漢水之神。(【後漢書・馬融傳】)張衡在【南都賦】中亦云:『耕父揚光於清泠之淵,游女弄珠於漢皋之曲。(【文選】第四)劉向、揚雄、馬融、張衡、應劭等人,都是兩漢時期的大學者,他們提到漢水女神『游女或『漢女,必定有所本,因爲【詩經】三家注的作者看到的史料,他們也一定能見到。
  與中原地區相比,戰國秦漢時期南方江漢流域的荊楚大地迷信巫術更濃。【漢書・地理志】說,楚國『信巫鬼,重淫祀。春秋戰國時代,南方楚國也保持著北方天子、諸侯的『望祭。【左傳・哀公六年】記載,楚昭王說:『三代命祀,祭不越望。江、漢、睢、漳,楚之望也。深受【詩經】二南影響的【楚辭】,自然就秉承了其漢水女神的祭祀傳統。東漢順帝時,宜城(今湖北宜城縣)人王逸,『與屈原同土共國,悼傷之情,與凡有異。竊慕向褒之風,作頌一篇,號曰【九思】。在【九思・疾世】篇中,他運用浪漫的手法,代屈原敘事抒情,其辭云:『周徘徊兮漢渚,求女神兮靈女。『望江漢兮Cc,心緊v兮傷懷。表達了屈原在漢北流放時希冀見到漢水女神以慰對故國的思念之情。【楚辭章句】亦云:『言居山中愁憤,復之漢水之涯,庶欲以釋思念也。『冀得水中神女以慰思念。現代著名學者錢穆先生甚至認爲:『屈原居漢北,所祭湘君即爲漢水女神。(錢穆【古史地理論叢】,三聯書店)王先謙的【詩三家義集疏】引徐H云:『游女之爲漢神,猶【楚辭】之有湘君夫人也。鄭交甫事未審系何時代,亦以證漢神之實有耳。
  由以上所述可知,【詩經】中的漢水女神文化對南北方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揭開漢水女神的面紗。
  
  二
  
  中華文明的早期,南方江漢大地是一片水鄉澤國,『南望洞庭之浩渺,北望漢水之滎,而大江如帶,在襟袂之間,沼澤溝洫,縱橫原濕,煙雨風雲之變,既甚奇詭,不經之說多。『初民崇祠,宜多男女淫昏之事。故漢女解佩於交甫,高唐託夢於襄王。千古流傳,人所艷稱。(姜亮夫【楚辭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因此,在漢水流域有關漢水女神的傳說甚多,最流行的說法是【詩經】三家注的記載,認爲漢水女神即鄭交甫所遇漢皋二女,她們是兩位身佩寶珠、頗善言辭、美麗而多情的女子,但不知她們產生於何時,又從何處而來。
  在破解這一難題時,我們不能不將目光鎖定在西周王室與漢水流域的關係上,不能不掃描『漢陽諸姬在漢水流域的興亡,不能不追溯【詩經】二南產生的背景。我們在梳理春秋之前漢水流域發生的能夠讓南北方的人們共同爲之震撼的大事時,追尋的目光被周昭王南征殞命漢水這件前所未有的事件所吸引。這是先秦時期漢水流域影響最大的政治事件,它不僅給流域內大大小小的姬姓諸侯貴族及其同盟者以強烈的心靈震撼,令『漢陽諸姬及其子民心神不寧,而且對西周王權的神聖性構成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與挑戰,令西周王室諱莫如深。【史記・周本紀】云:『其卒不赴告,諱之也。【帝王世紀】云:『王及祭公俱沒於水中而崩。其右辛靡長臂且多力,游振得王,周人諱之。儘管周人多方掩飾昭王『喪六師於漢(【古本竹書紀年】),『南征而不復(【左傳・僖公四年】),但一些稗官野史,仍然透露出與之相關的信息,使我們找到了漢水女神的重要線索。十六國時期前秦人王嘉的【拾遺記】卷二曰:
  (周昭王二十四年,)時東甌獻二女:一名延娟,一名延娛,使二人更搖此扇,侍於王側,輕風四散,泠然自涼。此二人辯口麗辭,巧善歌笑,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及昭王淪於漢水,二女與王乘舟,夾擁王身,同溺於水。故江漢之人,到今思之,立祀於江湄。數十年間,人於江漢之上,猶見王與二女乘舟戲於水際。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間,或以時鮮甘果,采蘭杜包裹,以沉於水;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或用金鐵之器並沉水中,以驚蛟龍、水蟲,使畏之不侵此食也。其水傍號曰招祗之祠。……成康以降,世祀陵衰,昭王不能弘遠業,垂聲教,南遊荊楚,義乖巡狩,溺精靈於江漢,且極於幸田水演,所以招問,春秋以爲深貶。嗟二姬之殉死,三良之貞節,精誠一至,視殞若生,格之正道,不如強諫,楚人憐之,失其死矣。
  美麗無比、巧善歌笑的延娟、延娛,『步塵上無跡,行日中無影,不正是『漢有游女,不可求思的真正意象嗎!『辯口麗辭的延娟、延娛,不正是鄭交甫僕人所言『此間之人皆習於辭的真正典範嗎!『立祀於江湄,『至暮春上巳之日,禊集祠間,不正是祭祀漢水女神的最早起源嗎!『采蘭杜包裹時鮮甘果,『或結五色紗囊盛食投之水中,不正是南人祭奠水神及屈原的原始形態嗎!『二姬之殉死,『江漢之人,到今思之,『精誠一至,視殞若生,不正是漢水女神影響深遠的社會基礎嗎!這一切讓我們確信,鄭交甫所遇之漢皋二女,正是與周昭王『同溺於水的女神延娟、延娛。而鄭交甫是春秋時期的晉國人,宋朝祝穆的【方輿勝覽】卷三一【復州】記載:『晉鄭交甫南遊江漢,遇二女,佩兩珠。這在時間上也證明漢皋二女產生於昭王時期。其實,在唐朝已經進一步確認了漢水女神與周昭王的關係。唐人梁洽【觀漢水】詩云:『求思詠游女,投吊悲昭王。水濱不可問,日暮空蕩蕩。
  
 樓主|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6-9 17:33 | 顯示全部樓層
  
  三
  
  漢水女神在周昭王時期產生之後,隨著西周王室的日漸衰落和楚國的日趨強大,『漢陽諸姬,楚實盡之,漢水女神被楚人接受。『楚人憐之,失其死矣,『故江漢之人,到今思之。楚人一方面沉食物於水中進行紀念,一方面嘉其『貞節,引起精神上的共鳴,使之逐漸成爲南國女神的范型。正如錢穆先生所論:『故漢廣游女,見詠於【周南】。澤陂美人,興嘆於陳俗。鄭交甫漢皋台下,遇彼二女,孔子阿谷之隧,調其處子。湘娥宓妃,有虞二姚,亦不過同爲江漢汝淮水濱居民想像傳說神女而已。(【古史地理論叢】)由此看來,漢水女神的產生對南方江河女神形象的出現,起到了示範、啟迪作用。
  屈原在『漢北,則第一個將漢水女神轉化爲『湘君、『湘夫人,納入文學的暢想之中,借詠神女以抒發寄託自己對楚王忠貞不二的情懷。屈原之後,文學作品中的漢水女神形象綿延不絕。正如前文所引,漢代學者在他們的漢賦詩作中豐富了漢水女神的形象。魏晉以降,漢水女神在文學作品中的形象更加光彩奪目。曹植在【洛神賦】中說:『從南湘之二妃,攜漢濱之游女。阮籍在【詠懷】詩中云:『二妃游江濱,逍遙順風翔。曹植在【七啟】詩中說:『諷【漢廣】之所詠,覿游女於水濱。陸機【感逝】詩云:『陪湘妃於雕輅,列漢女以後乘。何遜【神仙】詩亦云:『值解佩於江濱,逢弄珠於漢渚。陳琳【神女賦】云:『贊皇師以南假,濟漢水之清流。感詩人之攸嘆,想神女之來游。徐幹【喜夢賦序】曰:『昔贏子與其友游於漢水之上,其夜夢見神女。唐朝是一個浪漫而率性任情的時代,所以在詩人的筆下漢水女神的光彩並未減退。孟浩然在【萬山潭】詩中云:『游女昔解佩,傳聞於此山,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還。在【登襄陽樓】詩中又云:『向夕波搖明月動,更疑神女弄珠游。大詩人李白『五嶽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漢水女神當然也就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在【峴山】詩中說:『弄珠見游女,賦酒懷山翁。唐朝之後,漢水女神仍然飄蕩在文人的視野之內。宋代大文豪蘇軾在詩中說:『襄陽逢漢水,宛似蜀江清。文王化南國,游女儼如卿。清初大詩人王士禎也有『昨過筅Q簦今來漢皋曲。萬里故人心,江流鴨綠緣之句。
  
  四
  
  【詩經・周南・漢廣】不僅塑造了中國最早的江河女神形象,而且對【楚辭】以下中國文學和中國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清代學者浦起龍在【毛詩補正】卷一云:『【漢廣】三章,此楚風之先見於二南也。……然【騷】之詞哀以怨,【風】之詞正而葩,則又時代使然矣。聖人錄此,見【離騷】之萌芽,已肇之於二南也。正由於【周南・漢廣】與【楚辭・九歌】在風格上的前後相繼關係,因而後世的文人騷客有時也將『漢女與『湘妃合而爲一。正如唐代詩人儲光羲【漢陽即事】曰:『江水帶冰綠,桃花隨雨飛。九歌有深意,捐佩乃言歸。【詩經】作爲中華文化『軸心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原典之一,不僅被捧上儒家經典的寶座,套上『思無邪的靈光,而且【詩經】作爲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一部詩歌總集,雄踞中國文學長河的源頭。這兩個方面使得【詩經・周南・漢廣】的漢水女神形象縱貫千古,代代相傳。清人伊繼美在【詩管見】卷二中亦云:『【詩】不曰江有游女,而曰漢有游女者,近漢之女好游,其土風固然也。……今襄之樊城,游女猶盛。正是由於有了傳誦千古、形象豐富的漢水女神,才增添了中國詩賦的意境美、形象美、比喻美,恰如聞一多先生所論:【漢廣】『借神女之不可求以喻彼人之不可得,已開【洛神賦】之先聲,『終篇疊詠江漢,煙水茫茫,浩渺無際,徘徊瞻望,長歌浩嘆而已(【聞一多全集・詩經編下】)。
  (作者單位:陝西理工學院漢水文化研究中心)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