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3|回覆: 0

[文學研究] 第十講 審美移情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吳企明

  鄭燮【幽蘭圖】(見封二),藏遼寧省博物館。
   gdia20070412-1-l.jpg
  鄭燮(1693―1765),字克柔,號板橋,又號理庵、橄欖軒主人,江蘇興化人。乾隆元年(1736)進士,曾官山東范縣、濰縣知縣,因賑濟災民,得罪貪官,辭官歸裏,賣畫於揚州。工詩文,善畫蘭竹,為『揚州八怪』之一。有【鄭板橋全集】。
  板橋用側鋒淺墨勾勒山坡,略作皴擦,表現山石的陰陽、凹凸、縫隙,幽蘭、稚竹便生長於坡石縫隙間。坡上一叢蘭竹,較密,崖邊二小叢,較疏,上下照應,疏密相間。蘭葉、竹葉均用濃墨撇寫,淡墨寫蘭花,濃淡相襯,瀟灑雅秀。蘭叢邊必有稚竹,蘭竹同生,相依相伴,體現出畫家的審美追求。畫幅右下方,直行題寫一詩,正好填補畫面的空白:
  轉過青山又一山,
  幽蘭藏躲路迴環。
  眾香國裏誰能到,
  容我書y屋半間。
  題詩前二句先由畫像着筆,描寫幽蘭生長於深山空谷之中,要轉過一山,又過一山,山路迴環,幽蘭躲藏在深谷裏。第三句緊承上意,乃就幽蘭着筆,說幽蘭的馨香佈滿空谷,在這『眾香國』裏,有誰能來到?言外之意,俗人是不會來的。詩句不僅形象地寫出幽蘭的自然特性,也反映出我們民族深厚的文化積澱。【孔子家語】說:『芝蘭生於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唐人陶谷【種蘭】詩云:『種蘭幽谷底,四遠聞馨香。』宋人黃庭堅【書幽蘭序】:『蘭甚似乎君子,生於深山叢薄之中,不為無人而不芳。』板橋用優美的詩歌語言,生動地表現出幽蘭形象深層的比德意義。結句的詩意陡然一轉,由蘭寫到人,寫到自己。他受畫境的感召,仰慕幽蘭之美德,固而向幽蘭說:我是個書呆子,不知能不能容我在這裏築屋半間,常常與君子為伴。詩人用審美移情的藝術手段,明確表白自己願與幽蘭長相廝守,同居深谷,永葆馨德。
  人們在進行審美活動時,會產生『移情』作用,或則將自己的情感移之於審美客體中,或則是審美客體移動自己的情感,這便叫『審美移情』。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梁任勰【王文憲集序】:『公不謀聲訓,而楚夏移情。』【文選】張銑註:『言不作聲譽教示,而下人感其道德,已移情於善道矣。』唐詩人皎然認為繪畫作品可『移人心』,其【觀王右丞維滄州圖歌】云:『丹青變化不可尋,翻空作有移人心。』可見,我們的先輩已認識到審美活動中『移情』的功能。
  審美移情在文藝創作與鑑賞活動中的表現是不一樣的,就創作而言,以作者之情,移之於外物,移之於境;就鑑賞而言,以文藝作品之境,移人之情。清人吳喬【圍爐詩話】說:『情能移境,境亦能移情。』他清楚地、精要地區分出審美移情在創作和鑑賞兩方面的表現。題畫詩裏所常見的表現形態,主要指詩人將觀賞繪畫作品時的審美體驗寫入題詩裏,屬於『境亦能移情』這一類。人們在鑑賞繪畫藝術作品時,被客體優美的畫境吸引住,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和久留其地的願望,畫境移動鑑賞者之『情』。惲壽平【南田畫跋】(見【甌香館集•補遺】)云:『有頃頻索予畫牡丹,又急屬唐正士畫芙蓉大障,豈花葯幽思逸致足移人情耶!』何焯【題京口負芨圖】:『推窗濤勢極天橫,苟湊娉梢莆儀欏!筆⒋笫俊短飫芍ヌ鍃僂跏谷山靜日長卷】:『虛堂展現移我情,報以一詩免負諾。』畫家和畫論家都充分肯定了畫境的移情作用。
  在我國的題畫詩史上,最能體現出『移情』審美感受的作品,莫過於杜甫的【奉先劉少府新畫山水障歌】:『悄然坐我天姥下,耳邊已似聞清猿。』『若耶溪,雲門寺,吾獨胡為在泥滓,青鞋布襪從此始。』詩人受畫境的感染,仿佛置身於天姥山下,耳畔傳來淒清的猿啼聲;他受畫幅的感召,準備雲遊會稽雲門寺。楊倫【杜詩鏡詮】評杜甫這首詩說:『結到移情處,宛入真境,神遊題外,尤覺去路邈然。』
  歷代詩人們將自己觀賞畫幅過程中得到的審美移情的情感體驗表現出來,便成為一首絕妙的題畫詩,真正溝通詩畫藝術的融合。宋黃庭堅【題大年小景二首】。
  水色煙光上下寒,
  忘機鷗鳥恣飛還。
  我來頻作江湖夢,
  對此身疑在故山。
  本詩題寫的是一幅寒汀煙渚的平遠小景,前二句,描繪畫面景色,煙光與水色相映,遠江與沙渚共寒,無拘無束的鷗鳥來回飛翔。後二句,由畫境逗出觀畫感慨。黃庭堅是洪州分寧人,當地多江湖水澤,後來長期在北方任職,便頻頻做着回歸江湖的美夢。今朝觀看大年的小景,就覺得自己仿佛在故鄉的湖山之上。詩人將畫境移情的審美體驗,表達無遺。詩為畫而作,詩情因畫境而生,詩情畫意,妙合無垠,意趣無窮,題畫詩臻此境界,自然是上乘之作。黃庭堅的【題鄭防畫夾五首】:『惠崇煙雨歸雁,坐我瀟湘洞庭。欲喚扁舟歸去,故人言是丹青。』尤袤【題米元暉瀟湘圖】:『萬裏江天杳靄,一村煙樹微茫。只欠孤篷聽雨,恍如身在瀟湘。』這些詩,都與山谷題大年小景一樣,成功地運用了審美移情的手法。
  元代楊維楨【題雨後雲林圖】:
  浮雲載山山欲浮,
  橋頭雨余春水生。
  便須借榻雲林館,
  臥聽仙家雞犬鳴。
  詩的前半首,描寫畫面景色,三、四句,轉到觀畫感慨上。因為畫境實在太幽美迷人,致使詩人頓生投宿雲林、臥聽雞犬聲的遐想,境亦能移情,於此可見一斑。明人李日華【題畫米山】:
  吳山盡處越山涯,
  水木清華處處佳。
  山鳥忽來啼不住,
  聲聲似勸我移家。
  山鳥聲聲啼鳴,勸我移家其中,它是多麼聰慧,富有人情味,竟能窺知我深愛米山畫境的心思。李日華將畫境的審美移情作用,借着山鳥說出,委婉曲折,神韻悠然。清人高翔自題【春山雲起圖】,云:
  雲滿山頭樹滿溪,
  春風浩蕩綠初齊。
  若教此地容高隱,
  我亦移家傍水西。
  詩從畫面切入,精煉地描繪出畫面景物,寫其形而得其神。白雲飛山巔,綠陰籠清溪,兩個『滿』字煉得好,十分生動地將畫面上嵐靄ァ⒙桃醮杏艫氖泳跣蝸罌袒出來。次句緊承,就畫面的色彩生發,因為春風浩蕩,所以吹綠了滿山的樹木,因綠樹映空,映得雲霧也帶上綠色,故曰『綠初齊』。環境如此優美,令人油然興起移家其間的意想,第三、四句便表達了畫家這樣的心願:我也將移家溪水之西,長久地陶醉在這美景中,盡情享受大自然的賜予。
  讀畫人被幽美的、逼真的繪畫藝術吸引住,陶醉於畫境中,有身臨其境的感受,畫境便移動讀畫人之『情』。詩人將這種審美移情的體驗寫入詩中,便成為一首絕妙的、饒有情趣的題畫詩,也就形成了題畫詩獨特的藝術手段,在詩壇、畫苑中獨放異彩。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