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12|回覆: 1

[文學研究] 第十三講 詩的構思方法舉例

[複製連結]
濟世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徐有富

  詩的構思方法層出不窮,千變萬化,今揀最主要的幾種略述如下:
  
  一、以一斑反映全豹
  
  詩歌特別強調要有鮮明的節奏,在語言形式上受到較多的限制,篇幅一般都比較短小,因此用一斑反映全豹,用局部反映整體就成了詩歌構思的基本原則。
  人們早就認識到可以通過個別現象來了解同類事物普遍存在的規律。如【淮南子・說山】篇云:『嘗一臠肉知一鑊之味,懸羽與炭而知燥濕之氣,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這一觀點在文藝理論中也得到了反映,如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就已談到『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就以寫秋天之美而言,詩人們普遍採用了以少總多的方法。如劉禹錫的【秋詞】是通過一隻仙鶴來表現的:『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杜牧的【山行】是通過楓葉來表現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而白居易的【池上】則是通過一位採蓮姑娘來表現的:
  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
  劉永濟【唐人絕句精華】評價道:『此二十字寫小娃天真如在目前,有畫筆所不到者。』詩中所描寫的秋日美景是可以畫出來的,但是那位少女貪玩、愛美,不怕危險,擺脫父母親的約束去偷採蓮花歸來時的那種充滿喜悅,充滿活力的精神面貌確實是難以畫出來的。
  類似的方法還有以小見大,如李商隱的【龍池】:
  龍池賜酒敞雲屏,羯鼓聲高眾樂停。
  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
  唐玄宗在龍池所在地興慶宮舉行盛大宴會,有音樂歌舞助興,一直喝到半夜,大家都非常盡興,爲什麼『薛王沉醉壽王醒』呢?『薛王』在這裡泛指喝醉酒的人,壽王即唐玄宗的第十八子,他的母親就是唐玄宗原先所寵愛的武惠妃,他的妻子就是後來被唐玄宗霸占的楊貴妃。【新唐書・后妃傳上】記錄了這件事:『玄宗貴妃楊氏……始爲壽王妃。開元二十四年,武惠妃薨,後庭無當意者。或言妃資質天挺,遂召內禁中……更爲壽王聘韋詔訓女。』通過壽王在宴會中沒有喝醉這樣的生活小事來揭露唐玄宗荒淫誤國,真可謂以小見大了。
  從側面著墨大抵也屬於這種情況,此法指描寫一件事不是從正面,而是從一個貌似不重要的角度切入。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據【明皇雜錄】卷下記載,李龜年是開元年間特別受到唐明皇賞識的歌唱家,安史之亂爆發後,『龜年流落江南,每遇良辰勝賞,爲人歌數闋。座中聞之,莫不掩泣罷酒。』據【舊唐書】記載,岐王是玄宗的弟弟李范,雅愛文學之士。崔九即崔滌,與玄宗關係很好,擔任秘書監。岐王宅在洛陽尚善坊,崔滌宅在洛陽遵化里。據【明皇雜錄】卷下記載,李龜年也『於東都大起第宅,僭侈之制,逾於公侯。』而杜甫在【壯遊】一詩中回憶道:『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可見杜甫當時在洛陽確實與詩中提到過的這三個人有過交往。此詩通過一位樂工的人生遭遇,寫出了整個國家由盛而衰的變化。
  
  二、順敘、倒敘與插敘
  
  有了材料,按照什麼順序組織呢?要看表現主題的需要,就敘述順序而言,主要就是順敘、倒敘與插敘三種。
  其中最主要的當然是順敘,順敘的好處是脈絡清楚,比較符合作者的寫作習慣與讀者或聽眾的接受習慣。有按時間順序來組織材料的,如李白的【長干行】:
  妾發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十四爲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常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堆。五月不可行,猿聲天上哀。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可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黃,雙飛西園草。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預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此詩首六句以生動的形象顯示了天真無邪的幼男幼女在一起玩耍時的情景。這六句詩後來濃縮成了『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兩句成語。以『十四』、『十五』開頭的八句詩,描寫了女主人感情上的微妙變化。作者先通過『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這一細節描寫,表現了女主人新婚時的害羞心理,接著又以雙方婚後的誓言,表現了相互間熾熱的愛情。就在雙方的愛情進入高潮的時候,卻出現了新婚遠別這樣一個巨大的落差。詩的後半寫新婚少婦的入骨相思。『十六君遠行』所領四句寫少婦的心隨丈夫而去,既爲他擔驚受怕,又爲他祈禱祝願。接著四句環境描寫表現了丈夫走後這位少婦家庭生活的冷落,特別是此後四句所寫蝴蝶雙飛的情景更加深了她對這種孤獨生活的感受,既傷心,又愁悶。最後四句道出這位少婦想同丈夫團聚的強烈願望。陸游【入蜀記】云:自金陵到長風沙七百里。這位少婦一旦聽到丈夫將歸的消息,就要到七百里之外去迎接,當然是誇張之辭,但惟有這樣的誇張,才恰到好處地表現出這位少婦渴望見到丈夫的迫切心情。這首詩是對真摯愛情相當完美的頌歌。詩人按時間順序將如此豐富的內容敘述得清清楚楚,否則是收不到這種藝術效果的。
  也有按照空間順序來組織材料的。有兩種情況,一是由遠及近,由大到小;一是由近及遠,由小到大。前者如毛澤東的【菩薩蠻・黃鶴樓】: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煙雨莽蒼蒼,龜蛇鎖大江。 黃鶴知何處?剩有遊人處。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這首詞的結構頗有特色。首句寫長江由西向東橫貫於我國的中部。『中國』指我國的中部,『九派』指長江的許多支流。長江的許多支流也在不斷地流入長江。『茫茫』指地域之廣大。次句寫京廣鐵路縱穿我國的南北。『沉沉』形容路途之遙遠。兩句詩表明作者將全國之風雲盡收眼底。三四兩句作者又將關注的焦點落在武漢,『龜』指龜山,在漢陽;『蛇』指蛇山,在武昌。兩山隔江相對,是江面比較狹窄的地方,再加上煙雨朦朧,使人感到龜、蛇二山似乎要將長江封鎖起來一般。這是當時自然氣候的寫照,也是當時政治氣候的寫照。武漢是當時『革命政府』的所在地,國民黨已經製造了『中山艦事件』等不斷打擊共產黨力量,並正在策劃新的反革命陰謀。中國共產黨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7年4月27日在武漢召開,毛澤東參加了大會,但被排斥在大會的領導層之外,並被剝奪了在大會上的發言權,會議仍選陳獨秀爲黨中央總書記。他們對蔣介石即將發動的反革命政變毫無思想準備。詞的下片一二兩句,詩人又進一步將視線集中到黃鶴樓上。詞的上片寫的主要是空間,這兩句使我們想起悠久的時間。三四兩句又進一步將我們的視線集中到詩人端起的酒杯上。隨著杯中酒落入江面,我們看到了滔滔的江水,想到了詩人胸中的滾滾思潮。如此結構,不僅思緒連貫,而且也利於主題思想的表達。當然,也還有不少詩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順序來抒情達意的。
  爲了有利於表達思想感情,詩人有時會採用倒敘手法,如王昌齡的【採蓮曲二首】其二:
  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
  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
  這首詩先寫採蓮人,後寫聽到採蓮人的歌聲。而事實正好相反,作者先聽到歌聲,然後才發現唱歌的人。爲什麼作者首先沒有看到人呢?因爲人的美與自然的美融爲一體,難辨難分。這首詩採用倒敘手法既突出地說明了採蓮人和蓮塘雙美皆具,不可分割;又使這首短詩在結構上顯得委婉曲折,富於變化。
  爲了避免平鋪直敘,或者說爲了使詩的結構富於變化,詩人有時也採用插敘手法,如李白的【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酈道元【水經・江水】注云:『有時朝發白帝,暮宿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不加疾也。』首兩句就描寫的這種景象。【水┚・江水】注又說:『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澗肅,常有高猿長嘯,屬引淒異,空谷傳響,哀囀久絕。故漁者歌曰:「巴東三峽巫峽長,猿啼三聲淚沾裳。」』至德元年(756),李白入永王幕,次年永王兵敗,李白逃奔彭澤,被系尋陽獄中,乾元元年(758),李白長流夜郎。次年二月,流放途經巫山遇赦,在乘舟回到江陵時寫了這首歡快的詩。這首詩總的來說是順序,但是第三句插敘了途中所聞。清人施補華【峴傭說詩】注意到了第三句的作用:『太白七絕,天才超逸,而神韻隨之。如「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如此迅捷,則輕舟之過萬山不待言矣。中間卻用「兩岸猿聲啼不住」一句墊之;無此句,則直而無味,有此句,走處仍留,急語仍緩,可悟用筆之妙。』應當說兩岸的猿聲是差不多的,就在聽著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猿聲時,不知不覺中,就已經到達江陵了,船行之迅速,詩人心情之快樂可想而知。
  
 樓主| 濟世 發表於 2012-6-9 17:31 | 顯示全部樓層
  
  三、詳寫與略寫
  
  依據表現主題的需要,寫詩要詳寫其所詳,略寫其所略。如下面這首古詩:
  十五從軍征,八十始得歸。道逢鄉里人:家中有阿誰?遙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從狗竇入,雉從梁上飛。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穀持作飯,采葵持作羹。羹飯一時熟,不知貽阿誰。出門東向望,淚落沾我衣。
  詩中的老兵在外度過了六十五年軍旅生活,當然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事件值得寫,但是卻被詩人用開頭兩句就一筆帶過了。接著詩人用了十四句詳細寫了這位老兵回到家鄉後的所聞、所見、所爲、所感。爲什麼呢?因爲此詩就構思而言,主要是通過老兵回家前後在感情上由希望迅速轉變爲失望的巨大反差來表現戰爭給普通老百姓帶來的巨大災難。老兵在外度過了六十五年的軍旅生活,滿懷希望回到朝思暮想的家鄉應屬人之常情,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略而不寫,等待老兵的是家破人亡之現實,這是老兵與讀者想像不到的,也是難以接受的,故需要詳寫。老兵回到家鄉迫不及待問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家中還有什麼人。答案當然是令人失望的,不到黃河心不死,當他終於站在家門口見到自己的家已經變成野兔穴、野雞窩之後,他才徹底絕望了。一位八十歲的老人不能藉助兒孫的力量度過殘生,相反把飯做好了,讓兒孫們來坐享其成都不可能,這是多麼悲慘!
  
  四、對稱與不對稱
  
  程千帆在其論文【古典詩歌描寫與結構中的一與多】中指出:『文藝要求有平衡、對稱、整齊一律之美……這就是爲什麼在古典詩歌諸樣式中,五七言古今體詩,特別是今體律絕詩特別流行的根本原因。可是,只有平衡、對稱、整齊一律,而沒有參差錯落,變化多端,也必然會顯得單調、呆板。』就以絕句爲例,四句詩通常可以分成兩個相互聯繫又相對獨立的單元,每個單元兩句。它們通常是按起、承、轉、合的原則來敘述的。如高適的【別董大】:
  千里黃雲暗雪山,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董大即董庭蘭,是當時著名的琴師。此詩明顯分爲兩個單元:前兩句寫景,後兩句議論。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也就是結束全篇。好就好在第三句,面對如此惡劣的氣候,時間又是歲末,客人還要趕路,一般來說主客雙方都會黯然神傷,但是詩人卻出人意料,用豪邁的情緒安慰與鼓勵對方,使客人覺得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我們注意到有些詩在結構上突破了這一寫作慣例,如辛棄疾的【破陣子・爲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全詞共十句,用九句寫所謂『壯詞』,只用一句寫哀詞,恰恰就是『可憐白髮生』這一句話說明前面那九句『壯詞』都是醉話、夢話,都是不現實的。無情的現實是詩人老去,壯志難酬了。
  
  五、對比與襯托
  
  爲了增強藝術效果,詩人在構思時也經常採用對比與襯托的方法。對比是將相反的事物放在一起加以對照,使所要表達的意思或情感更加鮮明。如陳陶的【隴西行】: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
  【樂府詩集・相和歌辭・瑟調曲】有【隴西行】,寫戰爭艱苦,佳人怨思是其主要內容。隴西,隴山之西,在甘肅省東南部一帶,是民族間戰爭頻發地區。漢代羽林軍穿錦衣貂裘,這裡『貂錦』指精銳部隊。前二句寫五千精銳部隊命喪胡塵,可見戰爭之慘烈。後兩句詩將最傷心的事同最愉快的事緊密聯繫在一起,形成強烈對比,從而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效果。丈夫死了,女主人不知道,她還充滿著希望,做著甜蜜的夢;讀者當然是知道的,因而爲她傷心。女主人的夢越甜,讀者的心也就越苦。清人沈德潛在【唐詩別裁集】中評價道:『作苦語無過此者。』宋代朱淑真的【生查子】詞(一說歐陽修作)也採用了對比的構思方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滿春衫袖。
  此詞以熱鬧無比的元宵節爲背景,表現了由於物是人非而造成的感情上的巨大反差,去年元夜時,由於同情人在一起,再加上元宵節的歡樂氣氛而倍覺快樂;今年元夜時,由於同情人分手了,再加上元宵節的歡樂氣氛而倍覺痛苦。正因爲由於倍覺快樂而變爲倍覺痛苦,所以又加強了痛苦的程度。
  襯托是將兩個並非對立關係的事物放在一起,其中一個處於主導地位,另一個處於陪襯地位。處於陪襯地位的事物用來襯托處於主導地位的事物,使其更好地表達作者的情感。清人江【彥沖畫柳燕】一詩就說明了這個道理:
  柳枝西出葉向東,詞非畫柳實畫風。
  風本無質不上筆,巧借柳枝相形容。
  風看不見,但是通過由西向東擺動的柳枝就將西風表現出來了。漢樂府【陌上桑】已經成功地運用襯托的方法寫出了羅敷的美麗:『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頭。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怒怨,但坐觀羅敷。』
  
  六、情理之中與意料之外
  
  秦牧【藝海拾貝】有【毒物與詩】一篇說了這麼一個故事:『有一個詩人給一個富貴人家的老太婆題詩祝賀。他寫了第一句「這個婆娘不是人」,舉座失色;但是他接著寫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塵」,那人家的兒孫們就轉怒爲喜了。詩人又寫了第三句「兒孫個個都成賊」,大家看了不禁又勃然震怒;但是詩人把筆鋒輕輕一轉,寫出了結句「偷得蟠桃奉至親」,大家又只好改顏讚許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構思要敢於打破常規,要有創新精神,要能做到既能出人預料之外,又能做到在情理之中,讓讀者能夠接受,能夠叫好。下面這首無名氏的【醉公子】在結構上就頗有創意:
  門外(犭咼)兒吠,知是蕭郎至。i襪下香階,冤家今夜醉。
  扶得入羅幃,不肯脫羅衣。醉則從他醉,還勝獨睡時。
  明卓人明【古今詞統】指出:『此唐人詞也。前輩謂讀此可悟詩法。或以問韓子蒼,子蒼曰:只是轉折多。且如喜其至,i襪下階,是一轉也;而苦其「今夜醉」,又是一轉;喜其「入羅幃」,是一轉矣,而「不肯脫羅衣」,又是一轉;後兩句自家開脫,又是一轉。』
  下面張潮的這首【江南行】在構思方面也比較新穎:
  茨菰葉爛別西灣,蓮子花開人未還。
  妾夢不離江上水,人傳郎在鳳凰山。
  茨菰即慈姑,一般春夏間栽種,冬際或翌年早春採收。【全唐詩】收張潮詩五首,多寫商人婦。此詩的女主人應當也是商人婦。冬天不是丈夫出門做生意的季節,所以首句似寫春天女主人在西灣送別丈夫出門做生意時見到水邊的茨菰葉子是枯萎的,而到了夏秋之交見到荷花盛開時他的丈夫還沒有回家,從『茨菰葉爛』到『蓮子花開』中間隔了好幾個月,對於獨守空房的妻子來說,時間當然已經是很久很久了。由於思念丈夫,她總是在夢中沿著江水去尋覓丈夫的行蹤,但是傳說有人在鳳凰山見到過丈夫。照理說夢是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但是妻子連做夢都趕不上丈夫的行蹤,其滿懷哀怨而又無可奈何之情也就不言而喻了。細想起來也有道理,因爲女主人生活在江邊,又是在江邊送別丈夫的,見到的都是江邊上的景象,所以她做夢都『不離江上水』,而只要有錢賺,她的丈夫出現在鳳凰山,也是正常的,可以理解的。
  不少優秀的詩篇,在構思方面往往能出奇制勝,如元代貫雲石的【紅繡鞋】:
  挨著靠著雲窗同坐,偎著抱著月枕雙歌。聽著數著愁著怕著早四更過。四更過,情未足;情未足,夜如梭。天哪!更閏一更算什麼?
  按照中國傳統曆法,只有閏月,從沒有閏更的說法。爲了留住幸福的時光,女主人突發奇想,希望老天爺將四更再閏一次,使自己能夠與情人在一起多呆上兩個小時。當然排比地運用『挨著靠著』『偎著抱著』將情人間相互熱戀的情景描寫得很透徹,而『聽著數著愁著怕著』又將情人間依依不捨的心理描寫得淋漓盡致。
  最後我們再抄一段清人沈德潛【說詩語】卷上中的話作爲結尾:『詩貴性情,亦須論法。雜亂而無章,非詩也。然所謂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應,承接轉換,自神明變化於其中。若泥定此處應如何,彼處應如何,不以意運法,轉以意從法,則死法矣。試看天地間水流雲在,月到風來,何處著得死法。』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