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21|回覆: 1

[文學研究] 第十二講 詩的想像

[複製連結]
裏人 發表於 2012-6-9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徐有富

  我們說過,所謂典型環境就是詩中所描寫的客觀世界與所要表達的主觀世界相吻合,也就是詩中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詩人主觀世界的客觀世界。典型環境可能是現實的,也可能是理想的。我們要想使詩中所描寫的客觀世界與所要表達的主觀世界相吻合,也就是要找到能夠恰到好處地表現詩人主觀世界的客觀世界,就不可避免地需要展開想像的翅膀。
  
  一、什麼是想像
  
  文學創作需要想像,人們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譬如晉人陸機的【文賦】就描寫了文學創作過程中想像的情形:
  其始也,皆收視反聽,耽思傍訊,精騖八極,心游萬仞。其致也,……收百世之闕文,采千載之遺韻;謝朝華於已披,啟夕秀於未振;觀古今於須臾,撫四海於一瞬。然後選義按部,考辭就班。
  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篇專門探討了創作構思問題,其中也談到了想像的特點,指出想像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裏。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雲之色。……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義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清章學誠【文史通義・易教下】進一步指出:『有天地自然之象,有人心營構之象。……人心營構之象,亦出天地自然之象也。』他所說的『人心營構之象』實際上就是想像的產物;他所說的『人心營構之象,亦出天地自然之象』實際上也就是指人們在想像過程中對舊經驗進行新綜合。應當說他的觀點已經同現代有關想像的理論非常接近了。
  想像一詞在中國出現甚早,【楚辭・遠遊】稱:『思舊故以想像兮,長太息而掩涕。』李白【游太山六首】之一亦云:『登高望蓬瀛,想像金銀台。天門一長嘯,萬裏青風來。』應當說他們對想像一詞的理解,同今人的理解並無多少差別。
  現代關於想像的理論似乎受到了西方文藝理論的影響。朱光潛【談美書簡】曾簡要地介紹過西方有關『想像』理論的發展史,指出:
  這個詞在西文中就是Imagination,中譯就是『想像』。在西方,古代的菲羅斯屈拉特(170-245),近代的英國經驗派先驅培根都強調過想像在文藝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在近代美學著作中從給『美學』命名的鮑姆嘉通,經過康德、黑格爾到克羅齊,所討論的都主要是想像。俄國的別林斯基和德國的費肖爾兩人才開始用『形象思維』來解釋『想像』一詞的意義。
  在一些美學家看來,想像就是形象思維,如李澤厚【談談形象思維問題】一文說:『在西方不大用形象思維這個詞,而是用「想像」,叫做「藝術想像」,指的就是形象思維。』本文依據國內外的傳統說法將詩人在創作中為了表達主題而營造典型環境的心理活動過程稱為想像,而不稱為形象思維。
  現代學者和詩人對於這個問題的認識,在前人的基礎上朝前邁進了一步。在他們看來想像的基礎是詩人的舊經驗,想像的過程是對舊經驗加以新綜合,想像的目的就是營造一個能夠完美表現主題的典型環境,朱光潛在【想像與寫實】一文中談道:
  凡是藝術創造都是舊經驗的新綜合。經驗是材料,綜合是藝術的運用。惟其是舊經驗,所以讀者可各憑經驗去了解;惟其是新綜合,所以見出藝術的創造,每個作家的特殊心裁。
  試以劉禹錫的【金陵五題】為例來說明一下這個問題。他在這組詩的序中說: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後為歷陽守,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而生思,_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後之詩人不復措詞矣。』餘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爾。
  可見,劉禹錫寫【金陵五題】時並沒有到過金陵,他的【金陵五題】顯然是想像的產物。就拿【石頭城】詩來說吧:
  山圍故國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
  夜深還過女牆來。
  近人范況【中國詩學通論】稱此詩『不言興亡,而興亡之感溢於言外,得詩人之旨矣。』這首詩是寫石頭城的形式還在,山還是那些山,水還是那條水,月亮還是那個月亮,但內容卻起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詩中的『故國』點明六朝,『空城』說明六朝時的首都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盛況已經不復存在;『舊』與『還』兩字點明月亮作為歷史的見證人見到了這一變化的全過程。『寂寞』二字反映了這一歷史變化深深觸動了詩人的興亡之感。經過安史之亂,唐代政權已今非昔比了。作者通過想像,借金陵城由極盛變為極衰的史實,深切地表達了對唐代現實的感受。
  
  二、想像的作用
  
  想像的主要作用在於能夠使詩人在已有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創造出新的藝術形象與典型環境來為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務。
  首先想像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它能使詩人在更廣闊的時間與空間裏獲得豐富的形象。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在取材時都打破了空間與時間的界限,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關於這首詩寫於何時,究竟是寫給妻子還是寫給朋友,尚有爭論,我們認為沈祖鋇慕饈妥釵合理。她在【唐人七絕詩淺釋】中說:『宣宗大中二年(848),李商隱曾在四川東部住過。其時,他的妻子王氏留長安。這首詩就是他收到王氏來信後回答她的。』並指出:
  此詩先寫今夜分居巴山之自己與長安之妻子,寫自己念長安,妻子念巴山;後寫想像中他日兩人同在長安,共話巴山夜雨時自己的生活,既寫出了空間之殊異,又寫出了時間之變遷;更重要的和主要的,還從空間和時間的變化中寫出了人的悲歡離合。這就別開生面,更其豐富地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正因為想像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詩人在構思時往往從對方着眼,將自己對親人或朋友的思念寫成了相互思念,從而增強了藝術效果。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該詩題下注曰『時年十七』,王維家在華山之東的蒲州(今山西永濟縣),當時作者正在華山之西的長安謀求發展。農曆九月九日為重陽節,有登高的習俗,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首句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將一位青少年作為異鄉人的孤獨感充分地顯示了出來,次句極其概括地道出了異鄉人的共同感受,因此直到今天還常掛在人們嘴邊。後兩句,詩人通過想像寫了弟兄們在家鄉登高插茱萸的情景與心理活動,他們正在為少了自己而感到遺憾。這就既具體地寫了自己對故鄉親人們的思念,也具體地寫了故鄉親人們對自己的思念。
  想像可以幫助詩人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別人的內心世界是看不見摸不着的,但是無法限制詩人運用想像探究。如朱慶餘的【宮中詞】:
  寂寞花時閉院門,
  美人相併立瓊軒。
  含情慾說宮中事,
  鸚鵡前頭不敢言。
  宮廷婦女們被禁閉在深宮之中,她們的的生活和內心活動外人何以知道?故此詩為想像的產物。『花時』是開花的季節,也是青春少女渴望得到愛情的季節,而緊閉的宮門使得盛開的花朵無遊人欣賞,這些妙齡女子,也無法獲得宮外少年男子的憐愛,這一矛盾狀態使她們感到深深的寂寞。第二句是說這樣的現象不是個別的而是普遍存在的,她們的物質生活很好,但是精神生活卻非常空虛,『美人相併』,寫兩位命運相同的宮廷婦女呆在一起,這就為她們一吐為快創造了條件。第三句寫她們正想相互傾訴自己心中的鬱悶。但是最後一句妙在出現了轉折,因為擔心鸚鵡學舌,終於將心裏話深深地埋在心頭。『鸚鵡』這個意象當然決不僅指鸚鵡,而是指一切可能有意無意走漏信息的人,如果單指鸚鵡換個說話地點就可以了。這首詩的構思十分巧妙,就象說相聲一樣,用三句詩製作了一個包袱,再用一句詩將這個包袱抖開,從而收到了使讀者意想不到的效果。這就將專制、非人道的宮廷生活給深刻地揭露了出來。
  
 樓主| 裏人 發表於 2012-6-9 17:30 | 顯示全部樓層
  夢境當然不是現實生活,它實際上是心理活動的一種反映,所以寫夢境的詩實際上也是想像的產物。如南唐詩人張泌的【寄人】:
  別夢依依到謝家,
  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
  猶為離人照落花。
  清人徐軌【詞苑叢談】云:
  張泌仕南唐為內史舍人,初與鄰女浣衣相善,作【江神子】詞云:「浣花溪上見卿卿。臉波明,黛眉輕。高綰綠雲,低簇小蜻蜓。好是問他來得麼?和笑道:莫多情。」後經年不復相見,張夜夢之,寄絕句雲。
  『謝娘』是對才華出眾的女子的代稱,因為晉王凝之的妻子是謝安的從女,曾用『柳絮因風起』比喻飛雪而出名。首句寫作者夢中來到所鍾情女子的家中,次句如沈祖薄短迫似呔詩淺釋】所分析的那樣:『寫夢中所見,也就是現實中曾經到過的地方。四面迴繞的小廊,一帶曲折的闌干,環境多麼熟悉,印象多麼清晰,記憶多麼深刻,所以即使在夢中出現,也這樣歷歷分明。這句只寫夢中所見,而此前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一切都在其中了。』三四句寫月亮之多情,尚且能讓作者看到了美麗的落花,則『謝娘』之無情可想而知,因為她別後沒有再給詩人一次見面的機會,哪怕是在夢中。詩人寫詩寄給『謝娘』的真正目的,當然不是為了指責『謝娘』無情,而是表達自己對她刻骨銘心的思念之情。詩的前兩句寫夢中,後兩句寫夢後。將寫夢境與寫實境相結合,是此詩在構思方面的一個顯著特點。
  寫神話世界當然也需要想像,屈原的【離騷】就是一個突出的例子。【離騷】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部分,前一部分的內容寫實,寫他出身高貴,又努力加強自己的修養,希望輔佐楚王使祖國富強起來,但是受到『黨人』誹謗與攻擊,也因而失去了楚王的信任,他雖然做了種種努力,但是最終還是失敗了。後一部分的內容是詩人展開想像的翅膀,藉助神話材料,上天入地,求神問卜,孜孜不倦地求索未來的道路。最後靈氛勸他到國外去發展。詩的結尾描寫了他出國時的情景:
  屯余車其千乘兮,齊玉a而並馳。駕八龍之蜿蜿兮,載雲旗之委蛇。抑志而弭節,神高馳之邈邈。奏【九歌】而舞【韶】兮,聊假日以偷樂。陟升皇之赫戲兮,忽臨睨夫舊鄉。僕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
  最後他沒有離開自己的祖國,而是選擇了投水自盡來結束自己光輝而艱難的一生。從所引最後一段,我們已經能夠領略到詩人豐富的想像力。出國途中那昂揚的氣勢與就要離開祖國時的眷戀情緒正好形成一個鮮明的對照,而寫前者當然是為更好地寫後者服務的,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屈原的藝術匠心。
  當然想像中的神話世界也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詩人的現實生活經驗是他通往未知世界的基礎。譬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詩中寫的是牽牛、織女雙星的愛情故事,它實際上也是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社會的反映。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是如何造成的呢?【太平御覽】卷三一引【緯書】云:『牽牛星,荊州呼為河鼓,主關梁。織女星主瓜果。嘗見道書云:「牽牛娶織女,取天帝錢二萬,備禮,久而未還,被驅在營室是也。」』民間貧苦人因借錢結婚營葬無錢還而被迫服役的現象當不在少數。所以此詩仍然表現了民間百姓對男耕女織的安定的家庭生活的渴望,對破壞了他們的安定生活的統治階級的不滿情緒。
  想像還有一個作用是將客觀事物採用誇張的方法加以變形,以便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從而獲得更強烈的藝術效果。最有名的例子要算李白【北風行】中的兩句詩:『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惟其如此,才能寫出氣候出奇的寒冷,也才能表現出一位丈夫『戰死不復回』的寡婦難以言傳的哀傷。再如李白【望廬山瀑布二首】其二: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說廬山瀑布有三千尺高,自然是誇張之詞,銀河當然也只存在於神話之中。詩人恰恰通過這兩句詩寫出了香爐峯岩壁之陡峭,瀑布落差之大,水量之充沛,水勢之迅疾,從而也就完美地寫出了廬山瀑布之壯觀。
  詩人的作品實際上都是想像的產物,譬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王季思【再說比興】一文曾分析道:
  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從『千古江山』到『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雖然已流露對孫權、劉裕等歷史英雄人物的嚮往,主要是對景抒情。接下說『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裏如虎』,聯想起劉裕的從京口出兵北伐,收復關中,就跟蘇軾在赤壁的『遙想公瑾當年』一樣,是理想的飛躍。下片又想起了宋文帝元嘉年間草草出兵北伐招來的失敗,想起了四十三年前躍馬南歸,金主亮正傾國南侵,『烽火揚州路』的慘痛情景,表示他既要出兵北伐,收復中原,又反對草率出兵,招致失敗。最後又想起了廉頗老將的被誣遭讒,抒發他英雄無用武之地的悲憤,真是心潮澎湃,浮想聯翩。
  
  三、怎樣展開想像的翅膀
  
  詩人艾青在【我怎樣寫詩的】一文中談道:『我常常喚醒自己的聯想和想像。我常常從這一物體聯想到和它類似的所有物體,從這一感覺喚醒同它類似的所有感覺;我常常從我已有的經驗裏去組織一些想像。聯想和想像應該是從感覺到形象的必經的過程。沒有豐富的聯想和想像,是不可能有豐富的形象的。』
   想像實際上包含着聯想與想像兩項內容,我們不妨先討論一下聯想,因為聯想是想像的基礎,也可以說是想像的初始階段。艾青的【詩論】指出:『聯想是由事物喚起的類似的記憶。聯想是經驗與經驗的呼應。』顯然聯想就是由一件事想到我們所經歷過的其他事。其實劉勰【文心雕龍・物色】篇已經談到過這個問題,指出:『詩人感物,聯類不窮,流連萬象之際,沉吟視聽之區。』如臧克家【關於〖生命的零度〗】一文,介紹他四十年代創作【生命的零度】時就是通過聯想來搜尋題材的。他在報紙上看到一則上海流浪兒被凍死的消息,引起了他的創作衝動,使他聯想起三件事,他說:
  我曾經看到過的一個流落街頭的『小乞丐』,追在一位高貴的太太身後『可憐可憐吧……』的哀求。……我又想到,在我的寓所的東寶興路這條巷子裏,經常有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用一根竹棒牽着一個雙目失明的老人,到處乞求一點點食物。……還有一件一想起來就使我揪心的小事:一個小小的乞兒,他餓得面黃肌瘦,要飯籃子裏空空的,他手裏卻拿着一塊寶貝――不知道從哪兒撿來的一片綠色玻璃,他天真地、好玩地,把這片玻璃放在眼前,覺得大上海在大放異彩。……我寫着,我想着。我是在為正義呼喊,我是在為苦難的人們鳴不平。
  下面再談談想像。當我們通過聯想,獲得了大量相關的經驗,這些經驗當然不可能都寫進我們的詩歌作品中,詩人必須將自己的經驗通過挑選,加工成詩歌作品中的意境,這個過程就是想像。許多優秀的詩歌作品也都是想像的產物,如李白的【題峯頂寺】:
  夜宿峯頂寺,
  舉手捫星辰。
  不敢高聲語,
  恐驚天上人。
  此詩見中華書局版【李太白全集】卷三【詩文拾遺】,是否真為李白所作尚須考證,但是它大膽而新穎的想像卻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峯頂寺在今湖北黃梅縣,這首詩寫峯頂寺之高。捫系觸摸,是常見動作,星辰是常見的物體,將『捫』與『星辰』聯繫在一起,則是想像的產物。因為害怕打擾現實生活中的各色人等,人們往往 『不敢高聲語』,這是人們非常熟悉的一種心理活動,而害怕驚動『天上人』則是想像的產物。詩人通過想像所營構的全新境界,成功地寫出了峯頂寺之高,詩人由此而獲得的一種超凡脫俗的感覺,自然是一種從未經歷過的享受。
  想像的基礎是現實世界,詩人只能在現實生活的基礎上創造形象,營構詩的藝術境界。詩人雖然重新組合生活畫面,但是其生活畫面應當具有真實感。正如王國維【人間詞話】卷上所說:『虛構之境,其材料必求之於自然,而其構造,亦必從自然之法則。』就拿誇張來說,正如魯迅【漫談『漫畫』】所說:
  雖然有誇張,卻還是要誠實。『燕山雪花大如席』,是誇張,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點誠實在裏面,使我們立刻知道燕山原來有這麼冷。如果說『廣州雪花大如席』,那可就變成笑話了。』
  如果誇張失實,人們是會提出批評的,如宋人嚴有翼【藝苑雌黃】云:『吟詩喜作豪句,須不畔於理方善。……石敏若【詠雪詩】有「燕南雪花大如掌,冰柱懸檐一千丈」之語,豪則豪矣,然安得爾高屋邪?雖豪,覺畔理。』
  想像的動力是飽滿的感情。正如艾青【詩論】所說:『想像與聯想是情緒的推移,由這一事物到那一事物的飛翔。』毛澤東在1958年寫的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詩前小序中說:『讀六月三十日人民日報,餘江縣消滅了血吸蟲。浮想聯翩,夜不能寐。微風拂煦,遙望南天,欣然命筆。』可見想像的翅膀總是伴隨着飽滿的感情而展開的。沒有激情,既不能展開想像的翅膀,也不可能寫出好詩。飽滿的感情也是聯想與想像時,由一個畫面過度到另一個畫面的紐帶。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裏逢冬至,
  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
  還應說者遠行人。
  冬至在古代是個重要節日,【海錄碎事・冬至門】說:『冬至始,人主與君臣左右從樂五日,天下亦家家從樂五日,以迎日至之禮。』如此快樂的節日,本來是應當與家人在一起度過的,但是自己卻偏偏一個人孤零零地呆在邯鄲(今河北邯鄲市)的驛站裏,抱膝燈前,形影相伴。首二句未寫想家,難以排解的想家情緒,卻自然而然地從字裏行間裏滲透了出來。接着詩人又通過想像寫家裏人深夜未睡,還在談論着自己。顯然這是詩人想家情緒的深化。所以說詩的構思離不開詩的想像。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中文系)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