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40|回覆: 0

[文學研究] 【孔叢子】真偽辨

[複製連結]
家鄰 發表於 2012-6-9 17: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孫少華

  【孔叢子】的成書時間及其作者問題,一直是學界的一大疑案,其書之真偽也必然成爲歷代學者爭論不休的話題。爲了便於對【孔叢子】的真偽問題有個全面的了解,我們有必要對歷代學者的【孔叢子】真偽觀進行綜合的梳理與分析。
  
  真偽問題的由來
  
  【孔叢子】於目錄書中的著錄,始見於【隋書・經籍志】,題『陳勝博士孔鮒撰』,其序錄稱『【孔叢】、【家語】並孔氏所傳仲尼之旨』。【漢書・藝文志】曾著錄【孔子家語】,注云『非今所有【家語】』,但對【孔從子】並無著錄。故二書真偽即成爲學界爭論熱點。由【隋書・經籍志】著錄【孔叢子】稱孔鮒撰來看,證明當時編輯史書者並未對其真偽產生疑問,此亦證唐以前人是視【孔叢子】爲真書的。
  【太平御覽】曾引【孔叢子】一百餘條,證明當時編輯此書者尚未對【孔叢子】一書的真偽問題產生疑問。其後,宋咸於嘉v三年注【孔叢子】以獻,始疑【孔叢子】有後人增益的內容,故其刪削舊本並增加自己的注釋。【孔叢子】一書內容頗雜,其記人自孔子始,下歷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迄東漢孔子二十代孫季彥,因此,此書決非出自一人之手。宋咸即疑至漢桓帝、靈帝時孔氏子孫又有補益,然猶信【孔叢子】實當成於孔氏之手。宋咸於嘉v三年進【孔叢子】時,雖然懷疑【孔叢子】有後人附益成分,但尤以此書爲孔氏遺作。大概與其同時之人亦多信此書爲真,如司馬光在編輯【資治通鑑】時多采【孔叢子】內容即證。
  新舊【唐書】著錄【孔叢子】,同【隋書】皆歸於【論語】類,可見當時皆以此書爲孔氏言行記載。【宋史】著錄【孔叢子】,已歸於『儒家子類』,並引朱熹言云此書爲偽書。【崇文總目】以【孔叢子】爲雜家,私家目錄書著錄【孔叢子】,有的亦從此說,如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可見宋人對(孔叢子】一書的性質已產生歧義,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辯詰即應首發端於北宋之末,而人們多斷此書爲偽則是朱熹之後的事情。
  故由宋至今,持『【孔叢子】偽書論』者歷代不乏其人。其中雖偶有異聲,亦屬林中微響,不足與偽書論相抗衡。又況古無實據、今無新證,真書論僅屬猜測,絕無科學的說服力,因此宋明許多學者也只能含糊地認爲此書可能真偽參半。
  
  歷代真偽說及其整理
  
  有宋以降,視【孔叢子】爲真書者鮮有其人,撿掇【孔叢子】之鄙陋以刺其偽者反而比比皆是。多數學者視【孔叢子】爲偽書的最直接原因,在於【漢書・藝文志】不見其載,而【隋書,經籍志】突然出現。枚乘【與吳王濞書】有與【孔叢子・嘉言】相同的材料,而【漢書】注諸家皆未引證,惟李善注【文選】有之,因此洪邁懷疑,【漢書・藝文志】既未載【孔叢子】,可能劉向父子未見此書。他進一步從文章的『氣骨』分析,認爲【孔叢子】毫無楚漢間氣骨,可能是齊梁以來好事者所爲。晃公武等人亦疑【漢志】未載【孔叢子】事,但他們又懷疑【孔叢子】可能是【漢書・藝文志】中的異名書之流傳。明胡應麟也有相似觀點。高似孫認爲,如果晁氏等人所說爲是,則【漢書】中之異名書非今所見之【孔叢子】。同時他由子思與孔子問答事時間之謬推斷,『此又出於後人綴集之言』。可見高氏亦疑【孔叢子】非真書。朱駿聲云『【孔叢】一書,不載前史』,因此他認爲將【小爾雅】依託摭取入【孔叢子】當是魏晉人所爲。
  朱熹亦從文章『氣骨』推定【孔叢子】非真本,如他說【孔叢子】『文氣軟弱,全不似西漢文字』。但朱熹對此書之由來也無定論,如他懷疑此書是『所注之人偽作』,但又疑或者『此書必是後漢時人撰者』。這可能是朱熹針對【孔叢子】中不同的材料所發的評論。明宋濂亦發此論:『嘉v中,宋咸爲之注。雖然,此偽書也。偽之者其宋咸欽?』然當時胡應麟即指出:『體不甚類宋人,或未必然也。』宋人多有以【孔叢子】爲孔氏季彥輩搜集先世遺言佚行之說爲書者,如陳振孫即主此說,其【直齋書錄解題】云:『孔氏子孫雜記其先世系言行之書也。』他人如李紉轡健盎蜃臃帷⒓狙灞布先世遺文而成之』,然正如陳振孫所疑,【連叢】所記『迄於延光三年季彥之卒』,季彥恐無能力爲此事,或季彥卒後他人爲之。胡應麟亦同此說,但他又認爲【孔叢子】的成書比較複雜。他認爲【孔叢子】非孔鮒撰,乃孔氏子孫雜記先世言行,間有魏晉手筆;或者爲孔季彥一輩搜集孔氏先人遺言佚行而成,至宋又增宋人潤飾。至於【連叢子】,他又進一步懷疑是宋咸取【漢志】之【孔臧集】中雜記孔氏先代者,『傅以六經諸子所載厥宗言行,綴集而成此書』。
  【孔叢子】可能的作偽者,最有影響的說法,當然也是最大的懷疑對象,是魏晉人王肅。如臧琳以爲【孔叢子】像【孔子家語】一樣,都屬王肅偽造,是王肅『恐後人並以【家語】爲己之私,故又著之【孔叢子】以證之』。其考證說:『【孔叢子・書論】云:「祖迎於坎壇,所以祭寒暑也。」皆與偽孔及王肅合。』因此他懷疑【孔子家語】、【書傳】、【孔叢子】皆出於王肅之手,故『其文往往互相祖述』。此三書皆爲王肅之罪案。【四庫提要】引朱熹說『【舜典】「於六宗」,何謂也?子曰:「所宗者六」』云云,因此其證【孔叢子】有些說法『與偽【孔傳】、偽【家語】並同,是亦晚出之明證也』。顧實【重考古今偽書考】云:『【孔叢子】、【孔子家語】二書並出王肅依託。』近人羅根澤【(孔叢子)探源】亦張此說。由此可見,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懷疑,自宋代以至今天,一直綿延未斷。
  【隋書・經籍志】與新舊【唐書】著錄【孔叢子】,稱孔鮒撰,證明唐宋編輯史書者皆視【孔叢子】爲真書。宋咸注【孔叢子】,以爲前六卷二十一篇爲孔鮒撰,【連叢子】上下篇一卷爲漢武朝孔臧附益。但他又以爲其中『有語淺固,弗拯於道,疑後人增疑,乃悉誅去』。箇中原因,宋咸以爲或者『蓋著非一時』之故。【連叢子】之【敘世】篇,敘事至東漢孔子二十代孫季彥,而漢獻帝后之孔氏子孫卻毫無記載,因此,宋咸以爲孔氏子孫必與漢桓、靈之際對此書有續修之舉。宋咸之『鮒撰臧附』說,頗得有些學者認同。宋明以降,諸私家目錄書載【孔叢子】,即多題『孔鮒撰』,且有的序錄中稱『【連叢子】孔臧附』,如宋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即主此說。但他又懷疑,【孔叢子】即爲【漢志】中的孔甲【盤盂書】,而亡六篇;【連叢子】即【漢志】中的【孔臧書】,而其子孫又有續修。王應麟【玉海】著錄【孔叢子】,即直書『一名【盤盂子】』。然明宋濂、李紉暈孔鮒著【盤盂】毫無證信,清姚際恆也認爲【盤盂】與孔鮒毫不相干。【四庫全書總目】據【漢志】顏師古注,以爲【孔叢子】非【盤盂】,【連叢子】非儒家之孔臧。清周中孚【鄭堂讀書記】亦疑晁氏之說,他認爲【連叢子】下篇既然載漢元和間孔僖,延光間長彥、季彥事,則【連叢子】決非孔臧所撰。同時,他又認爲【孔叢子】有記孔鮒將沒之事,則【孔叢子】又決非孔鮒所撰。但他又在詳細分析【孔叢子】篇章結構的基礎上,認爲此書實爲東漢孔氏子孫所搜集而未著名氏,但非古書。張之洞【書目答問】雖稱【孔叢子】『不盡偽』,但無詳考。另外,【水經注】以及隋唐宋的類書引【孔叢子】多有不見於今本者,【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懷疑【水經注】所引此佚文或爲誤引。但【水經注】卷六又引【孔叢子】猗頓事卻見於今本,因此證明【水經注】所見【孔叢子】應該不同於今本。
  對【孔叢子】一書真偽的重新考訂是近二十年的事情。李學勤先生在其【〖孔子家語〗與漢魏孔氏家學】中以爲,晉皇甫謐之【帝王世紀】既已引【孔叢子】,證明【孔叢子】成書必久。他推測此書『很可能出於孔季彥以下一代』孔氏子孫之手;且【孔叢子】『很可能陸續成於孔安國、孔僖、孔季彥、孔猛等孔氏學者之手,有著很長的編纂、改動、增補的過程』。同時,李學勤先生在將【孔叢子】中的【尚書】資料與今本【孔傳】本比較時,發現二書篇目相合,因而他斷定【孔叢子】所說孔氏世傳的古文【尚書】,就是【孔傳】本【尚書】。另外,李學勤先生認爲【孔叢子】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可稱爲『孔氏家學的學案』。今人黃懷信先生按照周中孚的分析以及李學勤先生的思路,結合史書,考證【孔叢子】材料實有孔鮒手筆,但又有後人最後之編訂。他的【〖孔叢子〗的時代與作者】考證其書材料來源,分別來自漢以前的零星材料薈萃、子思書、子高【讕言】、子順書等。至於此書作者,他認爲當是孔鮒與其弟孔子襄。至於全書最後的編訂者,他認爲孔仲淵即孔扶是『今七卷二十三篇本【孔叢子】的最後編訂者』,且其將最終編訂時間『推定在西漢桓帝永康元年(167)至靈帝建寧元年(168)之間』。此文材料翔實,考證絲絲入扣,具有很強的邏輯性。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材料逐漸面世後,爲研究【孔叢子】的真偽提供了新的資料。李存山根據上博簡中的【孔子詩論】與【孔叢子・記義】中孔子論詩的材料,通過比勘認爲,【孔叢子】六卷當出自漢魏孔氏家學,其前三卷可能是先秦孔氏遺文。並且作者認爲,【孔叢子】中的孔子詩論,與上博簡【孔子詩論】有內在關係,二者可以納入同一個體系。付亞庶的【(孔叢子)偽書辨】則從傳統的偽書說中剔出幾種代表說法,分別從不同角度對其判偽的材料進行了辨析與反駁,從而證明【孔叢子】一書中的確有可靠的先秦資料。
  (作者單位:曲阜師範大學文學院)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