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1|回覆: 0

[文學研究] 『寫本書』的風行

[複製連結]
沙舟 發表於 2012-6-9 17:2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作者: 大 江

  用竹木寫書,一冊書需要許多竹(木)簡編連而成,十分笨重,讀起來很不方便。據說西漢時,東方朔有一次向漢武帝上奏牘,竹簡多達三千支,由兩個人抬著送進宮去。而漢武帝閱讀了兩個月才讀完。由此可見,用竹木等作爲書寫材料有著很大的局限性。紙的發明和使用,促進和便利了書籍的生產,爲中國以至世界文化的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再加上筆、墨的改良和楷書的產生等幾個方面的配合,寫本書風行一時。
  在南朝,書籍的生產規模空前。齊梁時期『經史彌盛』,『四境之內,皆有文史』(【隋書・經籍志】)。就歷史書而言,有宋范曄的【後漢書】、晉陳壽的【三國志】、梁沈約的【宋書】及蕭子顯的【南齊書】等問世。由於這個時期是中國歷史上大動盪的時期,戰爭不斷,朝代更替,其結果不僅給人民生活帶來深重的災難,就是書籍也大批被毀於兵火之中,形成六朝以來大部分寫本書已不傳的局面。直到『敦煌遺書』的發現,才補上了這一空白。『敦煌遺書』中,除少量雕版印刷品外,大部分爲寫本書,時代包括六朝和唐、宋時期。這批稀世珍寶,爲我們研究寫本書提供了重要資料。
  到了唐代,書籍的生產仍以手抄爲主。唐代是寫本書風行的時期,一方面是封建統治者花費大量人力物力組織『抄書』,據記載,唐代組織的大規模抄書就有五次之多。另一方面,民間的抄書活動也十分活躍,社會上還出現了專門代人抄書的書鋪。唐代的抄書之盛,產生了大量珍貴的書籍。遺憾的是,這些書籍陸續散失,有的還流往海外。
   gdia20060222-1-l.jpg
  【太平清話】中說:『抄本書如古帖,不必全帙,皆是斷殘璧。』從這段話中,我們可知道『寫本書』是何等的珍貴。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