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062|回覆: 3

[中醫針灸] 針灸之毫針刺法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9-9-14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一)毫針的構造和規格
毫針分為五個部分:以銅絲或鉛絲緊密纏繞的一端為針柄;針柄的末端多纏繞成圓筒狀稱針尾;針的尖端鋒銳的部分稱針尖;針柄與針尖之間的部分稱針身;針柄與針身的連接之處為針根。毫針的長短、粗細規格,是指針身而言(其規格見表10-20,21)
表10-20 毫針的長短規格
  
0.5  11.522.5 3 3.5 44.5  5
毫米1525  4050  6575  90100115125

表10-20 毫針的粗細規格
  
號數26272829303132333435
直徑(毫米)0.450.420.380.340.320.30.0.280.260.230.22

(二)針刺練習
針刺練習,主要是指指力和手法的練習,是初學針刺者的基本技能訓練。
1.紙墊練針法
用鬆軟的紙張,折迭成長約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2-3厘米的紙塊。用線如『井』字形紮緊,做成紙墊。練針時,左手執墊,右手拇、食、中指前後交替地捻動針柄,穿透紙墊,反覆練習。(圖10-64)
20090914215743660.jpg


2.棉團練針法
用棉花做襯,用布將棉花紮緊, 成直徑約6-7厘米的棉團,練針方法同紙墊練針法。所不同的是棉團鬆軟,可做提插、捻轉等多種基本的練習。(圖10-65)
20090914215814510.jpg


(三)針刺前的準備
1.選擇針具
選擇針具,應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肥瘦、體質、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選取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靈樞・官針】篇說『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如男性,體壯、形肥、且病位較深者,可選取稍粗稍長的毫針。反之若為女性,體弱、形瘦、而病位較淺者,則應選用較短、較細的針具,臨床上選針常以將針刺入腧穴應至之深度,而針身還應露在皮膚上稍許為宜。
2.選擇體位
為了使患者在治療中有較為舒適而又能耐久的體位,既便於取穴、操作,又能適當留針,因此在針刺時必須選擇好體位。臨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臥位,側臣位等。對於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有條件時應晝取臥位,以避免發生暈針等意外事故。
3.消毒
包括針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醫者手指的消毒。針具可用高壓蒸氣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鐘消毒。同時應注意儘可能做到一穴一針。腧穴部位可用75%灑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試後再用灑精棉球塗擦消毒。至於醫者手指,應先用肥皂水洗淨,再用75%灑精棉球擦拭即可。
(四)刺法
1.進針法
在針刺時,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稱『刺手』,右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稱『押手』。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指切進針法 又稱爪切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此法適宜於短針的進針。(圖10-66)
20090914215839674.jpg


②夾持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於長針的進針。(圖10-67)
20090914215907428.jpg


③舒張進針法 用左手食、拇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於皮膚弛部位的腧穴。(圖10-69)
20090914220028909.jpg


④提捏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於皮肉薄部位的進針,如印堂等。(圖10-68)
20090914215933338.jpg



2.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針刺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強針感,提高療效,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同一腧穴,由於針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產生的針感強弱、方向和療效常有明顯差異。
①角度 指進針時的針身與皮膚表面所形所的夾角。它是根據腧穴所在位置和醫者針刺時所要達到的目的結合而定,一般有:
直刺 針身與皮膚表面是90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適於大部分腧穴。
斜刺 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0角左右傾斜刺入。此法適用於肌肉較淺薄處或內在重要臟器或不宜於直刺、深刺的穴位。
平刺 即橫刺、沿皮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0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適於皮薄肉少的部位,如頭部的腧穴等。(圖10-70)
20090914220223477.jpg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9-9-14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P> ②深度 指針身刺入人體內的深淺程度。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在腧穴各論中已有詳述,在此僅根據下列情況作介紹。
體質:身體瘦弱淺刺,身強體肥者深刺。
年齡:年老體弱及小兒嬌嫩之體宜淺刺;中青年身強體壯者宜深刺。
病情:陽證、新病宜淺刺;陰證、久病宜深刺。
部位:頭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處宜淺刺,四肢、臀、腹及肌肉豐滿處宜深刺。
針刺的角度和深度關係極為密切,一般來說,深刺多用直刺;淺刺多用斜刺或平刺。對天突、啞門、風府等穴及眼區,胸背和重要臟器如心、肝、肺等部位的腧穴,尤其要注意掌握好針刺角度和深度。
3.行針與得氣
行針也叫運針,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為了使之得氣而施行的各種刺針手法。得氣也稱針感,是指將針刺入腧穴後所產生的經氣感應。當產生得氣時,醫者會感到針下有徐和或沉緊的感覺,同時患者也會在針下有相應的酸、麻、脹、重感,甚或沿着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擴散傳導的感覺。若沒有得氣,則醫者感到針下空虛無物,患者亦無酸、脹、麻、重等感覺。正如竇漢卿在【標幽賦】中所說『輕滑慢而示來,沉澀緊而已至……氣之至也,如魚吞鈎餌之浮沉;氣未至也,如閒處幽堂之深』。
得氣與否及氣至的遲速,不僅直接關係到療效,而且可以供以窺測疾病的預後。【靈樞・丸針十二原】載:『刺之而氣不至,無問其數;刺之而氣至,乃去之……刺之要,氣至而有效』這充分說明了得氣的重要意義。臨床上一般是得氣迅速時,療效較好;得氣較慢時效果就差;若不得氣,則可能無效。【金針賦】也說『氣速效速,氣遲效遲』。因此,臨床上若刺之而不得氣時,就要分析原因,或因取穴不准,手法運用不當,或為針刺角度有誤。
深淺失度。此時就要重新調整針刺部位、角度深度、運用必要的手法,再次行針,一般即可得氣。如患者病久體虛,以致經氣不足,或因其他病理因素致局部感覺遲鈍,
而不易得氣時,可採用行針推氣,或留針候氣,或用溫針,或加艾灸,以助經氣的來復,易促使得氣,或因治療,經氣逐步得到恢復,則可迅速得氣。若用上法而仍不得氣者,多為臟腑經絡之氣虛衰已極。對此,當考慮配合或改用其他療法。
行針手法分為基本手法和輔助手法兩類。
①基本手法有以下兩種:
提插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後,使針在穴內進行上、下進退的操作方法。把針從淺層向下刺入深層為插;由深層向上退到淺層為提。(圖10-71)
20090914220252982.jpg


捻轉法:是將針刺入腧穴的一定深度後,以右手拇指和中、食二指持住針柄,進行一前一後的來迴旋轉捻動的操作方法。(圖10-72)
20090914220314953.jpg



以上兩種手法,既可單獨應用,也可相互配合運用,可根據情況靈法運用。
②輔助手法。是針刺時用以輔助行針的操作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循法:是以左手或右手於所刺腧穴的四擊或沿經脈的循行部位,進行徐和的循按或循攝的方法。此法在未得氣時用之可通氣活血,有行氣、催氣之功,若針下過於沉緊時,用之可宜散氣血,使針下徐和。
刮柄法:是將針刺入一定深度後,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抵住針尾,用拇指、食指或中指爪甲,由下而上的頻頻刮動針柄的方法。此法在不得氣時,用之可激發經氣,促使得氣。(圖10-73)
20090914220335531.jpg


彈針法:是將針刺入腧穴後,以手指輕輕彈針柄,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動,而使經氣速行。
20090914220356278.jpg



搓柄法:是將針刺入後,以右手拇、食、中指持針柄單向捻轉,如搓線狀,每次搓2-3周或3-5周,但搓時應與提插法同時配合使用,以免針身纏繞肌肉纖維。此法有行氣、催氣和補虛瀉實的作用。
搖柄法:是將針刺入後,手持針柄進行搖動,如搖檐或搖轆轤之狀,可起行氣作用。
震顫法:針刺入後,左手持針柄,用小幅度、快頻度的提插捻轉動作。使針身產生輕微的震顫,以促使得氣或增強祛邪、扶正的作用。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9-9-14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一)毫針的構造和規格
毫針分為五個部分:以銅絲或鉛絲緊密纏繞的一端為針柄;針柄的末端多纏繞成圓筒狀稱針尾;針的尖端鋒銳的部分稱針尖;針柄與針尖之間的部分稱針身;針柄與針身的連接之處為針根。毫針的長短、粗細規格,是指針身而言(其規格見表10-20,21)
表10-20 毫針的長短規格
  
0.5  11.522.5 3 3.5 44.5  5
毫米1525  4050  6575  90100115125

表10-20 毫針的粗細規格
  
號數26272829303132333435
直徑(毫米)0.450.420.380.340.320.30.0.280.260.230.22

(二)針刺練習
針刺練習,主要是指指力和手法的練習,是初學針刺者的基本技能訓練。
1.紙墊練針法
用鬆軟的紙張,折迭成長約8厘米,寬約5厘米,厚約2-3厘米的紙塊。用線如『井』字形紮緊,做成紙墊。練針時,左手執墊,右手拇、食、中指前後交替地捻動針柄,穿透紙墊,反覆練習。(圖10-64)
20090914215743660.jpg


2.棉團練針法
用棉花做襯,用布將棉花紮緊, 成直徑約6-7厘米的棉團,練針方法同紙墊練針法。所不同的是棉團鬆軟,可做提插、捻轉等多種基本的練習。(圖10-65)
20090914215814510.jpg


(三)針刺前的準備
1.選擇針具
選擇針具,應根據病人的性別、年齡肥瘦、體質、病情、病位及所取腧穴,選取長短、粗細適宜的針具。【靈樞・官針】篇說『九針之宜,各有所為,長短大小,各有所施也』如男性,體壯、形肥、且病位較深者,可選取稍粗稍長的毫針。反之若為女性,體弱、形瘦、而病位較淺者,則應選用較短、較細的針具,臨床上選針常以將針刺入腧穴應至之深度,而針身還應露在皮膚上稍許為宜。
2.選擇體位
為了使患者在治療中有較為舒適而又能耐久的體位,既便於取穴、操作,又能適當留針,因此在針刺時必須選擇好體位。臨床常用的有仰靠坐位、俯伏坐位,仰臥位,側臣位等。對於初診、精神緊張或年老、體弱、病重的患者。有條件時應晝取臥位,以避免發生暈針等意外事故。
3.消毒
包括針具消毒、腧穴部位的消毒和醫者手指的消毒。針具可用高壓蒸氣消毒或75%酒精浸泡30分鐘消毒。同時應注意儘可能做到一穴一針。腧穴部位可用75%灑精棉球拭擦消毒,或先用2.5%碘酒棉球擦試後再用灑精棉球塗擦消毒。至於醫者手指,應先用肥皂水洗淨,再用75%灑精棉球擦拭即可。
(四)刺法
1.進針法
在針刺時,一般用右手持針操作,稱『刺手』,右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稱『押手』。具體方法有以下幾種:
①指切進針法 又稱爪切進針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針,緊靠左手指甲面將針刺入。此法適宜於短針的進針。(圖10-66)
20090914215839674.jpg


②夾持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腧穴表面,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此法適用於長針的進針。(圖10-67)
20090914215907428.jpg


③舒張進針法 用左手食、拇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此法主要用於皮膚弛部位的腧穴。(圖10-69)
20090914220028909.jpg


④提捏進針法 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此法主要用於皮肉薄部位的進針,如印堂等。(圖10-68)
20090914215933338.jpg



2.針刺的角度和深度
在針刺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強針感,提高療效,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同一腧穴,由於針刺角度、方向、深度的不同,所產生的針感強弱、方向和療效常有明顯差異。
①角度 指進針時的針身與皮膚表面所形所的夾角。它是根據腧穴所在位置和醫者針刺時所要達到的目的結合而定,一般有:
直刺 針身與皮膚表面是900角左右垂直刺入。此法適於大部分腧穴。
斜刺 針身與皮膚表面呈450角左右傾斜刺入。此法適用於肌肉較淺薄處或內在重要臟器或不宜於直刺、深刺的穴位。
平刺 即橫刺、沿皮刺。是針身與皮膚表面呈150角左右沿皮刺入。此法適於皮薄肉少的部位,如頭部的腧穴等。(圖10-70)
20090914220223477.jpg
 樓主|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09-9-14 21:46 | 顯示全部樓層
</P> 4.針刺補瀉
針刺補瀉是根據【靈樞・經脈】:『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的理論原則而確立的兩種不同的治療方法。是針刺治病的一個重要環節,也是毫針刺法的核心內容。
補法:是泛指能鼓舞人體正氣,使低下的功能恢復旺盛的方法。瀉法是泛指能疏泄病邪、使亢進的功能恢復正常的方法。針刺補瀉就是通過針刺腧穴,採用適當的手法激發經氣以補益正氣,疏泄病邪而調節人體臟腑經絡功能,促使陰陽平衡而恢復健康。補瀉效果的產生主要取決於以下三個方面:
功能狀態 當機體處於虛憊狀態而呈虛證時,針刺可以起到補虛的作用。若機體處於邪盛而呈實熱、閉證的實證情況下,針刺又可以瀉邪,而起清熱啟閉的瀉實作用。如胃腸痙攣疼痛時,針刺可以止痙而使疼痛緩解。胃腸蠕動緩慢而呈弛緩時,針刺可以增強腸胃蠕動而使其功能恢復正常。
腧穴特性 腧穴的功能不僅具有普遍性,而且有些腧穴具有相對特性,如有的適於補虛,如足三里、關元等;有的適宜瀉實如十宣、少商等。
針刺手法 是促使人體內在因素轉化的條件,是實現補虛瀉實的重要環節。
5.留針與出針
留針。是指進針後,將針置穴內不動,以加強針感和針刺的持續作用,留針與否和留針時間的長短依病情而定。一般病症,只要針下得氣,施術完畢後即可出針或酌留10-20分鐘。但對一些慢性、頑固性、疼痛性、痙攣性病證,可適當增加留針時間,並在留針中間間歇行針,以增強療效。留針還可起到候氣的作用。
出針。出針時,是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輕微捻轉並慢慢提至皮下,然後迅速拔出並用干棉球按壓針孔防止出血,最後檢查針數,防止遺漏。
(五)異常情況的處理及預防
1.暈針
[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體質虛弱、飢餓疲勞、大汗大泄大出血後,或體位不當,或醫者手法過重而致腦部暫時缺血。
[症狀]患者突然出現精神疲倦、頭暈目眩、面色蒼白、噁心欲嘔、多汗、心慌、四肢發冷、血壓下降、脈象沉細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脈微細欲絕。
[處理]首先將針全部取出,使患者平臥,頭部稍低,注意保暖,輕者在飲溫開水或糖水後即可恢復正常;重者在上述處理的基礎上,可指掐或針刺人中、素s、內關、足三里,灸百會、氣海、關元等穴,必要時應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預防]對於初次接受針刺治療和精神緊張者,應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顧慮;正確選擇舒適持久的體位(儘可能採取臥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過重;對於過度飢餓、疲勞者,不予針刺。留針過程中,醫者應隨時注意觀察病人的神色,詢問病人的感覺,一旦出現暈針先兆,可及早採取處理措施。
2.滯針
[原因]患者精神緊張。針刺入後,局部肌肉強烈收縮,或因毫針刺入肌腱,行針時捻轉角度過大或連續進行單向捻轉而使肌纖維纏繞針身。
[現象]進針後,出現提插捻轉及出針困難。
[處理]囑患者消除緊張狀態,使局部肌肉放鬆。因單向捻轉而致者,需反向捻轉。如屬肌肉一時性緊張,可取針一段時間,再行捻轉出針。也可以按揉局部,或在附近部位加刺一針,轉移患者注意力,隨之將針取出。
[預防]對精神緊張者,先作好解釋工作,消除緊張顧慮,進針進避開肌腱,行針時捻轉角度不宜過大,更不可單向連續捻轉。
3.彎針
[原因]醫者進針手法不熟練,用力過猛,或碰到堅硬組織;留針中患者改變體位;針柄受到外物的壓迫和碰撞以及滯針未得到及時正確的處理。
[現象]針身彎曲,針柄改變了進針時刺入的方和角度,提插捻轉及出針均感困難,患者感覺疼痛。
[處理]如系輕微彎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轉,應慢慢將針退出;彎曲角度過大時,應順着彎曲方向將針退出;如因患者改變體位而致,應囑患者恢復原體位,使局部肌肉放鬆,再行退針,切忌強行拔針。
[預防]醫生進行手法要熟練,指力要輕巧,患者體位要舒適,留針時不得隨意改動體鎂,針刺部位和針柄不能受外物碰撞和壓迫,如有滯針及時正確處理。
4.斷針
[原因]針具質量欠佳,針身或針根有剝蝕損壞;針刺時,針身全部刺入;行針時,強力捻轉提插,肌肉強烈收縮或患者改變體位;滯針和彎針現象未及時正確處理。
[現象]針身折斷,殘端留在患者全內。
[處理]囑患者不要緊張,不要亂動,以防斷端向肌肉深層陷入。如斷端還在體外,可用於指或鑷子取出;如斷端與皮膚相平,可擠壓針孔兩旁,使斷端露暴體外,用鑷子取出;如針身完全陷入肌肉,應以X線下定位,用外科手術取出。
[預防]認真檢查針具,對不符合質量要   一流信息監控攔截系統  








一流信息監控攔截系統提醒您:很抱歉,由於您提交的內容中或訪問的內容中含有系統不允許的關鍵詞或者您的IP受到了訪問限制,本次操作無效,系統已記錄您的IP及您提交的所有數據。請注意,不要提交任何違反國家規定的內容!本次攔截的相關信息為:陰交

湟隕系碾蜓ǎ如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不當,都有刺傷肺臟,使空氣進入胸腔,導致創傷性氣胸。其臨床表現,輕者感胸痛、胸悶、心慌、呼吸不暢;重者則出現呼吸困難、心跳加快、紫紺、出汗和血壓下降等。體檢時可見患側胸部肋間部肋間隙增寬,觸診可見氣管向健側移位,患側胸部叩診呈鼓音,心濁音界縮小,肺部聽診呼吸音明顯減弱或消失。X線胸透可進一步確診。
為了有效地防止發生氣胸,針刺以上部位時,醫者思想必須高度集中,正確為患者選擇體位,熟悉解剖部位,掌握好針刺方向、角度和深度。一旦有氣胸發生,輕者可作對症處理,如咳嗽者給予鎮咳藥等。同時給予抗菌藥,防止感染。一般休息5-7天後,即可自行吸收痊癒。重者需及時採取一系列搶救措施,如胸穿抽氣、吸氧、抗休克等。如因條件限制,處理有困難時,必須及時轉送有條件醫院進行救。
</p>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