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59|回復: 5

[中医针灸] 按摩十术 推拿的手法

[複製鏈接]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来源: 爱中医网  作者:  
  一、整复类手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交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一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3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扳法: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双手置于患者颈后,以一手食中两指置于偏歪的棘突,然后使患者颈部前屈,至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的颈部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胸部扳法
  ①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用两手托住患者两肘。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手向后上托至最大限度,嘱患者头后伸,待患者放松后,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②胸椎对抗复位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一: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医生两手从患者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握住前臂的下段。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前臂及手向后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胸椎对抗复位法二:本法亦可嘱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操作。
  胸椎对抗复位法三:患者站立,两手交叉叩住置于颈后,两肘置于胸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手置于患者两肘前下方并将患者抱紧,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手向后上方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③胸椎后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手掌根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背部后伸并且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④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于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⑤仰卧位胸椎整复法:患者先坐于床上,双臂交叉置于胸前。医生一手半握拳,置于患者偏歪棘突的两侧,然后使患者逐渐仰卧于床上,医生胸部抵住患者两臂,并嘱患者呼气,在呼气末的瞬间按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3)腰部扳法
  ①腰部侧扳法:患者取健侧卧位,健侧下肢伸直在下,患侧下肢屈曲在上,健侧上肢置于胸前,患侧上肢置于身后。医生站在患者腹侧,一手置于患侧肩前,另一上肢的前臂尺侧置于患者臀后。医生两手相对用力并逐渐加大患者腰部旋转角度,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加大旋转的角度,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②腰部后伸扳腿法: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侧方,一手置于对侧大腿下段的前外侧,另一手按压患者腰骶部。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后伸
  ③腰部后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右手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并向右方推;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后伸至最大限度,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④腰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右手置于颈后。一助手固定患者的大腿部。医生坐在患者右后方,左手拇指置于偏歪棘突的右侧,右手从患者右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置于患者颈后。先使患者腰部前屈至所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腰部左侧屈并且右旋至最大限度(以上3 个动作在腰部旋转过程中同时进行)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⑤直腰旋转扳法
  直腰旋转扳法一: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前方,以右腿的外侧顶住患者右大腿的外侧。医生左手置于患者右肩前,右手置于左肩后,两手相对用力,使患者腰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旋转 5(~10(,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直腰旋转扳法二:以腰部向右旋转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前方,用两腿夹住患者的左膝部以固定,左手置于患者的左肩后,右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的腰部右旋至最大限度后,瞬间用力,加大患者腰部右旋的角度。
  二、助动类手法
  1  摇法   (一)颈部摇法
  (1)患者取坐位,颈部放松。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后枕部,另一手托住患者下颌,做缓慢的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亦可用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另一手托住患者的后枕部,做缓慢的环旋摇动。
  (2)医生站在患者的后方,两手托住患者的头部(拇指在后,其余四指在前),医生用两前臂的尺侧压住患者的肩部。医生两肘与两手相对用力,边向上拔伸,边缓慢地做环旋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二)腰部摇法
  (1)患者坐于床边。一助手双手按压患者的大腿以固定。医生站于患者背后,双手从腋下穿过抱住患者,然后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患者站立,弯腰扶住床边。医生站在患者的侧后方,一手扶住患者的腹部,另一手扶住患者的腰部,两手相对用力,环旋摇动患者的腰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三)肩部摇法
  以右肩为例。
  (1)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左后方,以腹部顶住患者背部,右手托住患者右肘,左手握住患者右手手指或右手的尺侧,使肩关节沿前下=>前上=>后上=>后下=>前下的方向摇动,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2)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按患者的右肩,右手握住患者的右腕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亦可用右手托住患者的右肘,环旋摇动患者的肩关节。
  (3)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扶住患者的右肩,右手虎口经患者的腋下握住患者的右前臂下段的桡侧,做前下=>前上=>后上=>后下的摇动,亦可做水平方向的摇动
  (4)医生站在患者的右后方,左手置于患者的右肩后,右手从患者的腋下绕过置于患者的右肩前,医生左右手与右臂协同用力摇动患者的肩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一、整复类手法 1 按法
  (1)普通按法:以掌着力于一定部位,垂直向下按压。本法多与其他手法结合应用,如与揉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揉;与摩法结合应用称为按摩。
  (2)背部按法:以两掌重叠置于背部正中,先嘱患者用力吸气,再嘱患者用力呼气,医生双手也随之向下按压,至呼气末,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3)交叉分压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于患者的右侧,右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右侧(靠近脊柱),左手掌根置于脊柱的左侧(略远离脊柱),两手交叉,待患者呼气末,分别向外下方瞬间用力(左手之力大于右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4)按动脉法:以拇指或掌按于人体大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行感时,将拇指或掌轻轻抬起,使热气传至肢体远端。
  2  拔伸法
  (一)颈部拔伸法
  ①颈部拔伸法: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侧后方,腹部顶住患者的背部,用一手托住患者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下颌,反复用力,缓慢向后上方拔伸患者颈部。
  ②颈部仰卧位拔伸法: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后枕部,另一手置于患者下颌处,两手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③颈部端提法:患者坐于低凳上,两腿向前伸直,两手置于大腿上。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一手托后枕部,用另一肘夹住患者的下颌,先缓慢向上拔伸,并维持一定牵引力,待患者颈部相对放松时,瞬间向上用力,拔伸患者颈部。
 (二)腰部拔伸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肩部。医生双手托住患者的两个踝关节。医生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拔伸患者的腰部。
  (三)肩部拔伸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者患侧的前方,双手握住患者腕部(患者手掌朝里),逐渐向上拔伸患肢。拔伸过程中,也可瞬间加大拔伸的力量。
  (四)手指拔伸法
  医生一手拿住患者的腕部,另一手手握空拳,拇指盖于拳眼,食中两指夹住患者的指端,然后迅速地拔伸,并能听到一声清脆的响声。
  (五)膝关节拔伸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足跟,另一手握患肢足部。先使患侧膝关节屈曲,然后迅速拔伸,使患膝伸直。如此反复进行数次。
  3  牵拉法
  牵拉法是使肌肉或神经根受牵拉的方法。如使颈部极度屈曲牵拉颈肩部肌肉;使膝、髋关节极度屈曲对腰背肌进行牵拉;肩关节上举、肘关节伸直、腕关节背伸可牵拉臂丛,分解颈部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使踝关节极度背伸、膝关节伸直、髋关节屈曲,可牵拉坐骨神经,分解腰部神经根与椎间盘的粘连;患者俯卧,将患者膝关节极度屈曲,以牵拉股神经及股四头肌。
  4  扳法
  (1)颈部扳法
  ①颈椎定位旋转扳法:以棘突向右偏为例。患者取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右后方,用左手拇指顶住偏歪棘突的右侧,先使患者头部前屈至要扳动椎骨的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头向左侧屈、面部向右旋转至最大限度,然后医生用手托住患者下颌,待患者放松后,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同时左手拇指向左推按偏歪的棘突,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亦可用肘夹住患者下颌做此扳法。
  ②颈部侧扳法:以头向右侧屈受限为例。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肘压患者的左肩,右手从患者头后钩住患者的颈部,左手置于患者头侧(左耳上方)。先使患者头右侧屈至最大限度,然后瞬间用力,加大侧屈(5~10),随即松手。
  ③颈部仰卧位扳法:以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双手置于患者颈后,以一手食中两指置于偏歪的棘突,然后使患者颈部前屈,至要扳动的椎骨棘突开始运动时,再使患者的颈部向左旋转至最大限度时,做一个有控制的、稍增大幅度的、瞬间的旋转扳动,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2)胸部扳法
  ①扩胸牵引扳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用两手托住患者两肘。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手向后上托至最大限度,嘱患者头后伸,待患者放松后,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②胸椎对抗复位法
  胸椎对抗复位法一: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部。医生站在患者身后,用一侧膝关节顶住偏歪的棘突,医生两手从患者上臂之前绕至前臂之后,并且握住前臂的下段。医生膝关节向前顶,两前臂及手向后上方提拉,至最大限度时,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胸椎对抗复位法二:本法亦可嘱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操作。
  胸椎对抗复位法三:患者站立,两手交叉叩住置于颈后,两肘置于胸前。医生站于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手置于患者两肘前下方并将患者抱紧,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手向后上方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③胸椎后伸扳肩法:以棘突向左偏为例。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左侧,以右手掌根顶住偏歪棘突的左侧,左手置于右肩前,两手相对用力,使背部后伸并且旋转,至最大限度时,两手瞬间用力,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④胸部提抖法:患者取坐位,两手交叉扣住置于颈后。医生站在患者身后,胸部顶住患者背部,两上肢从上臂之前绕至颈后,并且交叉扣住置于患者颈后。先环旋摇动患者,待患者放松后,医生两上肢迅速向后上方提拉,同时医生胸部向前顶,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⑤仰卧位胸椎整复法:患者先坐于床上,双臂交叉置于胸前。医生一手半握拳,置于患者偏歪棘突的两侧,然后使患者逐渐仰卧于床上,医生胸部抵住患者两臂,并嘱患者呼气,在呼气末的瞬间按压,听到弹响即表明复位。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四)前臂摇法
  医生一手托住患者的肘关节,另一手握住患者的腕部,旋前或旋后摇动患者的前臂
  (五)腕部摇法
  医生一手握住患肢前臂下段,另一手五指与患者的五指交叉握住,环旋摇动腕关节。
  (六)髋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患侧膝部,另一手扶踝;先使膝关节屈曲,同时使患侧髋关节外展、外旋至最大限度,然后使髋、膝关节极度屈曲;再使髋关节极度内收、内旋,最后伸直患侧下肢。
  (七)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在患侧,一手扶膝,一手托踝,环旋摇动膝关节。或者:患者取俯卧位,医生站在患者的侧方,一手扶患者大腿下段的后侧,另一手扶患者的足跟部,环旋摇动患者的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八)踝部摇法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一手托患者的足跟部,另一手握患者的前足部,环旋摇动踝关节,并使其摇动的范围逐渐加大。
  (一)后伸背法
  医生与患者背靠背地站立,医生两肘套住患者两肘(医生两肘在里),以臀部顶住患者腰部,弯腰、屈膝,将患者反背起,先左右水平方向摇动数次,待患者放松后,医生迅速伸膝挺臀,同时加大腰部前屈的角度,随即将患者放下。
  (二)侧背法
  以腰部右侧屈受限为例。患者站立,右侧上肢置于医生头后。医生站于患者右侧,以左髋顶住患者右髋,左手扶住患者腰部,右手握住患者右手,医生右脚向右跨出一步并带动患者做右侧屈,至最大限度时,医生以左髋向左顶患者的右髋,用以加大患者腰部右侧屈的角度。
  3 抖法
  (一)肩部抖法
  患者取坐位。医生站在患侧,双手握住患者的手指并使患者肩关节外展,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连续、小幅度、均匀、快速的上下抖动并使肩关节抖动的幅度最大。在抖动过程中,可以瞬间加大抖动幅度 3 至 5次,但只加大抖动的幅度,不加大牵引力。
  (二)腰部抖法
  患者取俯卧位。一助手固定患者腋下。医生双手托住患者两个踝关节,两臂伸直,身体后仰,与助手相对用力,牵引患者的腰部,待患者腰部放松后,医生身体先向前,然后身体后仰,瞬间用力,上下抖动 3~5 次,使患者腰部抖动的幅度最大。
  (三)髋部抖法
  患者取侧卧位。医生双手握住患者踝关节,先牵引,在牵引的情况下,做上下、快速的抖动。
  4 屈伸法   (一)单纯屈伸法:使患者关节沿冠状轴进行运动的手法,称屈伸法。屈伸法可用于各关节,使关节加大屈伸运动幅度。
  (二)屈转伸法:先使关节极度屈曲,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伸直。本法用于治疗关节伸直(背伸、后伸)功能受限。如在治疗急性腰部软组织损伤致腰部后伸功能受限时,可先使患者腰部前屈,患者手扶床边。医生一手扶患者腹部,另一手扶患者腰部。先使患者腰部极度前屈,在患者放松的情况下,医生一手改放在患者胸部,另一手向前推按患者腰部,两手协调用力,使患者腰部迅速后伸以恢复腰部后伸功能。
  (三)伸转屈法:先使关节极度伸直,再突然使该关节极度屈曲。本法用于治疗关节屈曲功能受限。如治疗患者腰部前屈功能受限时,使患者站立,医生站于患者身后,用身体的右侧顶住患者身后,右手置于患者腹部,左手置于患者肩部。当患者放松后,医生用右手虚掌扣打患者小腹部,右肩撞击患者背部,同时左手推按患者背部正中。以上3 个动作同时进行,使患者腰部迅速前屈,用以治疗腰部前屈功能受限 </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三、温通类手法  1 摩法
  (1)掌摩法:以掌置于腹部,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亦称摩腹。在摩腹时,常按如下顺序进行摩腹:胃脘部=>上腹=>脐=>小腹=>右下腹=>右上腹=>左上腹=>左下腹。
  (2)指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面附着在治疗部位上,做环形而有节律抚摩。本法用于面部、胸部或某些穴位。
  2  擦法
  (1)掌擦法:用掌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大,产热低且慢,主要用于腰骶、四肢、肩部。 
  (2)侧擦法:用手的尺侧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高且快,主要用于腰骶、肩背及四肢。
  (3)鱼际擦法:用大鱼际着力于施治部位,做往返直线快速擦动。本法接触面积小,产热较快,主要用于上肢及颈肩部。
  3  推法
  (1)掌推法:用掌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推动时应轻而不浮,重而不滞。本法多用于背部、胸腹部、季肋部、下肢部。
  (2)指推法:用指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肌腱及腱鞘部位。
  (3)肘推法:用肘着力于治疗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本法用于脊柱两侧。
  (4)拇指分推法:以两手拇指的桡侧置于前额部位,自前额正中线向两旁分推。
  (5)十指分推法:十指微屈,自胸部正中线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亦称开胸顺气。
  (6)鱼际分推法:以两手拇指桡侧及大鱼际着力于腹部,自腹部正中线沿肋弓向两侧分推。
  (7)合推法:以两手拇指或掌从施治部位的两边向中间推动称为合推法。
  4  抹法
  用双手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以拇指的近端带动远端,做上下或左右的单方向移动。本法用于前额部。
  5  扫散法
  医生手指屈曲置于患者头部两侧,做前后方向的快速滑动。
  6  点法
  以指端着力,持续按压人体的穴位,即为点法,也称点穴。在点穴时也可瞬间用力点按人体的穴位。点穴时可单用拇指点,也可食指或食中指一起点按穴位。在做点法时还可用点穴枪点按人体的一定部位,如足底。
  7  捏法
  (1)三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背伸,拇指横抵于皮肤,食中两指置于拇指前方的皮肤处,以三指捏拿肌肤,两手边捏边交替前进。
  (2)二指捏法:两手腕关节略尺偏,食指中节桡侧横抵于皮肤,拇指置于食指前方的皮肤处,以拇指、食指捏拿皮肤,边捏边交替前进。
  8 捻法
  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夹住治疗部位,做上下快速揉捻。本法用于手指部和耳部。 
  9 掐法
  (1)双手掐法:以两手的拇食指相对用力,挤压人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
  (2)单手掐法;以单手拇指指端掐按人体的穴位,如掐人中。
  10  振法
  (1)掌振法:以掌置于一定部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掌振法主要作用于腹部,作用于腰部时也称为颤腰。
  (2)指振法:以食中指指端置于穴位,做连续、快速、上下颤动。本法主要用于百会、膻中、中脘、关元等穴。
  11  推桥弓(扫桥弓
  桥弓穴是指翳风至缺盆的连线。推桥弓时应以拇指着力,压力适中,两侧交替,大约 1分钟。
  12  双鸣天鼓
  患者取仰卧位。医生将两掌按于两耳,两手置于后枕部。医生两掌轻轻用力,按压患者两耳,然后用手指轻弹枕后风池穴数次,然后两掌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
  13  刮法
  以食指中节的桡侧在患者体表进行单方向的刮称刮法,亦可用刮板(可用穿山甲片、牛角制成的刮板,古时也用钱币)在患者体表做刮法。</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09-8-28 22:04 | 顯示全部樓層
    
  四、 放松类手法  1 一指禅推法    (1)指端一指禅推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
  (2)偏峰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偏峰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指实、紧推、慢移。
  (3)罗纹面一指禅推法:以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在操作时应注意沉肩、垂肘、悬腕、掌虚、指实、紧推、慢移。本法亦可以用拇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一定部位,其余四指附着于肢体的另一侧,通过指间关节的屈伸和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4)跪推法:以拇指指间关节的背侧着力于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的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5)蝶推法:以两手同时在患者前额部做偏峰一指禅推法称为蝶推法。
  2 滚法
  (1)侧滚法:用手背近小指侧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微屈并放松,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2)立滚法:用小指、无名指、中指背侧及其掌指关节着力于一定部位,以小指掌指关节背侧为支点,肘关节伸直,靠前臂的旋转及腕关节的屈伸,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上。
  3 揉法
  (1)指揉法:用指端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2)掌揉法:用掌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3)鱼际揉法:用大鱼际或小鱼际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
  (4)掌根揉法:用掌根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轻柔缓和的环旋活动;亦可双掌重叠,以掌根着力于一定部位,左右方向地用力按揉。
  (5)前臂揉法:用前臂的尺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6)肘揉法:用尺骨鹰嘴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用力做环旋揉动或左右揉动。
  4  缠法
  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一定部位或穴位,沉肩、垂肘、掌虚,指端贴住治疗部位,靠腕关节和拇指指间关节以每分钟 250~300 次的频率快速摆动,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在治疗部位。 
  5  拿法
  拇指与其余四指对合呈钳形,施以夹力,以掌指关节的屈伸运动所产生的力,捏拿治疗部位,即捏而提起称为拿。
  6  拨法
  (1)拇指拨法:以拇指罗纹面按于施治部位,以上肢带动拇指,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神经干等部位。也可以两手拇指重叠进行操作。
  (2)掌指拨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置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垂直于肌腱、肌腹、条索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腱、肌腹、腱鞘等部位。
  (3)肘拨法:以尺骨鹰嘴着力于施治部位,垂直于肌腹往返用力推动。本法用于臀部环跳穴。
  7  捋法
  (1)拇指捋法:以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沿着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腱鞘、条索、骨缝、脊柱两侧。
  (2)掌指捋法:以一手拇指指腹置于施治部位,另一手手掌按于该拇指之上,以掌发力,以拇指着力,沿着脊柱两侧、肌腹、骨缝走行方向往返推动。本法用于肌腹、骨缝、脊柱两侧。
  8  搓法
  (1)掌搓法:以两手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相反方向的快速搓动,同时上下往返移动。本法主要用于上肢部。
  (2)虎口搓法:以两手虎口置于颈肩部快速搓动,本法用于颈肩部。
  9  击法
  (1)掌根击法:手指微屈,腕略背伸,以掌根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本法用于腰背部。
  (2)侧击法:五指伸直分开,腕关节伸直,以手的尺侧(包括第5 指和小鱼际)着力,双手交替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体表。也可两手相合,同时击打施治部位。本法用于颈肩、腰背及下肢后侧。
  (3)指尖击法:两手五指屈曲,以指尖着力,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头部。本法用于头部。
  (4)拳击法:以拳面、拳背、拳底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体表。本法用于背部、腰骶、下肢。
  (5)桑枝棒击法:医生手握拍打棒的手柄,有弹性、有节律地击打患者的腰背部及下肢的后侧。
  10  拍法
  五指并拢且微屈,以前臂带动腕关节自由屈伸,指先落,腕后落;腕先抬,指后抬,虚掌拍打体表。
  11  弹法
  医生先用拇指指腹按压住食指的指甲,然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快速地弹出,有弹性地击打患者的头部。
  12  梳头栉发
  两手十指屈曲,从前至后做梳头动作。
  13  摩掌熨目
  两掌相互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患者两眼上,使眼部有温热舒适感。</P></p>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