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9|回覆: 0

[國學灌水] 宋徽宗下江南招惹百姓頻挨『棍』卻無可奈何

[複製鏈接]
酒滿茶半 發表於 2012-5-25 19:0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網博客
201252511719766.jpg

宋徽宗   趙佶 (1082―1135)  資料圖

說到皇帝下江南,我們會立馬想起隋煬帝,想起康熙和乾隆,他們去江南幹嘛?基本都是找樂子的。關於這些『昨天』發生的故事,我們前天就知道了,不稀奇。但有一個皇帝下江南,就顯得很稀奇,他原本沒打算去的,就因為江山不可自主,有敵人自遠方殺過來了,所以,他不得已『下』了一回,不是去享樂的,而是去挨『棍』的。
這個皇帝是誰?還用問嗎,一看標題就明白,文如屈原、人如粽子的宋徽宗是也。宣和七年,也就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靖康元年秋後,金人犯濬州,還沒打到汴京呢,他就匆匆忙忙把帝位傳給了兒子,自己微服出通津門,坐船跑了,打算跟魚兒比一比誰更長的帥一些,長的帥就是明天的菜。
宋徽宗治理國家不咋地,跑路嘛,還是有一團跑到哪就逗百姓開心的和氣的。比如在睢陽小鎮,他投宿到一個老婆婆家,婆婆問他姓什麼,他逗樂:『姓趙,居東京,已致仕,舉長子自代。』隨從都笑了,老婆婆也高興,特地拿出酒來招待他。有了這個令人愉悅的開頭,宋徽宗感覺跑路的滋味也不錯,走一走,游一游,看到百姓逗一逗,挺好。
殊不知,此時正是秋高季節,他這一招惹百姓,果然被百姓氣了個爽歪歪,頻頻挨『棍』卻無可奈何,徒嘆流水落花春去也。
先是跟一位船老大發生糾紛,挨了不少『悶棍』。
這條船本來是運漕糧的,正好往回走,宋徽宗跟人家商量,可否順路搭個便船,船老大說不行,我趕時間呢。宋徽宗只好哀求,並許諾多給錢,於是船老大答應了。途中,看到河邊有賣蒸餅的,宋徽宗想吃,大呼船老大停船,可人家嫌麻煩,楞是不肯停,還非常氣人地說:我知道船停下來很安全,但船就是用來行的。宋徽宗沒法子,只好又花錢賄賂,這才停下來。
那麼,船老大知道眼前這個人是皇帝不?趙炎以為他知道。宋徽宗以為撒了個小謊就騙過了全世界,卻唯獨騙不過眼前這位船老大,為什麼?因為蔡攸、童貫等人來了,見面就呼『陛下』,傻子都明白是怎麼回事了。但這船老大就是不給皇帝面兒,『悶棍』一個接一個,不停地出招刁難,還譏笑宋徽宗花十文錢買一隻蒸餅買貴了。
在泗陽,被魚販子譏為『保義』,挨了一『棍』而不自知。
宋徽宗不是要跟魚兒比帥嘛,到了泗陽,就想讓魚兒先帥一次,先成為『明天的菜』。於是,他就徒步上集市買魚,可他又嫌價格貴,跟人家魚販子討價還價,說:魚死了,我還活着,為啥賣這麼貴?雙方爭執了好久也沒談好價錢。
魚販子大哥不耐煩了,衝着宋徽宗就說:你這官人真是『保義』呀。宋徽宗居然一點兒也不生氣,回頭笑着對蔡攸說:這漢子眼光真毒!居然認出我來了。回去還用江魚羹為題,得意洋洋地作了一首詩。趙炎猜想,宋徽宗此時一定是哼着小曲兒的: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我吃魚,魚兒比我帥了一回。
關於『保義』的稱謂,到底是褒是貶,我們來分析一下。水滸里的宋江,外號叫『呼保義』,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贊】中,宋江的讚詞是:『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顯然是一種自謙。宋代有一個官職叫『保義郎』, 品級不高,但很尊貴,按慣例,皇上微服出行時,也讓身邊人呼自己為『保義郎』。可見,百姓知道『保義』即是指皇帝。
而這魚販子在不耐煩的時候,把一個普通顧客稱呼為『保義』,就是貶義了,明顯是在說:你這個人跟當今皇上一樣麻煩。
揚州和尚更牛,一『棍』子把宋徽宗砸懵了。
在鎮江休息了不少日子,宋徽宗突然想起了揚州,當年隋煬帝多次到揚州玩,他想看看揚州究竟有啥好玩的。
於是,一行人開始走那『十年一夢揚州路』了,走到石塔院時,宋徽宗停了下來,原來這石塔之建築太精妙了,他不由環視左右嘆賞曰:『京師無此製作。』此時,旁邊有個和尚冷不丁厲聲地說:『何不取充花石綱?』大家一聽都愕然不知所措,宋徽宗也聽到了,氣得臉紅脖子粗,卻不好發作,只好提前結束遊玩,打道回府。
看過水滸的朋友,對『花石綱』一定不陌生。『綱』是指一個運輸團隊,往往是十艘船稱一『綱』,當時指揮『花石綱』的有杭州『造作局』,蘇州『應奉局』等,奉皇上之命對東南地區的奇花異石和珍奇文物進行搜刮。【宋史】有記載花石綱之役:『流毒州縣者達20年。』致使江南百姓苦不堪言。這大膽和尚估計也是受害者之一,是以揮舞語言大棒狂砸宋徽宗。
宋徽宗招惹老百姓,江南之行可謂『秋高』『氣得爽』,他實在是不曉得咱百姓有一句名言的,叫什麼來着?想起來了,叫:別惹我,否則我會讓你死的很有節奏感。(趙炎 中國網專家博客)

         來源:中國網博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