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09|回覆: 2

[中醫理論] 足太陰脾經穴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10-1-10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來源: 愛中醫網  作者:  
本經一側21穴(左右兩側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於下肢內側面的前份,10穴分布於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本經穴位: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yin jiao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1) 隱白 SP1 Yǐn 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爲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 腹脹,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配伍] 配地機、三yin jiao治療出血症。
[刺灸法] 淺刺0.1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出爲『井』。
(2) 大都 SP2 Dà dū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止點;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
[主治] 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溜爲『滎』。
(3) 太白 SP3 Tài bái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注爲『輸』;脾經原穴。
(4) 公孫 SP4 Gōng sūn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酸過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註] 足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
參考資料:
①據報導,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爲明顯,而針刺公孫則胃蠕動多減弱。
②據報導,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5) 商丘 SP5 Shāng qiū
[定位]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有跗內側動脈,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叢。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行爲『經』。
(6) 三yin jiao SP6 Sān yīn jiāo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遺精,陽萎,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腸鳴泄瀉;配中極治月經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治疝氣;配內關、神門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註] (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2)孕婦禁針。
(7) 漏谷 SP7 Lòu gǔ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 地機 SP8 Dì jī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配伍] 配三yin jiao治痛經;配隱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註] 足太陰經郄穴。
(9) 陰陵泉 SP9 Yīn líng quán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人爲『合』。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10-1-10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P> (10) 血海 SP10 Xuè hǎi
[定位]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簡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者以左手掌心按於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及股神經肌支。
[主治] 月經不調,崩漏,經閉,癮疹,濕疹,丹毒。
[配伍] 配三yin jiao治月經不調;配曲池治癮疹。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11) 箕門 SP11 Jì mén
[定位] 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縫匠肌內側緣,深層有大收肌;有大隱靜脈,深層之外方有股動、靜脈;布有股前皮神經,深部有隱神經。
[主治] 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溝腫痛。
[配伍] 配太沖腹股溝疼痛。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l寸。
(12) 沖門 SP12 Chōng mén
[定位] 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內斜肌下部;內側爲股動、靜脈;布有股神經。
[主治] 腹痛,疝氣,崩漏,帶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一l寸。
[附註] 足太陰、厥陰經交會穴。
(13) 府舍 SP13 Fù shě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外側,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深層爲腹橫肌下部;布有腹壁淺動脈,肋間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右當盲腸下部,左當乙狀結腸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氣,積聚。
[配伍] 配氣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註] 足太陰、厥陰經與陰維脈交會穴。
(14) 腹結 SP14 Fù jié
[定位] 在下腹部,大橫下l.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主治] 腹痛,泄瀉,疝氣。
[配伍] 配氣海、天樞治腹痛。
[刺灸法 ] 直刺 l一2寸。
(15) 大橫 SP15 Dà héng
[定位]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
[主治] 泄瀉,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註]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16) 腹哀 SP16 Fù āi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八肋間神經。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氣海治腸鳴。
[陰作] 直刺 l~1.5寸。
[附註]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17) 食竇 SP17 Shí dòu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第5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五肋間隙,前鋸肌中,深層有肋間內、外肌;布有胸外側動、靜脈,胸腹壁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外側皮支。
[主治] 胸脅脹痛,噫氣,翻胃,腹脹,水腫。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註] 本經食竇至大包諸穴,深部爲肺臟,不可深刺。
(18) 天溪 SP18 Tiān xī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第4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 解剖] 在第四肋間隙,胸大肌外下緣,下層爲前鋸肌,再深層爲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分支,胸腹壁動、靜脈;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
[主治] 胸脅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19) 胸鄉 SP19 Xiōng xiāng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第3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間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緣,前鋸肌中,下層爲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
[主治] 胸脅脹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0) 周榮 SP20 Zhōu róng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第2肋間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間隙,胸大肌中,下層爲胸小肌,肋間內、外肌;有胸外側動、靜脈,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胸前神經分又,正當第一肋間神經。
[主治] 咳嗽,氣逆,胸脅脹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滿。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21) 大包 SP21 Dà bāo
[定位]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第6肋間隙處。
[解剖] 在第六肋間隙,前鋸肌中;有胸背動、靜脈及第六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肋間神經,當胸長神經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氣喘,胸脅病,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無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後平刺0.5~0.8寸。
[附註] 脾之大絡。
</p>
 樓主| 夏知 發表於 2010-1-10 23:20 | 顯示全部樓層
本經一側21穴(左右兩側共42穴),其中11穴分布於下肢內側面的前份,10穴分布於側胸腹部。首穴隱白,末穴大包。主治脾、胃等消化系統病症、泌尿生殖系統病症,以及本經脈所經過部位之病症。
  本經穴位: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 商丘 三yin jiao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1) 隱白 SP1 Yǐn bái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內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爲腓淺神經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
[主治] 腹脹,便血,尿血,月經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配伍] 配地機、三yin jiao治療出血症。
[刺灸法] 淺刺0.1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出爲『井』。
(2) 大都 SP2 Dà dū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趾關節)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止點;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布有足底內側神經的趾底固有神經。
[主治] 腹脹,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熱病。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溜爲『滎』。
(3) 太白 SP3 Tài bái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第1跖骨關節)後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靜脈網,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注爲『輸』;脾經原穴。
(4) 公孫 SP4 Gōng sūn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
[主治] 胃痛,嘔吐,腹痛,泄瀉,痢疾。
[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酸過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註] 足太陰經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於沖脈。
參考資料:
①據報導,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爲明顯,而針刺公孫則胃蠕動多減弱。
②據報導,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5) 商丘 SP5 Shāng qiū
[定位]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有跗內側動脈,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及腓淺神經分支叢。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行爲『經』。
(6) 三yin jiao SP6 Sān yīn jiāo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脛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遺精,陽萎,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腸鳴泄瀉;配中極治月經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治疝氣;配內關、神門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註] (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交會穴。(2)孕婦禁針。
(7) 漏谷 SP7 Lòu gǔ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後方。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肌;有大隱靜脈,肢後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內側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8) 地機 SP8 Dì jī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脛骨後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深層後方有脛神經。
[主治] 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不調,痛經,遺精。
[配伍] 配三yin jiao治痛經;配隱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 l~1.5寸。
[附註] 足太陰經郄穴。
(9) 陰陵泉 SP9 Yīn líng quán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後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後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後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
[主治] 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 l一2寸。
[附註] 足太陰經所人爲『合』。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