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02|回復: 0

[历史人物] 成也王安石,败也王安石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宜境木森 發表於 2024-3-15 18: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那个在我们印象中满腹诗书才情的大文豪,书中的王安石,只是一个普通人。追求成功事业的道路上,他有些轻狂,敢作敢为,也许,这就是『年轻』吧!他为人倔强执拗,甚至刚愎自用,目空一切到书的最后,十年变法,历程艰辛,两起两落,孤独的垂垂老矣,一切都成为过去。
王安石这个名字,之所以深深地烙印在中国人的心中,不仅仅是那个唐宋八大家之一桂冠,更多的是因为他做了没有人敢去想、敢去做的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石破天惊他是一个先驱,他勇敢的斩破荆棘,开辟前路。他的惊天动地之举,犹如一颗石子在平静的水面上引起不小的波动。尽管最后他的变法只是石沉大海,但我们不应该忘记他那短暂的辉煌,至少,他努力过!当然,努力的过程中烦了无法弥补的错误,让他千年来饱受非议的攻击
王安石不是神仙,他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身上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局限的一面。首先,他的人品是没问题的,毋庸置疑的君子。
有人批判他理想主义,不务实,可是有几人真正有勇气在巨大阻力面前坚决实现其理想的。也有人认为王安石的改革埋下了北宋灭亡的祸根,缩短了国家的寿命,加速了江山的崩塌,这是一叶障目,自欺欺人.
首先,我们要把王安石作为一个普通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这样我们才能理解他的故事。他是有血有肉的人,有进步的一面,也有局限的一面。他有他所面对的境遇,他有他走不出的时代。或许因为许许多多的机缘巧合,他坐上了高于他能力所能驾驭的位置。我们对他进行评价,当然容易。但是如果我们把自己放在王安石的境遇中思考一下呢?其实,把他作为人来思考,也就可以理解那些我们疑惑的地方,不是吗?
现在,我们回到焦点,众说纷纭,那就是王安石变法。
首先,可以这样讲,整个变法的规划是没有错误的,可终究是纸上谈兵,变法一开始,是处于一个准备不充分的情况下进行的,王安石的才思是有的,然而变法需要的一切事物他都不具备,两眼一抹黑。他没有充分研究社会阶层与经济,他也缺乏成熟的社会改革理论作为指导。总之,变法的大船由王安石来掌舵,可以说他是一位『造船设计师』,却不是一位合格的『舵手』。他所凭借的,只是『勇气』与『意志』这两件武器,很明显是不够的。
我们再来看看,接下来变法的方向是往何处发展。可惜,一开始王安石就已经棋输一着了,他过于急功求利、用人不当。他没有明白,国家已经是病的瘦弱不堪了,治疗的方法只能是缓缓调养,然而王安石上来就是一副猛药,国家根本承受不了这样的治疗方式。他要夺富济贫,把富人的土地和财富分给农民,国家从富人嘴里争食,简直就是火中取栗,夫人会把不满发泄在穷人身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国家从原来的病入肌肤,一下子病入骨髓、元气大伤。
另一方面,就是王安石在变法的过程中没有全身心投入,没有持之以恒的去领导监督。再好的政策,也需要人去落实,下级官吏肆意妄为。而王安石自己更是高居庙堂,对江湖之远不闻不问,他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与政敌的党争中,早已背离了最初的理想。
王安石曾经写过一首咏项羽的【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而王安石的变法也恰恰犯了和项羽一样的错误,后期劳民伤财,弄得民怨沸腾,官民矛盾激化,严重脱离群众。
    可是,话又说回来,换一个人去做,又有几人比王安石做得更好呢?王安石的变法有着超越时代的眼光的,富国强兵的效果是十分显著使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彻底改变了积贫的局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地主的兼并势力,对农业生产的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也提高了国防力量。但王安石的变法,让党争彻底进入了大宋朝堂。官员只想着怎么把政敌置于死地,而将国家危亡置于脑后。秋风扫落叶,江河日下,宋朝陡然直下,朝廷的风气三百六十度大转弯。
在一个权力没有制衡监督的帝国,只能江河日下,没有人能救得了一个帝国,每个帝国都是注定要崩溃,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王安石与司马光这两个人,一个主持变法,一个毁灭新法他们既水火不容,又惺惺相惜,他们都本着从实际出发、拯救国民的立场,但最后都被权力迷了双眼,陷入了党争的政治漩涡不能自拔。司马光当政后对变法全盘推翻,全部抛弃、完全反其道而行之。王安石生硬固执,司马光又何尝不是顽固无比。这无非是把不满发泄到政治中,把政治斗争放在国家大计之前。党同伐异、任行己意。最终掏空了政府和国家的躯体、让人不胜感慨。
    总之,王安石最后大业未成,改革最后只成为历史上一个短暂美好但却虚幻的梦,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是无穷的遗恨和后人的叹息。他当初的一切雄心和报复,千百年来,对不知道的人来说只是可笑、可悲、与可恨,对了解他的人来说又是可叹与可惜。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