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54|回覆: 2

[中醫入門] 【中醫名詞詞典】-陰陽

[複製鏈接]
家鄰 發表於 2009-11-29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氏經過臨床實際體會所提倡的一種論說。他所指的陰是精血,陽是指氣火,即由於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他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不斷消耗,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慾,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故陽常有餘。陰虛陽亢,則百病叢生。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這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
 
陽化氣,陰成形

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化氣與成形,是物質的兩種相反而又相成的運動形式。張景岳註:「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因此,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的相對運動,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
 
陽氣

與『陰氣』相對。泛指它們所代表的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陽氣指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則六腑之氣為陽氣;就營衛之氣來說,則衛氣為陽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余可類推。
 
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見【素問、生氣通天論】。陽強,即陽亢。就是說陽氣過亢,既不能衛外而固密,而在內的陰氣又受損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陰虧損。
 
陽殺陰藏

殺即收束或消滅。陽氣收束,則陰氣也潛藏,以此說明事物斂藏的一面。
 
陽生陰長

陽氣生化正常,陰氣才能不斷滋長,以此說明事物生發的一面。
 
陽生於陰

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陽』以『陰』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體來說,陽氣所代表的能動力量的產生,必須依附於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作為基礎。因此說,陽氣是由陰精化生出來的。
 
陽勝則陰病

陽指陽熱,陰指陰液。陽熱過盛或虛火妄動都會使陰液耗損,這些都屬陽氣勝而陰不足的病證。
 
陽損及陰

由於陽氣虛弱而累及陰精化生不足,與『陽虛陰盛』的病理不同。如原有水腫、腰酸、膝冷等腎陽虛的證侯,病變發展日久,若再出現煩燥、咽干喉痛、齒齦出血、小便短赤等腎陰虛的證候,這就叫陽損及陰。
 
陽中之陽

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陽的一方面。因事物的陰陽屬性只是相對的,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為陰陽兩面。如胃在臟腑的相對關係中屬陽,但胃本身又分胃陽和胃陰,則胃陽(胃氣)在這種意義上稱陽中之陽。在陰陽屬性依不同的關係而相對變化時,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於陽者。如心在五臟的相對位置因居於上,故屬陽;心主火,心氣通於夏,也屬陽。因此,在分辨五臟間的位置與功能的相互關係時,心為陽中之陽。
 
陽中之陰

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陰的一方面。如胃屬陽,胃陰則為陽中之陰。指某一事物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陽,後一種屬陰。如肺位置在上,屬陽,肺氣主降,屬陰。故稱陽中之陰。參閱『陽中之陽』條。
 
陰不抱陽

指由於陰的病變,不能維繫陽氣的正常固守,出現病理上的『陰虛陽亢』或『陰盛格陽』的病理現象。
 
陰平陽秘

陰氣平順,陽氣固守,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氣

與『陽氣』相對。泛指它們的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陰氣指物質;就臟腑機能來說,則五臟之氣為陰氣;就營衛之氣來說,則營氣為陰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內里的,向下的,抑制的、減弱的、重濁的為陰氣。余可類推。
 
陰生於陽

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陰』以『陽』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體來說,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的生化,必須賴於陽氣所代表的能動力量。因此說,陰精是通過陽氣的活動而攝取和產生的。
 
陰勝則陽病

陰指陰寒,陽指陽氣。外感寒邪會使衛外的陽氣活動受約束,陰寒內盛也會導致臟腑的陽氣虛弱,這些都是陰寒勝而影響陽氣的病證。
 
陰損及陽

由於陰精虧損而累及陽氣化生不足,與『陰虛陽亢』的病理小同。如原有咳嗽、盜汗、遺精、咯血等陰虧證候,病變發展日久,若再出現氣喘、自汗、大使溏泄等陽虛證候,這就叫陰損及陽。
 
陰陽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系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觀察、歸納的總結。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即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解剖方面:歸納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如【靈樞.壽天剛柔篇】:「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生理方面: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着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來源;陽代表機能活動,起着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病理方面:闡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如【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診斷方面:對病症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總的a別要領。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方面:確定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等。此外,藥物的性能、針灸的手法等,也有相應的陰陽屬性。臨床上,就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綜上說明,陰陽既是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但是,這個學說也只能根據一些直覺的體驗對事物內部的相互關係作粗略的說明。
 樓主| 家鄰 發表於 2009-11-29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P> 陰陽乖戾

乖戾即不和或失調。陰陽不和或失調,就會彼此偏衰偏亢,氣血逆亂,臟腑功能失常等。這是病理變化的基本原理。
 
陰陽互根

互根即互相依存。陰陽雙方均以對方的存在而存在,所以『孤陰』和『獨陽』就不能生化和滋長。同時,陰陽又在一定的條件下互相轉化,如機能與物質之間就是這種互根的關係。但陰陽學說中較常用互根表示人體生理範圍內的變化。
 
陰陽離決

即陰陽的關係分離決裂。指由於陰陽失調,此消彼長發展到一方消滅另一方、或一方損耗過度而致另一方失去依存,無法再繼續保持陰陽兩者能動的相互關係,用以表示死亡的病理。如『亡陰』『亡陽』等進一步發展就可能導致陰陽離決的嚴重惡果,故【素問、生氣通天論】說:「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陰陽勝復

勝即勝利或亢盛,復即報復或反覆。陰陽的變化,陰盛陽衰,陽亢陰虛是它們發展不平衡的一方面,而陰勝陽復,陽勝陰復是這種不平衡的反作用的另一方面。它們都影響着變化過程的轉歸。前人用這個道理解釋一些氣候變化和臨床病理。氣候方面:如某年濕氣勝,雨水過多,則來年可能有燥氣的復氣,出現乾旱的氣候。氣候的勝復也會影響人們發病的情況,尤與季節性流行病有關。病理方面:邪正相爭的過程也會出現勝復的現象,如【傷寒論】厥陰病所說的陰陽勝復,陰指寒邪,陽指正氣,陰陽勝復表示邪正相爭。如:厥陰病下痢、四肢厥冷屬虛塞證、正氣來復時則見身熱,而下痢、肢厥俱除;邪勝則體溫下降、肢厥和下痢又再出現。這種情況的交替出現,也稱為陰陽勝復。
 
陰陽消長

消長,說朗陰陽雙方對立的一面。它們任何一方都對另一方起着制約的作用,以維持事物的相對平衡。若一方的太過,就會引起另一方的不足;一方的不足,也會導致另一方的太過,產生了此盛彼衰,此消彼長的動的變化。這種關係較多於說朗病理變化,如『陰虛陽亢』,『陰盛陽衰』等。
 
陰陽轉化

事物的陰陽兩方面,在一定的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陰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如:在生理上,陰生於陽,陽生於陰,表現為陰陽互根;在病理上,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證可以轉化為陽,陽也可以轉化為陰。如:在生理上,陰生於陽,陽生於陰,表現為陰陽互根;在病理上,寒極生熱,熱極生寒,陰證可以轉化為陽證,陽證也可以轉化為陰證等。
 
陰陽自和

語出【傷寒論】。指在病理上的陰陽失調趨向相對平衡的建立,表示疾病的好轉或痊癒。如:恢復期的熱退而脈和緩,口津充足,食慾漸佳,二便通調等。
 
陰中之陽

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陽的一方面。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胸部屬陰中之陽。指某一事物的兩種性中,前一種屬陰,後一種屬陽。如肝位於腹內,屬陰;肝氣主氣,性疏泄,屬陽。故稱陰中之陽。
 
陰中之陰

指陰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陰的一方面。如背面為陽、腹面為陰;腹面中,胸在上屬陽,腹在下屬陰,故腹部屬陰中之陰。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陰者。如腎位置在下,屬陰;腎為水髒,主藏精,也屬陰。故稱陰中之陰。
 
至陰

至,即到。至陰,即到達陰的意思。如太陰為三陰之始,故太陰又可稱為至陰。太陰屬脾,至陰常作脾的代詞。【素問、金匱真言論】:「腹為陰,陰中之至陰,脾也。」至,作最或極解。至陰,即屬陰之最甚者。【素問、水熱穴論】:「腎者至陰也。至陰者,盛水也……」穴名,足太陰膀胱經井穴。位於足小趾甲根外側角外一分許。
 
重陽

兩種屬陽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如:一晝夜的日中(正午),白晝為陽,日中為陽中之陽,故稱重陽。身熱,脈洪大,症脈都是陽盛,稱為重陽,說明陽熱之盛。把自然氣候與人的病變聯繫起來,如夏季屬陽,暑為陽邪,故夏月感暑,也可稱為重陽。
 
重陽必陰

疾病的性質原屬陽氣偏勝,但當陽氣亢盛到一定限度時,會出現陰的現象或向看陰的方向轉化。如:病理變化中的『熱極生寒』就是陽熱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寒性症狀。夏日中暑為重陽,但由於暑熱不但傷津液,還會使陽氣耗散,正氣不足而出現虛脫。這些病理上的轉變也都是有條件的,不應理解為必然如此。
 
重陰

兩種屬於陰的性質同時出現在一個事物上。如:一晝夜的夜半、夜為陰、夜半為陰中之陰。故稱重陰。身冷,脈微欲絕、症脈都是陰盛,稱為重陰,說明陰寒之盛。把自然氣候和人的病變聯繫起來,如冬季屬陰,寒為寒邪,冬季感受寒邪,也可以稱為重陰。
 
重陰必陽

疾病的性質原屬陰氣偏勝,但當陰氣亢盛到一定限度時,會出現陽的現象或向着陽的方向轉化。如:病理變化中的『寒極生熱』就是陰寒盛的病在一定條件下出現熱性症狀。冬季感寒邪為重陰,病本屬感冒風寒,但寒邪化熱入里,會轉化為熱病。這些病理上的轉變都是有條件的,不應理解為必然如此。
</p>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樓主| 家鄰 發表於 2009-11-29 10:48 | 顯示全部樓層
陽常有餘,陰常不足

元代朱丹溪氏經過臨床實際體會所提倡的一種論說。他所指的陰是精血,陽是指氣火,即由於精血虧損所產生的虛火。他認為精血是生命活動的物質基礎,不斷消耗,易損難復,故陰常不足。如不注意保養精血,嗜酒縱慾,傷戕過度,則陽氣易亢,虛火妄動,故陽常有餘。陰虛陽亢,則百病叢生。故主張保重精血以維持身體陰陽的相對平衡,這是他在臨床上偏重滋陰法的理論根據。
 
陽化氣,陰成形

見【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化氣與成形,是物質的兩種相反而又相成的運動形式。張景岳註:「陽動而散,故化氣,陰靜而凝,故成形。」因此,這裡陽和陰是指物質的動與靜、氣化與凝聚、分化與合成等的相對運動,進而說明物質和能量的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作用。
 
陽氣

與『陰氣』相對。泛指它們所代表的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陽氣指機能;就臟腑機能來說,則六腑之氣為陽氣;就營衛之氣來說,則衛氣為陽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外表的,向上的、亢盛的、增強的、輕清的為陽氣、余可類推。
 
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見【素問、生氣通天論】。陽強,即陽亢。就是說陽氣過亢,既不能衛外而固密,而在內的陰氣又受損耗或蒸迫而外泄,以致真陰虧損。
 
陽殺陰藏

殺即收束或消滅。陽氣收束,則陰氣也潛藏,以此說明事物斂藏的一面。
 
陽生陰長

陽氣生化正常,陰氣才能不斷滋長,以此說明事物生發的一面。
 
陽生於陰

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陽』以『陰』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體來說,陽氣所代表的能動力量的產生,必須依附於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作為基礎。因此說,陽氣是由陰精化生出來的。
 
陽勝則陰病

陽指陽熱,陰指陰液。陽熱過盛或虛火妄動都會使陰液耗損,這些都屬陽氣勝而陰不足的病證。
 
陽損及陰

由於陽氣虛弱而累及陰精化生不足,與『陽虛陰盛』的病理不同。如原有水腫、腰酸、膝冷等腎陽虛的證侯,病變發展日久,若再出現煩燥、咽干喉痛、齒齦出血、小便短赤等腎陰虛的證候,這就叫陽損及陰。
 
陽中之陽

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陽的一方面。因事物的陰陽屬性只是相對的,它們中的任何一方又可分為陰陽兩面。如胃在臟腑的相對關係中屬陽,但胃本身又分胃陽和胃陰,則胃陽(胃氣)在這種意義上稱陽中之陽。在陰陽屬性依不同的關係而相對變化時,指某一事物的兩種屬性均屬於陽者。如心在五臟的相對位置因居於上,故屬陽;心主火,心氣通於夏,也屬陽。因此,在分辨五臟間的位置與功能的相互關係時,心為陽中之陽。
 
陽中之陰

指陽的事物中又分屬於陰的一方面。如胃屬陽,胃陰則為陽中之陰。指某一事物兩種屬性中,前一種屬陽,後一種屬陰。如肺位置在上,屬陽,肺氣主降,屬陰。故稱陽中之陰。參閱『陽中之陽』條。
 
陰不抱陽

指由於陰的病變,不能維繫陽氣的正常固守,出現病理上的『陰虛陽亢』或『陰盛格陽』的病理現象。
 
陰平陽秘

陰氣平順,陽氣固守,兩者互相調節而維持其相對平衡,是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基本條件。【素問、生氣通天論】:「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陰氣

與『陽氣』相對。泛指它們的事物的兩個對立面之一。如就機能與物質來說,陰氣指物質;就臟腑機能來說,則五臟之氣為陰氣;就營衛之氣來說,則營氣為陰氣;就運動的方向和性質來說,則行於內里的,向下的,抑制的、減弱的、重濁的為陰氣。余可類推。
 
陰生於陽

根據陰陽互相依存的道理,『陰』以『陽』的存在為自己存在的前提。在人體來說,陰氣所代表的物質(陰精)的生化,必須賴於陽氣所代表的能動力量。因此說,陰精是通過陽氣的活動而攝取和產生的。
 
陰勝則陽病

陰指陰寒,陽指陽氣。外感寒邪會使衛外的陽氣活動受約束,陰寒內盛也會導致臟腑的陽氣虛弱,這些都是陰寒勝而影響陽氣的病證。
 
陰損及陽

由於陰精虧損而累及陽氣化生不足,與『陰虛陽亢』的病理小同。如原有咳嗽、盜汗、遺精、咯血等陰虧證候,病變發展日久,若再出現氣喘、自汗、大使溏泄等陽虛證候,這就叫陰損及陽。
 
陰陽

我國古代哲學理論,系古人對自然界萬事萬物性質及其發展變化規律觀察、歸納的總結。醫學中的陰陽學說則是古代辨證的思想方法與醫學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即以陰陽的對立與統一,消長與轉化的觀點,說明人與自然界的關係,並概括醫學領域裡的一系列問題。解剖方面:歸納人體臟腑組織的屬性如【靈樞.壽天剛柔篇】:「是故內有陰陽,外亦有陰陽;在內者,五臟為陰,六腑為陽;在外者,筋骨為陰,皮膚為陽。」生理方面:分析人體的生理機能。如【素問、生氣通天論】:「陰者,藏精而起極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說明陰代表着物質的儲藏,是陽氣能量的來源;陽代表機能活動,起着衛外而固守陰精的作用。病理方面:闡明病理變化的基本規律。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勝則寒。」又如【素問、調經論】:「陽虛則外寒,陰虛則內熱;陽盛則外熱,陰盛則內寒。」等等。診斷方面:對病症屬性歸類的總綱,把陽證與陰證作為總的a別要領。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療方面:確定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調整陰陽相對平衡的原則。如【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又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陽病治陰,陰病治陽。」等等。此外,藥物的性能、針灸的手法等,也有相應的陰陽屬性。臨床上,就須注意證之陰陽與治之陰陽的關係。綜上說明,陰陽既是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又是總結臨床經驗的工具。但是,這個學說也只能根據一些直覺的體驗對事物內部的相互關係作粗略的說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