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94|回覆: 2

[中醫入門] 中醫-心理諮詢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09-10-13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心理諮詢已成爲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迅速增長的需求,也成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邊緣交融的研究領域,成爲古老中華醫學盡展風采的舞台。
心理諮詢所關涉的學科,既有對人的認知、能力及人格研究的心理學,也有對人的社會性及社會規範研究的社會學,既有與個人身心調整緊密相連的生理醫學,也有與個人世界觀密不可分的哲學,還有與民族文化休戚相關的人類學,總之,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多邊緣領域。
爲什麼當今社會個人心理問題會激增?簡言之,根本原因是社會文明的發展。就社會而言,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使需求水平和欲望攀升;不斷擴大的社會分工與合作造就了更激烈的競爭,加大了生存壓力;現代文明創造出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也使人類遠離了自然,遠離了自然生活狀態,等等。就個人而言,教育的普及開啟了個人心智,增強了對自我價值的關注;不斷細化的社會分工愈來愈講求社會合作,個人受到更嚴格的社會規範約束和控制,等等。諸如此類的外在社會與內在自我的迅速發展和變化,加劇了個人心理矛盾與衝突,心理以及由心理引發的生理疾病與日俱增。由此可見,個人心理問題與社會文明相伴而生,社會文明發展程度決定著個人心理問題發生的內容、範圍、頻率和強度,而當今中國社會解決了基本衣食溫飽後,人類需求層次的普遍提升尤其是對實現自我價值需求的增長,必然導致個人心理問題凸現以及社會對心理問題的廣泛關注。
中華醫學從誕生之初,就熔生理、心理、社會、自然於一爐,以『天人合一』思想爲宗旨,創建了博大精深的獨立體系,心理諮詢可以借鑑的不僅有獨具特色的藏象學說,更有其獨到的方法論。
首先來看看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中醫是華夏民族以天地爲師,在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及萬物中,經由生命體驗探求、歸納和總結出的人體運化機理學說。中醫認爲天地與人同源,萬物與人並生,人體是宇宙中最精粹的物質,人體不僅是宇宙的基因,人體也全息著宇宙,因而可通過對物質運動時空規律的把握,將人與自然、人與時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機地聯繫起來,由此建構了完整的中醫哲學體系及思維方法。中醫視人體爲一個以臟腑、經絡爲核心的有機物質整體,把人的生命個體視爲自然界中的物質存在,運用天(空間物理)、地(地球物理)、人(遺傳基因)的整體觀來解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通過其特徵來把握個人的人格傾向性及其行爲能力。中醫視人的臟腑器官爲心理和行爲的母體,人的心理和行爲過程實際上就是臟腑器官在時空中的運動過程,因此可通過鑑定臟腑器官的運動狀態和損益程度辨析個人的行爲動因、向度、能量等。中醫不僅將人體局部發生的變化與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盛衰聯繫起來,通過對外在形(形體)、行(行爲)、氣(氣血)、色(面色)以及舌象、脈象等變化,來把握和判斷其內在的變化,還將人還原於自然,將人的生理心理變化與時令、方位、社會及自然環境諸多因素聯繫起來,進行通盤的考量和分析。古老中醫學的整體觀在當今世界醫學模式發展中得到了印證,西方醫學經歷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換不僅證實了中醫整體思維的心身相應,即任何心理和行爲都有相應的生化反應,疾病不單由生理也由心理作用所致;證實了中醫整體思維中人天相應,即個人的身心變化是對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反應,應激與健康的關係至關重要;還證實了未來世界醫學發展的殊途同歸趨向。
其次,中醫的藏象學說。中醫理論認爲,人體以五臟爲中心,由經絡作爲網絡系統,將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各組織器官聯繫起來,經由精、氣、血、津液的運作形成了有機整體。其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五臟即肝、心、脾、肺、腎已不單純是現代解剖學概念,而是劃分人體爲五個子系統的生理學概念,人體所有器官都分別歸屬於這五個子系統之中,子系統各有專職的生理功能,子系統之間也有著結構與功能上的密切關聯,既相輔相成彼此協同,又相反相成彼此制約,以維持機體的動態平衡。所謂藏象學說,藏,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指表於體外的徵象或現象。藏象學說就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以把握人體內臟活動及其相互關係規律的學說。藏象學說奠基於中醫哲學方法論之一的陰陽五行學說之上,陰陽五行學說是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分爲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將事物變化歸納爲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爲象徵符號的運動模式,通過陰陽相互轉化的平衡與失衡、五行運動中的『生、克、乘、侮』等規律來分析客觀事物緣起、消長、亡落、嫁轉的變化過程,以及特定時空點的變化結果。將陰陽五行規律運用於藏象學說之中,【內經・素問】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即是說,人的怒、喜、思(憂)、悲、恐五種情緒對應於肝、心、脾、肺、腎五臟,五情與五臟互爲表里關係,五臟的狀況可通過五情表現出來,五情過度亦傷五臟。又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悲傷肺,喜勝悲;恐傷腎,思勝恐。故有【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五十四歲中舉,大喜攻心以至顛狂(喜傷心),岳父胡屠戶一摑擊去,范因驚恐而復原(恐勝喜),類似案例不勝枚舉。又如,以藏象學說論,憂思過度傷脾胃,脾胃受傷不思飲食,短期內心煩意亂,易怒,怒則傷肝;長期如此則因脾克腎,『腎藏志』,腎傷使人失去行爲控制力,輕者可至人格變態,重者可至精神疾病。勿庸置疑,中醫藏象學說爲認識和把握個性特徵提供了直接且快捷的切入點,這一切入點以個人生理心理特質及其機能變化爲基礎,尤爲可貴的是,它不僅提供了生理與心理關聯的規律性,還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運用當代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推論,有機生命系統亦具有測不準效應,不僅因爲生命系統是非常複雜的非均一類系統,還因爲人們使用儀器進行測量時,儀器本身已成爲強烈的干擾源,據此科學家們提出,對於有機生命系統最具實效的儀器是人用來認識客觀世界的感覺器官,而中醫理論及藏象學說正是運用了人的感覺器官『儀器』,直接、迅捷且準確地把握住個體心理特徵的表現形式及其癥結。
最後,中醫的辨證施治。中醫認爲,疾病是人體內外環境動態平衡失調所表現出來的病理變化過程,疾病來自於失衡或滯塞,是正邪鬥爭中正不敵邪的反映,由疾病的根本矛盾與規律所決定,並貫穿於疾病過程的始終。辨證,是中醫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診斷方法,辨別各種不同的症候,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爲出發點,運用臟腑、經絡學說分析患者的體質特點以及疾病變化軌跡,結合時空環境的變化,作出確切診斷。施治,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辨證施治的特點突出表現在診斷和治療中充分體現的整體觀念,同時也強調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緊密結合,不拘泥於一方一式,而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如果說,辨證強調的是由果推因,通過表象沿波溯源尋找病因的話;那麼,施治注重的就是以治本爲主的綜合治理,通過調整臟腑功能實現彼此間的協調和整合。例如,長期受壓抑的人會形成隱性的心理積鬱,中醫認爲:該存則存,當泄則泄,否則內積爲病,外泄爲邪。亦即,心理積鬱得不到化解或釋放便會積聚成一定的能量,對內損害身心,引發疾病,倘若對外發泄,就構成個人即興的攻擊性行爲,有些犯罪行爲就源於此。可見,對個人外顯行爲一定要探明內在誘因,實施標本兼治,既讓諮詢對象明悟心理問題產生的緣由,引導其調整自我,學會修養心性,同時又輔之以身心疾病治療,以避免教條式歸因和就事論是的說教。
 樓主| 真衣 發表於 2009-10-13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從粗淺的介紹中不難看出,中醫理論並非只是可作借鑑的診斷技巧,更重要也最具價值的是中醫哲學思維及其方法論。將中醫哲學思想引入心理諮詢,有兩個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一是端正對人的認識,尤其是對個體心理特徵的認識。個體心理特徵並非無根之木、無源之水,生理乃心理之母,個體所表現出的認知、情感、意志、能力和人格等心理特徵與其生理特徵密切關聯,這一關聯實質上就是個體生命所具有的物質整體性。個體生命受之於父母,父母基因組合造就了個體生命的特質,由此決定了個體生理心理的特質,個人後天文化學習和人生經歷只能建築於此基礎之上,並且受其制約。爲了表述的方便,這裡提出『生命質量』概念,所謂生命質量,是指由遺傳基因所決定的個體生理和心理綜合質量,它是個體生命的先天質量指標。例如,生命質量的差異決定了個體的認知水平,不同的認知水平決定了個體的行爲動機、方式、對象及手段的差異,從而形成了人與人之間的人格差異。又如,生命質量的差異決定了同一位老師用同一種方式教育同一班級的學生,學生接受教育的結果卻是參差不齊的現象。有必要說明的是,強調個人先天因素並不意味著否定後天的學習和經歷,這裡旨在說明個體生命是一種物質的存在形式,個體生命特徵取決於物質本體,而物質本體的質量即生命質量決定著個體間的差異,因此,了解和掌握個體生命質量是把握個體心理特徵的關鍵。</P> 另一個重要前提是將個人置於客觀世界中,運用時空的整體觀及全息思維解構個人表象。依據中醫理論,世間萬物的變化可歸納爲陰陽對立統一和五行相生相剋的運動規律,因而個人生理心理變化與特定時空的五行變化有著必然關聯,它是客觀世界、時空與人交互作用的結果,這種交互作用的規律性中醫陰陽五行學說將其歸納爲:五行對五季(春、夏、長夏、秋、冬)、對五氣(風、暑、濕、燥、寒)、對五臟、對五情、對五官(目、舌、口、鼻、耳)、對五聲(呼、笑、歌、哭、呻)等等。即是說,自然界的季節變換不僅會帶來外在氣候變化,也會導致個體臟腑器官的不同反應,此反應會給人的情緒及五官等以不同的影響,不同的情緒亦使人體發出不同的聲音,等等;反過來,外在環境會引發人的情緒變化,不同的情緒變化會給不同的臟器帶來影響,情緒過度會導致身心疾患,而時令的轉換又會對其發揮助長或抑制作用。由此可見,個體生命所呈現出的各種表象不是孤立的,它與客觀世界的各類變化息息相關。個人表象主要指外在徵象和言行,包含形(形象)、行(行爲)、氣(氣血)、色(面色)、動(動作)、味(味道)、方(方位)、聲(聲音)等。人的任何表象和言行都是生命質量的全息反映,由表及里,既可推斷其臟腑器官以及生理心理變化,也可了解和掌握個體心理特徵,進而尋找和推斷出產生非常態情緒和行爲的個性因素。總之,中醫強調的是,將人還原於物質,將人還原於自然,以此爲前提,才能通過外顯徵象(不單是行爲)把握人的生理心理特徵及狀態,從其身心變化中尋找引發心理問題的人格特徵。
運用中醫哲學思想分析個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不外乎兩大類:一類是由個體生理疾患所至。根據中醫藏象學說,生理失衡會導致心理及情緒的變化,以至言行失控。例如,有些越軌行爲當事人並非不了解社會規範,但因個性及情緒原因加之特定情景刺激引發行爲越軌,事後常常追悔不迭,大惑不解,爲什麼會喪失理智?其實,諸如性困擾、抑鬱、恐慌、焦慮、嫉妒甚或過度自律等都可能造成行爲失常,而這些情緒的產生和滋長與生理疾患有著密切關聯。另一類是由個體認知能力所至。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心理現象,它含感覺、知覺、記憶、言語、思維、想像力等心理活動。個體認知受制於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個體認知水平,它取決於個體生命質量,是個體與他人比較所體現的認知差異,這種差異既表現爲整體的認知層次,也表現爲不同專長的認知能力;另一方面是個體的後天學習與經歷,它是個人了解自我了解社會了解人生的積累過程。例如,由於認知的局限性,個人最易犯的錯誤是自我預期過高,一旦遭遇挫折或困境就甚感茫然、焦慮、沮喪、失望以至無所適從,從人生共有規律看,這類錯誤易發生在年青人身上,因爲這些錯誤本身就是成長的階梯,是走向成熟的門檻;從個性特徵看,這類錯誤的反覆發生多爲認知能力欠缺者,因爲這類錯誤每個人都會犯,不知悔改者只能歸因於認知能力的有限了。現實生活中,個人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多爲兩類原因的交互作用,即由生理疾患引起情緒反常導致認知的情緒化,造成認知障礙;或由認知能力有限使得處事待人不成功,導致情緒反常,影響身心健康。另外,兩類原因交互作用往往形成一個循環過程,彼此助長或抑制,使個人心理問題複雜化。例如,心理情緒反常或認知能力欠缺,會造成看問題視角偏狹,設置目標偏頗,處理問題方式偏激等;反過來,當個人預期目標受挫,處理世事效果欠佳,又會加劇心理及認知的情緒化,對內強化張力,對外激化矛盾,形成心理障礙。釐清了產生個人心理問題的基本原因,有利於梳理思路,有利於藉助中醫學理論對諮詢對象進行由表及里地觀察,進而注重了解和把握個體生理狀況和認知能力的特點,找准心理問題的癥結。
事實上,任何具體心理問題的發生只是表象,只是誘發個人心理問題的導火索,心理諮詢師的任務就是要透過現象探尋本質,秉承中醫辨證施治法則進行綜合治理,依據諮詢對象的人格特徵尋找產生問題的根源,在分辨多重原因的主次關係基礎上,結合其心理特徵選擇治本路徑,擬定標本兼治的方案,並在實施中根據效果不斷改進和完善,對生理疾患應建議其配合醫學治療。現實生活中,除去生理疾患因素外,個人心理問題的核心大都集中在自我認知上,其要害是自我評價標準,它決定著個人的自我社會定位,當其與客觀外界不相符、不適應甚或相背離時,必然引發心理矛盾和衝突。因此,心理諮詢師應通過啟發和暗示方式,引導諮詢對象客觀地認識自己,尤其是認識自己的身心特徵,以其生命質量特徵和文化素質特徵所形成的交匯點作爲參照系,設置理性的自我評價標準。一旦個人能夠客觀地認識社會和把握自我,設定與其實際能力和特長相適應的社會定位,就能找到駕馭自身的至高點,從而建構起基本的生理心理平衡。因爲,這個至高點剔除了虛妄,緩解了張力,使自我趨向於心境平和,平和的心境能帶來通情達理、善解人意、大度寬容,使身心回歸於健康的彈性範圍;這個至高點有助於提升精神境界,精神境界的升華就如同眼前海闊天高,豁然開朗,神清氣爽,讓人有著頂峰體驗;這高點這境界不僅僅是化解心理矛盾與衝突,也是重塑自我,學會生活,更是學會欣賞生活中的矛盾與衝突。
一言以蔽之,中醫理論所蘊含的哲學思維及其方法論,不僅是中華醫學的精髓和靈魂,也是華夏文化傳統的典範,它將以其特有的博大和精深爲現代心理諮詢獨闢蹊徑。
</p>

  • 上一頁
  • 1
  • 2
  • 下一頁
 樓主| 真衣 發表於 2009-10-13 11:32 | 顯示全部樓層
心理諮詢已成爲現代社會人們生活迅速增長的需求,也成爲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邊緣交融的研究領域,成爲古老中華醫學盡展風采的舞台。
心理諮詢所關涉的學科,既有對人的認知、能力及人格研究的心理學,也有對人的社會性及社會規範研究的社會學,既有與個人身心調整緊密相連的生理醫學,也有與個人世界觀密不可分的哲學,還有與民族文化休戚相關的人類學,總之,它是一個跨學科的多邊緣領域。
爲什麼當今社會個人心理問題會激增?簡言之,根本原因是社會文明的發展。就社會而言,科學技術的進步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使需求水平和欲望攀升;不斷擴大的社會分工與合作造就了更激烈的競爭,加大了生存壓力;現代文明創造出新的生產生活方式,也使人類遠離了自然,遠離了自然生活狀態,等等。就個人而言,教育的普及開啟了個人心智,增強了對自我價值的關注;不斷細化的社會分工愈來愈講求社會合作,個人受到更嚴格的社會規範約束和控制,等等。諸如此類的外在社會與內在自我的迅速發展和變化,加劇了個人心理矛盾與衝突,心理以及由心理引發的生理疾病與日俱增。由此可見,個人心理問題與社會文明相伴而生,社會文明發展程度決定著個人心理問題發生的內容、範圍、頻率和強度,而當今中國社會解決了基本衣食溫飽後,人類需求層次的普遍提升尤其是對實現自我價值需求的增長,必然導致個人心理問題凸現以及社會對心理問題的廣泛關注。
中華醫學從誕生之初,就熔生理、心理、社會、自然於一爐,以『天人合一』思想爲宗旨,創建了博大精深的獨立體系,心理諮詢可以借鑑的不僅有獨具特色的藏象學說,更有其獨到的方法論。
首先來看看中醫『天人合一』的整體觀。中醫是華夏民族以天地爲師,在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人及萬物中,經由生命體驗探求、歸納和總結出的人體運化機理學說。中醫認爲天地與人同源,萬物與人並生,人體是宇宙中最精粹的物質,人體不僅是宇宙的基因,人體也全息著宇宙,因而可通過對物質運動時空規律的把握,將人與自然、人與時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機地聯繫起來,由此建構了完整的中醫哲學體系及思維方法。中醫視人體爲一個以臟腑、經絡爲核心的有機物質整體,把人的生命個體視爲自然界中的物質存在,運用天(空間物理)、地(地球物理)、人(遺傳基因)的整體觀來解析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徵,通過其特徵來把握個人的人格傾向性及其行爲能力。中醫視人的臟腑器官爲心理和行爲的母體,人的心理和行爲過程實際上就是臟腑器官在時空中的運動過程,因此可通過鑑定臟腑器官的運動狀態和損益程度辨析個人的行爲動因、向度、能量等。中醫不僅將人體局部發生的變化與全身臟腑、氣血、陰陽盛衰聯繫起來,通過對外在形(形體)、行(行爲)、氣(氣血)、色(面色)以及舌象、脈象等變化,來把握和判斷其內在的變化,還將人還原於自然,將人的生理心理變化與時令、方位、社會及自然環境諸多因素聯繫起來,進行通盤的考量和分析。古老中醫學的整體觀在當今世界醫學模式發展中得到了印證,西方醫學經歷的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轉換不僅證實了中醫整體思維的心身相應,即任何心理和行爲都有相應的生化反應,疾病不單由生理也由心理作用所致;證實了中醫整體思維中人天相應,即個人的身心變化是對社會與自然環境的反應,應激與健康的關係至關重要;還證實了未來世界醫學發展的殊途同歸趨向。
其次,中醫的藏象學說。中醫理論認爲,人體以五臟爲中心,由經絡作爲網絡系統,將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各組織器官聯繫起來,經由精、氣、血、津液的運作形成了有機整體。其中,處於核心地位的五臟即肝、心、脾、肺、腎已不單純是現代解剖學概念,而是劃分人體爲五個子系統的生理學概念,人體所有器官都分別歸屬於這五個子系統之中,子系統各有專職的生理功能,子系統之間也有著結構與功能上的密切關聯,既相輔相成彼此協同,又相反相成彼此制約,以維持機體的動態平衡。所謂藏象學說,藏,指藏於體內的內臟;象,指表於體外的徵象或現象。藏象學說就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以把握人體內臟活動及其相互關係規律的學說。藏象學說奠基於中醫哲學方法論之一的陰陽五行學說之上,陰陽五行學說是將自然界中一切事物分爲陰陽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將事物變化歸納爲以五行(木、火、土、金、水)爲象徵符號的運動模式,通過陰陽相互轉化的平衡與失衡、五行運動中的『生、克、乘、侮』等規律來分析客觀事物緣起、消長、亡落、嫁轉的變化過程,以及特定時空點的變化結果。將陰陽五行規律運用於藏象學說之中,【內經・素問】曰:『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即是說,人的怒、喜、思(憂)、悲、恐五種情緒對應於肝、心、脾、肺、腎五臟,五情與五臟互爲表里關係,五臟的狀況可通過五情表現出來,五情過度亦傷五臟。又曰:怒傷肝,悲勝怒;喜傷心,恐勝喜;思傷脾,怒勝思;悲傷肺,喜勝悲;恐傷腎,思勝恐。故有【儒林外史】第三回,范進五十四歲中舉,大喜攻心以至顛狂(喜傷心),岳父胡屠戶一摑擊去,范因驚恐而復原(恐勝喜),類似案例不勝枚舉。又如,以藏象學說論,憂思過度傷脾胃,脾胃受傷不思飲食,短期內心煩意亂,易怒,怒則傷肝;長期如此則因脾克腎,『腎藏志』,腎傷使人失去行爲控制力,輕者可至人格變態,重者可至精神疾病。勿庸置疑,中醫藏象學說爲認識和把握個性特徵提供了直接且快捷的切入點,這一切入點以個人生理心理特質及其機能變化爲基礎,尤爲可貴的是,它不僅提供了生理與心理關聯的規律性,還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法。值得一提的是,運用當代量子力學『測不準原理』推論,有機生命系統亦具有測不準效應,不僅因爲生命系統是非常複雜的非均一類系統,還因爲人們使用儀器進行測量時,儀器本身已成爲強烈的干擾源,據此科學家們提出,對於有機生命系統最具實效的儀器是人用來認識客觀世界的感覺器官,而中醫理論及藏象學說正是運用了人的感覺器官『儀器』,直接、迅捷且準確地把握住個體心理特徵的表現形式及其癥結。
最後,中醫的辨證施治。中醫認爲,疾病是人體內外環境動態平衡失調所表現出來的病理變化過程,疾病來自於失衡或滯塞,是正邪鬥爭中正不敵邪的反映,由疾病的根本矛盾與規律所決定,並貫穿於疾病過程的始終。辨證,是中醫運用四診(望、聞、問、切)、八綱(陰、陽、表、里、寒、熱、虛、實)的診斷方法,辨別各種不同的症候,以天人合一的整體觀爲出發點,運用臟腑、經絡學說分析患者的體質特點以及疾病變化軌跡,結合時空環境的變化,作出確切診斷。施治,根據辨證結果,確定相應的治療原則和治療方法。辨證施治的特點突出表現在診斷和治療中充分體現的整體觀念,同時也強調原則性與靈活性的緊密結合,不拘泥於一方一式,而是因人、因時、因地制宜。如果說,辨證強調的是由果推因,通過表象沿波溯源尋找病因的話;那麼,施治注重的就是以治本爲主的綜合治理,通過調整臟腑功能實現彼此間的協調和整合。例如,長期受壓抑的人會形成隱性的心理積鬱,中醫認爲:該存則存,當泄則泄,否則內積爲病,外泄爲邪。亦即,心理積鬱得不到化解或釋放便會積聚成一定的能量,對內損害身心,引發疾病,倘若對外發泄,就構成個人即興的攻擊性行爲,有些犯罪行爲就源於此。可見,對個人外顯行爲一定要探明內在誘因,實施標本兼治,既讓諮詢對象明悟心理問題產生的緣由,引導其調整自我,學會修養心性,同時又輔之以身心疾病治療,以避免教條式歸因和就事論是的說教。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