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16|回復: 0

[儒家学说] 班固【汉书.礼乐志】诗解1圣制礼乐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乐以治内为同礼以修外为异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12-4 20:57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班固【汉书.礼乐志】诗解1圣制礼乐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乐以治内为同礼以修外为异
题文诗:
六经之道,同归,乐之用急.治身者斯,
须忘礼则,暴嫚入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
荒乱及之.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
乐之情也.天禀其性,而不能节,圣人能为,
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
以通神明,立人伦,情性,节万事也.
人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
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礼有哀死,
思远之情,为制丧祭,礼有尊尊,敬上之心,
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
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
婚姻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
乡饮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狱蕃;
丧祭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背死,忘先者众;
朝聘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
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
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不誖,王道备矣.
乐以治内,为同礼以,修外为异;同则和亲,
异则畏敬;和亲无怨,畏敬不争.揖让而天,
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
畏敬之意,难见则,之于享献,辞受登降,
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
钟石管弦.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
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故孔子曰:礼云礼云,
玉帛云哉?乐云乐云,钟鼓乎哉?此礼乐之,
本也故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
文者能述;作者谓圣,述者谓明.明圣,
述作之谓.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
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
大备,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
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
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囹圄空虚,四十余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
文吾从周.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礼,
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原文】
【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治身者斯须忘礼,则暴嫚入之矣;为国者一朝失礼,则荒乱及之矣。人函天、地、阴、阳之气,有喜、怒、哀、乐之情。天禀其性而不能节也,圣人能为之节而不能绝也,故象天、地而制礼、乐,所以通神明,立人伦,正情性,节万事者也。
【译文】
【六经】的道路都是达到同一目标,而【礼】和【乐】的功用尤为迫切。进行自我修养的人稍微忘记一下礼,就会染上凶恶轻慢的毛病;治理国家的人,一天失去礼,那么荒废紊乱就会到来。人包含有天地阴阳的气,有喜怒哀乐的感情。天承受它的特点却不能有所节制,圣人能够加以节制地利用而且不会断绝,所以就依照天地的规律制作了礼乐,用来通达神灵,建立人的伦理,端正人的性情,调节各种事情。
 【原文】  人性有男女之情,妒忌之别,为制婚姻之礼;有交接长幼之序,为制乡饮之礼;有哀死思远之情,为制丧祭之礼;有尊尊敬上之心,为制朝觐之礼。哀有哭踊之节,乐有歌舞之容,正人足以副其诚,邪人足以防其失。故婚姻之礼废,则夫妇之道苦,而淫辟之罪多;乡饮之礼废,则长幼之序乱,而争斗之狱蕃;丧祭之礼废,则骨肉之恩薄,而背死忘先者众;朝聘之礼废,则君臣之位失,而侵陵之渐起。故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礼节民心,乐和民声,政以行之,刑以防之。礼、乐、政、刑四达而不誖,则王道备矣。
【译文】
  人的本性有男女的情爱,有妒嫉他人的差别,因此制定了嫁娶的礼仪;人的本性有长辈和晚辈交往的次序,所以制定了乡饮酒礼;人的本性有哀悼死者思念远祖的感情,因此制定了祭祀死者的礼仪;有尊重尊长敬重皇上的心意,因此制定了朝见皇上的礼仪。悲痛有丧礼的仪节,高兴有歌唱和舞蹈的仪容,正直的人足以堪称诚心诚意,邪恶的人足以用来防止过失。因此嫁娶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夫妻间的礼节就粗劣了,而男女间放荡淫乱的罪过就多了;乡饮酒礼被废除了,那么长辈和晚辈的次序就混乱了,而且争斗的官司也多了;丧祭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骨肉问的恩情也就薄了,而且背弃死者忘掉祖先的人越来越多;朝见皇帝的礼仪被废除了,那么君和臣的位置就会出现错误,侵犯欺凌的现象就会逐渐发生。所以孔子说:『安定国家治理百姓,没有比礼更好的;改变风气转换习俗,没有比乐更好的。』礼能节制百姓的思想,乐能调和百姓的声音,用政令来实行它,用刑法来防患它。礼、乐、政令、刑法四样都通行无阻,那么王道就具备了。
 【原文】  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二者并行,合为一体。畏敬之意难见,则着之于享献、辞受,登降、跪拜;和亲之说难形,则发之于诗歌咏言,钟石、管弦。盖嘉其敬意而不及其财贿,美其欢心而不流其声音。故孔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此礼乐之本也。故曰:『知礼乐之情者能作,识礼乐之文者能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  王者必因前王之礼,顺时施宜,有所损益,即民之心,稍稍制作,至太平而大备。周监于二代,礼文尤具,事为之制,曲为之防,故称礼经三百,威仪三千。于是教化浃洽,民用和睦,灾害不生,祸乱不作,囹圄空虚,四十余年。孔子美之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及其衰也,诸侯逾越法度,恶礼制之害己,去其篇籍。遭秦灭学,遂以乱亡。
【译文】 
  乐用来治理内部就需要和谐,礼用来修饰外部就需要相异;和谐就能和睦相亲,相异就能产生畏惧和敬意;和睦相亲就不会有怨恨,畏惧和敬佩就不会相争。无为而天下治理得很好,礼和乐的功效。这两者一同使用,合为一体。畏惧和敬重的心意难以表现出来,就用奉献酒食和辞让以及上下的跪拜来表现;和睦相亲的喜悦难以形容,就用诗词歌唱咏叹言语以及钟石管弦来抒发。这都是赞美人的敬意而不涉及他的财物,赞美人愉快的心情而不涉及声音。所以孔子说:『礼啊礼,难道可以用玉帛来表示吗?乐呀乐,岂有用钟鼓来表示?』这就是礼和乐的根本。所以说:『懂得礼乐本性的人就能创新,了解礼乐制度的人就能传承;创新的人称为圣,传承的人称为明。明圣就是针对创新和传承来说的。』
帝王一定要根据前代帝王的礼,遵从时代的要求加以施行,进行增删,按照百姓的思想,逐渐制作,至天下太平时就完备了。周朝借鉴夏、殷二代,礼制尤为齐全,每件事都设立制度,有偏邪就加以防止,所以称作礼节仪式有三百,礼仪细节有三千。于是教化遍及,民用和睦,不生灾害,没有祸乱,监狱空虚,这样的情况有四十多年。孔子赞美它说: 『太漂亮了!我要跟随周朝。』等到周朝衰落的时候,诸侯超越法律限度,憎恶礼制损害自己利益,就删去其中的篇章及书籍。又逢秦朝毁灭学说,因此礼乐散乱流失。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