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14|回覆: 0

[中醫入門] 歷史十大名醫――李時珍

[複製連結]
雪思凝 發表於 2009-9-9 15: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作者:  
  李時珍,字東璧,號瀕湖,湖北蘄(今湖北省蘄春縣)人,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一五一八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一五九三年)。他家世代業醫,祖父是『鈴醫』。父親名聞,號月池,是當地名醫。那時,民間醫生地位很低。李家常受官紳的欺侮。因此,父親決定讓二兒子李時珍讀書應考,以便一朝功成,出人頭地。李時珍自小體弱多病,然而性格剛直純真,對那些空洞乏味的八股文,怎麼也學不進去。自十四歲中了秀才後九年,三次到武昌考舉人,都落第了。於是,他放棄了科舉作官的打算,專心學醫,於是求父親說:『我今年二十三歲了,老是考不上,您還是讓我學醫吧!』並且表示了這樣的決心:『身如逆流船,心比鐵石堅。望父全兒志,至死不怕難。』李月池在冷酷的事實面前終於醒悟了,同意兒子的要求,並精心地教他。不幾年,李時珍果然成很有名望的醫生。大約到了三十八歲,就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太醫院是專為宮廷服務的醫療機構,當時,被一些庸醫弄得烏煙瘴氣。只任職一年,李便辭職回鄉。
  在這十幾年中,李時珍閱讀了大量古醫籍,又經過臨床實踐發現古代的本草書籍,『品數既煩,名稱多雜。或一物析為二三,或二物混為一品』(【明外史本傳】)。特別是許多毒性藥品,竟被認為可以『久服延年』,因而遺禍無窮。於是,他決心要重新編纂一部本草書籍。三十一歲那年,他就開始醞釀,為了『窮搜博採』,讀了大量參考書。家藏的書讀完了,就利用行醫的機會,向本鄉豪門大戶借。後來,進了武昌楚王府和北京太醫院,讀的書就更多,簡直成了『書迷』。他自述『長耽嗜典籍,若啖蔗飴』(【本草綱目】原序)。顧景星在【李時珍傳】裏,也贊他『讀書十年,不出戶庭,博學無所弗n』。確實如此,他不但讀了八百餘種上萬卷醫書,而且看過不少歷史、地理和文學名著,敦煌的經史巨作,他遍讀了;幾個古代偉大詩人的全集也都仔細鑽研過。他還摘錄了大量有關醫藥學的詩句。這些詩句給了他許多真實有用的醫藥學知識,幫助他糾正了前人在醫藥學上的許多謬誤。如古代醫書中,常常出現『鶩與鳧』。它們指的是什麼?是否有區別?歷代藥物學家眾說紛紜,爭論不休。李時珍摘引屈原【離騷】中的『將與雞鶩爭食乎』,『將泛乎若水中之鳧乎』兩句,指出詩人把『鶩』與『鳧』對舉並稱,就是它們不是同一種禽鳥的明證。他又根據詩中對它們不同生活環境的描繪,證明『鶩』是家鴨,『鳧』是野鴨子,藥性不同。屈原的詩賦,竟成了李時珍考證藥物名實的雄辯依據。
  在編寫【本草綱目】的過程中,最使李時珍頭痛的就是由於藥名混雜,往往弄不清藥物的形狀生長的情況。過去的本草書,雖然作了反覆的解釋,但是由於有些作者沒有深入實際進行調查研究,而是在書本上抄來抄去在『紙上猜度』,所以越解釋越糊塗,而且矛盾倍出,使人莫衷一是。例如藥物遠志,南北朝著名醫藥學家陶弘景說它是小草,象麻黃,但顏色青,開白花,宋代馬志卻認為它象大青,並責備陶弘景根本不認識遠志。又如狗脊一藥,有的說它象萆Z,有的說它象拔葜,有的又說它象貫眾,說法很不一致。類似此情況很多,李時珍不得不一次又一次擱下筆來。這些難題該怎樣解決呢?在他父親的啟示下,李時珍認識到,『讀萬卷書』固然需要,但『行萬裏路』更不可少。於是,他既『搜羅百氏』,又『採訪四方』,深入實際進行調查。
  李時珍穿上草鞋,背起藥筐,在徒弟龐憲、兒子建元的伴隨下,遠涉深山曠野,遍訪名醫宿儒,搜求民間驗方,觀察和收集藥物標本。他首先在家鄉蘄州一帶採訪。後來,他多次出外採訪。除湖廣外,還到過江西、江蘇、安徽好多地方。均州的太和山也到過。盛產藥材的江西廬山和南京的攝山、茅山、牛首山,估計也有他的足跡。後人為此寫了『遠窮僻壤之產,險探麓之華』的詩句,反映他遠途跋涉,四方採訪的生活。
  李時珍每到一地,就虛心向各式各樣的人物請求。其中有採藥的,有種田的,捕魚的,砍柴的,打獵的。熱情地幫助他了解各種各樣的藥物。
  比如芸苔,是治病常用的藥。但究竟是什麼樣的?【神農本草經】說不明白,各家注釋也搞不清楚。李時珍問一個種菜的老人,在他指點下,又察了實物,才知道芸苔,實際上就是油菜。這種植物,頭一年下種,第二年開花,種子可以榨油,於是,這種藥物,便在他的【本草綱目】中一清二楚地註解出來了。
  在四處採訪中,或在自己的藥圃裏,李時珍都非常注意觀察藥物的形態和生長情況。蘄蛇,即蘄州產的白花蛇。這種藥有醫治風痹、驚搐、癬癩等功用。李時珍早就研究它。但開始,只從蛇販子那裏觀察。內行人提醒他,那是從江南興國州山裏捕來的,不是真的蘄蛇。那麼真正蘄蛇的樣子又是怎麼樣的呢?他請教一位捕蛇的人。那人告訴他,蘄蛇牙尖有劇毒。人被咬傷,要立即截肢,否則就中毒死亡。在治療上述諸病有特效,因之非常貴重。州官逼着群眾冒着生命危險去捉,以便向皇帝進貢。蘄州那麼大,其實只有城北龍峯山上才有真正的蘄蛇。李時珍追根究底,要親眼觀察蘄蛇,於是請捕蛇人帶他上了龍峯山上。那裏有個狻猊洞,洞周圍怪石嶙峋,灌木叢生。纏繞在灌木上的石南藤,舉目皆是。蘄蛇喜歡吃石南藤的花葉,所以生活在這一帶。李時珍置危險於度外,到處尋找。在捕蛇人的幫助下,終於親眼看見了蘄蛇,並看到了捕蛇、制蛇的全過程。由於這樣深入實際調查過,後來他在【本草綱目】寫到白花蛇時,就得心應手,說得簡明準確。說蘄蛇的形態是:『龍頭虎口,黑質白花、脅有二十四個方勝文,腹有念珠斑,口有四長牙,尾上有一佛指甲,長一二分,腸形如連珠』;說蘄蛇的捕捉和製作過程是:『多在石南藤上食其花葉,人以此尋獲。先撒沙土一把,則蟠而不動,以*取之。用繩懸起,刀破腹去腸物,則反尾洗滌其腹,蓋護創爾,乃以竹支定,屈曲盤起,扎縛炕干。』同時,也搞清了蘄蛇與外地白花蛇的不同地方:『出蘄地者,雖乾枯而眼光不陷,他處者則否矣。』這樣清楚地敘述蘄蛇各種情況,當然是得力於實地調查的細緻。
  李時珍了解藥物,並不滿足於走馬看花式的調查,而是一一采視,對着實物進行比較核對。這樣弄清了不少似是而非、含混不清的藥物。用他的話來說,就是『一一采視,頗得其真』,『羅列諸品,反覆諦視』
  當時,太和山五龍宮產的『榔梅』,被道士們說成是吃了『可以長生不老的仙果』。他們每年採摘回來,進貢皇帝。官府嚴禁其他人採摘。李時珍不信道士們的鬼話,要親自采來試試,看看它究竟有什麼攻效。於是,他不顧道士們的反對,竟冒險采了一個。經研究,發現它的功效跟普通的桃子、杏子一樣,能生津止渴而已,是一種變了形的榆樹的果實,並沒有什麼特殊攻效。
  鯪鯉,即今天說的穿山甲,是常用的中藥。陶弘景說它能水陸兩棲,白天爬上岩來,張開鱗甲,裝出死了的樣子,引誘螞蟻進入甲內,再閉上鱗甲,潛入水中,然後開甲讓螞蟻浮出,再吞食。為了了解陶弘景的說法是否對頭,李時珍親自上山去觀察。並在樵夫、獵人的幫助下,捉到了一隻穿山甲。從它的胃裏剖出了一升左右的螞蟻,證實穿山甲動物這點,陶弘景是說對了。不過,從觀察中,他發現穿山甲食蟻時,是搔開蟻穴,進行舐食,而不是誘蟻入甲,下水吞食,李時珍肯定了陶弘景對的一面,糾正了其錯誤之處。
  就這樣,李時珍經過長期的艱苦的實地調查,搞清了藥物的許多疑難問題,於萬曆戊寅年(公元一五七八年)完成了【本草綱目】編寫工作。全書約有190萬字,五十二卷,載藥一千八百九十二種,新增藥物三百七十四種,載方一萬多個,附圖一千多幅,成了我國藥物學的空前巨著。其中糾正前人錯誤甚多,在動植物分類學等許多方面有突出成就,並對其他有關的學科(生物學、化學、礦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等)也做出貢獻。達爾文稱讚它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