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47|回覆: 0

[儒家學說] 劉向【新序】卷4雜事4詩解1管仲知人桓公任賢勞於求賢逸於得人仁人國寶智士國器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0-10 19:59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新序】卷4雜事4詩解1管仲知人桓公任賢勞於求賢逸於得人仁人國寶智士國器
題文詩:
管仲言於,齊桓公曰:墾田,闢田殖穀,
盡地之利,則臣不若,寧戚請置,以為田官.
登降揖讓,進退閒習,則臣不若,隰朋請置,
以為大行.蚤入晏出,犯君顏色,進諫必忠,
不重富貴,不避死亡,則臣不若,東郭牙請,
置為諫臣.決獄折中,不誣無罪,不殺無辜,
則臣不若,弦寧請置,以為大理.平原廣囿,
車不結軌,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也,
視死若歸,則臣不若,王子成甫,請署以為,
大司馬也.君如欲治,國強兵則,此五者足,
如欲霸王,夷吾在此.夫管仲能,知人桓公,
能任賢故,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
管仲之功.經有: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桓公似之.知人善任.有司請事,桓公公:
以告仲父.有司又請,桓公:以告仲父.
若是者三.在側者:一告仲父,二告仲父,
易哉為君.桓公曰吾,未得仲父,則難已得,
仲父後則,曷為不易;故王者能,勞於求賢,
逸於得人.舜舉眾賢,在位垂裳,恭己無為,
而天下治;湯用伊尹,尚,周成王任,
公,刑措不用,用眾賢故.賢者公正.
公季成謂,魏文侯曰:田子方雖,賢人然非,
有土之君,君常與之,齊禮假有,賢於子方,
者君又何,以加之焉?文侯曰如,子方者非,
成所得議;子方仁人;仁人也者,國之寶也;
智士也者,國之器也;博通士者,國之尊故,
國有仁人,群臣不爭;國有智士,則無四鄰,
諸侯之患;有博通士,人主尊固,非成所議.
公季成乃,自退於郊,三日請罪.仁者愛人.
雜事四【原文】  管仲言齊桓公曰:『夫墾田刱邑,闢田殖穀,盡地之利,則臣不若寧戚,請置以為田官。登降揖讓,進退閒習,則臣不若隰朋,請置以為大行。蚤入晏出,犯君顏色,進諫必忠,不重富貴,不避死亡,則臣不若東郭牙,請置以為諫臣。決獄折中,不誣無罪,不殺無辜,則臣不若弦寧,請置以為大理。平原廣囿,車不結軌,士不旋踵,鼓之而三軍之士,視死若歸,則臣不若王子成甫,請署以為大司馬。君如欲治國強兵,則此五子者足矣,如欲霸王,則夷吾在此。』夫管仲能知人,桓公能任賢,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不用兵車,管仲之功也。詩曰:『濟濟多士,文王以寧。』桓公其似之矣。
【注釋】出自韓非子外儲說左下-說四:
桓公問置吏於管仲,管仲曰:『辯察於辭,清潔於貨,習人情,夷吾不如弦商,請立以為大理。登降肅,以明禮待賓,臣不如隰朋,請立以為大行。墾草創邑,闢地生粟,臣不如寧戚,請以為大田。三軍既成陣,使士視死如歸,臣不如公子成父,請以為大司馬。犯顏極諫,臣不如東郭牙,請立以為諫臣。治齊,此五子足矣;將欲霸王,夷吾在此。』
【譯文】
齊桓公向管仲問設置官吏的事,管仲說;『辨別清楚訴訟雙方的言辭,廉潔不貪財物,熟悉人情世故,我比不上弦商,請您任命他為主管刑獄的官。升升降降,恭敬謙讓,用明確無誤的禮儀接待賓客,我比不上朋,請您任命他為主管禮賓的官。開墾荒地,充實城市,開闢土地,種植糧食,我比不上寧戚,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農業的官。三子軍已經擺好陣勢,便士兵視死如歸,我比不上公子成父,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軍政的宮。冒犯龍顏,極力勸諫,我比不上東郭牙,請您任命他為主管諫議的官。'治理好齊國,這五個人就夠用了;若要成就霸王之業,則有我管夷吾在這裏。』
【原文】
有司請事於桓公,桓公:『以告仲父 [389] 。』有司又請,桓公:『以告仲父。 』若是者三。在側者:『一則告仲父,二則告仲父,易哉為君。』桓公:『吾未得仲父則難, 已得仲父之後,則曷為[390] 其不易也。故王者勞於求賢,逸於得人。舜舉眾賢在位,垂衣裳,恭己[391] 無為,而天下治;湯文用伊呂[392] ,成王任周、邵[393] ,刑措[394]不用,用眾賢故也。』
【注釋】
[389]仲父:春秋時齊桓公尊管仲為仲父。仲者,管夷吾的字;父者,事之如父。
[390]曷為: 為何;為什麼。
[391]恭己:恭謹以律己。
[392]伊呂:商伊尹輔商湯,西周呂尚佐周武王,皆有大功,後因並稱伊呂,泛指輔弼重臣。
[393]周邵:周成王時共同輔政的周公旦和召公奭的並稱。兩人分陝而治,皆有美政。
[394]刑措:亦作『刑錯』、『刑厝』,置刑法而不用。
【譯文】
有關官員向齊桓公請示一件事情,桓公說:『 將此事報告給仲父。』官吏又有人來請示,桓公還是說:『 將此事報告給仲父』。這樣的請示與回答一連三次。在桓公身邊侍侯的人說:『一次是'報告給仲父」,二次還是'報告給仲父」 ,當個國君也太容易啦!』桓公說:『我沒 有得到仲父輔佐以前是很難,現在有了仲父之後,怎麼能不容易呢?』所以說,當君主的人尋求賢才是辛勞的,得到了賢才就輕鬆了。大舜舉用了很多賢能的人,使他們各得其位,自己垂衣正身,恭謹律己,凡事不用親為,就使得天下太平。商朝的湯王、周朝的文王重用伊尹、呂尚,周成王重用周公、邵公,結果刑法擺在那裏都用不上,這是因為重用那些賢士的緣故啊。
【原文】
公季成[395] 謂魏文侯日:『田子方[396] 雖賢人,然而非有土君也。君常與之齊禮,假有賢於子方者,君有何以加之?』文侯日:『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議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國之寶也;智士也者,國之器也;博通[397] 之士也者,國之尊也。故國有仁人,則群臣不爭;國有智士,則無四鄰諸侯之患;國有博通之士,則人主尊。固非成之所得議也。』公季成自退於郊。

【注釋】
[395]公季成:即魏成,又稱魏成子、樓季,中國戰國時期魏國政治人物,魏文侯的弟弟,魏駒之子。事見【呂氏春秋】【新序 ●雜事第四】。
[396]田子方:姓田,名無擇,字子方,魏國人,是孔子弟子子貢的學生,道德學問聞名於諸候,魏文侯慕名聘他為
師,執禮甚恭。
[397]博通:廣泛地通曉,具備各種知識。
【譯文】

魏成子對魏文侯說:『田子方雖然是一位賢人,但並不是擁有封地的君王,國君您卻常常以對待君王的禮節對待他,假如以後遇到一位比田子方更賢能的人,那您又要怎樣去對待他呢?』文侯說:『 像田子方這樣的人,可不是季成你能隨意評論的。田子方是一個有仁德的人,而有仁德的人是國家的珍寶;有才智的人是國家的重器;博通的人是國家所尊貴的。因此,國中有仁者,那麼群臣們就不會爭權奪利:國家有智士,那麼國家就沒有四鄰諸侯侵擾的擔憂;國家有博通的人,那麼國君就會受到尊崇。這不是你季成所能議論的。』魏成子就自覺地離開了都城。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