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回復: 0

[農家] 【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1田制门诗解1田制门1耤田1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8-22 21:15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王祯农书】农器图谱集1田制门诗解1田制门1耤田1
题文诗农器图谱,首以田制,命篇何也?盖器非田.
不作田亦,非器不成;周礼遂人:治野以土,
宜教甿稼,穑而后以,时器劝甿,命篇之义,
遵所自也.禹别九州,其田壤法,固多不同,
稷教五谷,树艺之方,亦随以异,故皆以人,
力器用所,成者书之,各有科,用列诸篇,
之右篇目,特以耤田,为冠示劝,天下农然,
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乃以授时,图正之庶,
耕殖者无,先后之失.耤田天子,亲耕之田;
古者耤田,千亩天子,亲耕用供,郊庙齍盛,
躬劝天下,之农耤之,言借王一,耕之庶人,
耘耔终之,谓借民力,成之诗经:曰春耤田,
而祈社稷;礼月令曰:孟春之月,天子元日,
谓上辛日,郊祭天也.祈谷上帝,乃择元辰;
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叅保介,之御间帅,
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
三公五推,卿侯九推,,爵于太寝,
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为帝,命曰劳酒.
周礼内宰,命皇,帅六宫人,生穜稑种,
以献于王,使后宫蔵,种又生之;天官甸师:
掌帅其属,而耕王耤,以时入之,以供齍盛.
【原文】
田制门  农器图谱首以田制命篇者何也盖器非田不作田非器不成周礼遂人凡治野以土宜教甿稼穑而后以时器劝甿命篇之义遵所自也夫禹别九州其田壤之法固多不同而稷教五谷则树艺之方亦随以异故皆以人力器用所成者书之各有科用列诸篇之右其篇目特以耤田为冠示劝天下之农也然虽有镃基不如待时乃以授时图正之庶耕殖者无先后之失云
【注释】
1在古籍中常用来指农村居民。甿méng<名>古指农村居民。甿,田民也。从田,亡声
2耤,jí,jiè。字从耒,从昔,昔亦声。『昔』意为『往昔的』、『古昔的』、『从前的』。『耒』指『耒耜』,耕种的木制农具。『耒』与『昔』联合起来表示『用耒耜以古法耕种』。
31).古代盛谷物的祭器。亦指盛祀谷于器。 2).通『粢』。稷;也用为谷物的总称。
【农器图谱】开头以『田制』名篇,为什么呢?因为没有田就不会制造农器,种田没有农器也不行。【周礼●遂人】说:凡是治理田野,『以土地所宜教导农民种庄稼』,而后『用耒耜等农具劝督农民耕作』。本篇就是遵循这[先田后器]的意思而列为首篇的。自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那时按各州土壤的肥瘦而定赋税的等级,多有不同,而后稷教导人民种五谷,共种艺的方法,也随地而异;所以本书把各地人力所用的器具都记录下来,共器具各有不同类别,分别列在各篇之下。而本篇特别以『猎田』为首,表示给天下农民作为倡导。不过『虽有锄头,不如趁时』,所以用【授时图】来厘定农时,庶几使庄稼人不致有过早过晚的失识。
【原文】

  耤田,天子亲耕之田也古者耤田千亩天子亲耕用供郊庙齍【音粢】盛【平声】躬劝天下之农耤之言借也王一耕之庶人耘耔以终之谓借民力成之也:『春耤田而祈社稷』;礼月令:『孟春之月天子乃以元日【谓上辛郊祭天也】祈谷于上帝乃择元辰【郊后吉辰也】天子亲载耒耜措之于叅保介【保介车右人君之车必使勇士衣甲居右而参乘以备非常也】之御间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耤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执爵于太寝三公九卿诸侯大夫皆御命曰劳【去声】酒』。周礼内宰诏:『后帅六宫之人生穜稑之种以献于王』,使后宫蔵种而又生之天官甸师:『掌帅其属【府史胥徒也】而耕王耤以时入之以供齍【音粢】盛【平声】』。
【注释】

①古代君王乘车,车上各人的位置是:架车人在中间:护卫武土戎装在冶边,在战车叫『车右",在平时叫『参(骖)乘』,即陪乘;君王在左边。现在带的未耜放在驾车人和陪乘武土之间,不放在君王身边,解经者说只是举行推耕仪式,并不是真正去翻地。
【译文】

田是天子亲耕的田。古时梏田千亩,天子亲耕,以其所产作为祭天、祭祖的祭品,从而亲自劝导天下农民。『猎的意思是'借」,君王推耕一次,农民继续耕种到完功。』是说借助民力完成的意思。【诗(经)】说: 『春耕楷田,祈祷社神和稷神。』【礼记.月令>】说:『正月,..天子择吉日,(是说第一个辛日,在南郊祭天.)祭祀上帝祈祷丰年。又择吉日,(祭祀天后的吉日).天子亲自载着耒耜,放在陪乘保介(保介,即车右武士。君主的牟,必须使武士披着皑甲在车有陪乘,以别不测)和驾御人之间四,率领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田亲自推耕。天子三推[起土],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从耤田回来,在君王处理政事的大寝宴饮,三公、九卿、诸侯、大夫都作陪,名为慰劳酒。』【周礼●内宰】:『诏命皇后率领六宫妃嫔,把保藏着的早熟晚熟的好种子,献给国王。』使后宫保藏种子,不让郁坏而能生长。【周礼.天官●甸师】:『掌管率领所属,(府史、胥、徒).耕种君王糟田,按时收获,以供祭祀的祭品。』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