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97|回复: 0

[儒家文化] ‘谨慎治丧’,首以哀戚为本!

[复制链接]
刘余莉 发表于 2023-8-4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孔安国在《论语讲要》中注:“慎终者,丧尽其哀。追远者,祭尽其敬。君能行此二者,民化其德,皆归于厚矣。”这几句话我们一句一句来看。

慎终者,丧尽其哀”,这里边的“慎”,是谨慎的意思,“终”是寿终。古人曰:“老死曰终”,也就是说一个人在人生半路没有活下去叫夭折,不叫“终”。《礼记》也说:“君子喻终,小人喻死”,一个有德行、对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过世的时候才称为“终”,这个“终”有功德圆满的意思。小人就是指德学都不具足的人,他们的过世就叫死。

父母寿终时,须依丧礼,谨慎治理丧事。父母之丧,以哀戚为重。故孔安国云,‘丧尽其哀’。”那么这里就谈到了父母过世、寿终的时候,要谨慎地办理丧事。

“谨慎治丧”有两点需要注意:第一就是要以哀戚为本,孔子曾经说“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礼在古代有很多种,有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那么礼“与其奢也,宁俭”,他把这个“礼”提出来,和后面的“丧”相对应,显然是指丧礼以外的其他礼,就是举办这些礼的时候与其搞得很奢华、很浪费,宁愿节俭。“丧,与其易也,宁戚”,这个“易”就是和意的意思,和顺而有条理。也就是说在丧礼之时,把事情办得很和顺、很有条理、面面俱到,还不如以哀戚为本,这才是抓到了根本。

在《吕氏春秋》上,对于丧礼的来源有这样一段阐述,它说孝子尊重自己的父母,当然也包括父母疼爱子女,这种情意甚于肌肤之痛,所以当父母过世的时候,也包括儿女过世的时候,自己所敬重的、所疼爱的人死后如果被抛弃于沟壑,按人的感情都是不忍心的,所以才有了安葬死者的礼仪。“葬”就是藏起来的意思,这是孝顺父母的儿女应该慎重的。这是告诉我们,“丧礼”是出自孝子敬爱父母的一片心,并不只是外在的礼仪,所以应该以哀戚为重。历史上有很多孝子,在父母过世的时候,就发自内心地悲伤,非常地感人。比如《群书治要·晋书》就记载着孝子吴隐之的故事。

吴隐之早年父亲过世了,他就和母亲两个人相依为命,他对母亲,非常地恭敬、谨慎,而且特别注重和颜悦色地孝敬母亲。当他母亲过世的时候,吴隐之非常悲伤,哭得几乎丢了命。他的邻居是韩康伯,韩康伯的母亲是一位很贤明的老人,每一次听到吴隐之服丧哭泣的时候,她本来要吃饭,这时就放下筷子和这个孝子一起哭泣;每当自己要织布的时候,听到了吴隐之悲伤的哭声,她也放下梭子和他一同哭泣。她对自己的儿子韩康伯说:“如果你以后做了官,一定要选拔像吴隐之这样孝顺的人。”后来果然韩康伯到吏部去做官,他就依从他母亲的吩咐,把吴隐之提拔起来了。

吴隐之被提拔后,成为清廉的官吏,被封为龙骧将军、广州刺史。他去广州赴任的过程中,听说在广州的北边有一个泉水叫“贪泉”,父老乡亲都说如果有人喝了这个泉里的水,即使是清廉的官吏也会变得贪婪。吴隐之到广州赴任的时候,首先就到贪泉舀一口水喝了下去,并且赋诗一首:“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我听说古人说,这里边的水只要喝一口,即使廉洁的人也会改变廉洁的作风,成为贪官。试想让伯夷、叔齐这样廉洁的、有操守的人饮了这贪泉的水,我想他们终究不会改变他们廉洁的节操。从此以后,他更加重视道德、注重操守,非常地廉洁,南方没有受过伦理道德教化的蛮夷之地,也受到了他的感化。

当时的皇帝是晋安帝,听说了这件事,就下诏书嘉奖吴隐之。在诏书中这样写道:“广州刺史吴隐之孝心过人,处在可以贪得的官位上,却是非常清廉。他把自己的俸禄平均分给九族的亲属,即使家庭很富裕,家人仍然很节俭,穿着粗布的衣服,力戒奢侈、务求俭约。朕觉得这样的作风,应该受到嘉奖,所以可以把他晋号前将军,赐钱五十万,赐谷千斛。”

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就可以看到,古代的读书人确实能够做到“慎终”,到母亲过世的时候哀泣得几乎丧失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发自于内心的对母亲的怀念。所以这就是告诉我们,“谨慎治丧”首先以哀戚为本。

摘自《群书治要·论语讲记》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