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14|回覆: 0

[儒家文化]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

[複製鏈接]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23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與朋友相交往,你言語做事都很守信,才能夠受到朋友的信賴

與朋友相交往,你言語做事都很守信,才能夠受到朋友的信賴

子夏曰:『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這個我們講得也比較多了,在這裡我們再舉幾個例子。漢代的張劭和範式是朋友,他們同在太學讀書,感情很好,讀書完了之後,各自拜別,要回自己的家鄉,他們就約定在兩年後的今天,範式要去拜訪張劭。

兩年之後,張劭就對母親說:『今天我有一個朋友範式要來拜訪我,要多準備一些飯菜來招待。』這位母親就說:『那是兩年前的約定,而且我們的兩家,相隔千里之遙,他會不會來啊?』張劭就說:『我這個朋友,非常誠信,他一定會來的。』母親看他說得這麼肯定,就準備好飯菜,後來範式果然來到了。他們兩個朋友之間這樣地講求信用,感情也會越來越深,交情也會越來越好。像我們古人這種誠信的故事可以說是數不勝數。

比如春秋戰國的季札,季札是吳國的公子,他要去出使魯國,在途中路過徐國。徐國國君就宴請他,招待他,在吃飯的過程中,徐國國君的眼睛就盯着他身上的配劍看,配劍是出使別國的信物。古人說:『視思明,聽思聰。』季札一看,就明白徐國國君的心意了,他心裡想:『等我完成了出使任務從魯國再返回來,路過徐國的途中,我就把這劍贈送給徐國的國君。』他這樣想了一下然後就去出使魯國了,在完成出使任務回來的路上,又路過徐國,才知道徐國的國君已經過世了。但是,季札仍然信守承諾,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把劍就掛在他墓前的樹上。

他隨從的人員看了就感覺到很奇怪,說:『公子啊,這句話您沒有說出來,又沒有答應要把這個劍贈送給徐國的國君,你又何必如此呢?再說,即使你答應過他了,他現在都已經過世了,你又何必這樣做呢?』季札回答:『雖然徐國的國君過世了,但是我心已經許諾了,我不能夠違背自己的心意。』於是堅持把這劍掛在了樹上,送給徐國的國君。

中國古人的這種誠信確實不僅僅是對自己說出來的言語信守承諾,就是連自己心裡許下的諾言,沒有說出來的,別人不知道的,他都能夠信守承諾,信都達到了這種程度。

與朋友交,言而有信』,與朋友相交往,你言語做事都很守信,才能夠受到朋友的信賴,在社會上處事待人接物才會事事順利。

摘自【群書治要·論語講記】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