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23|回覆: 0

[儒家文化] 先體會耕耘收穫的艱難,才懂得成果來之不易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7-9 17: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稼穡,農夫之艱難事

稼穡,農夫之艱難事

周公曰:『烏乎!君子所其無逸。嘆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無逸豫也。君子且猶然,況王者乎。先知稼穡之艱難,乃逸,則知小人之依。稼穡,農夫之艱難事,先知之,乃謀逸豫,則知小民所依怙。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所,處所,蔡沈【書集傳】:『君子以無逸為所,動靜食息無不在是焉。』稼穡,種穀為稼,收穫為穡。依,蔡沈【書集傳】:『依者,指稼穡而言。』周公說:『嗚呼!君子以無逸為居所呀。嘆美君子之道,所在念德,其無逸豫也。君子且猶然,況王者乎。讚嘆君子之道,以念德為居所,是沒有安逸享樂的。君子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君王呢?先知道耕耘收穫的艱難,然後才能安逸。這樣就能知道民眾所依靠的就是稼穡呀。稼穡,農夫之艱難事,先知之,乃謀逸豫,則知小民所依怙。耕耘收穫是農夫的艱難之事,先知道這些,然後才謀求安樂,就知道天下民眾所依賴的就是稼穡。

現在很多人都住在城市,而且農業現代化發展迅速,很多年輕人已經體會不到農民耕種的辛苦。【漢書】中記載,晁錯曾經描寫農民的生活:農夫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砍伐薪柴,非常辛苦,還要服徭役;春天不能避開風塵,夏天不能避開暑熱,秋天不能避開陰雨,冬天不能避開寒凍,一年四季沒有一日可以休息;私下裏還有送往迎來、弔問死者、探問疾病、養育孤兒、撫育子孫等事,其中包含了多少的辛苦。另外,自然災害、暴虐的政治、賦斂的不適時,朝令夕改也會加到農民的身上。農民所擁有的東西,因為市場上太多了,不得不半價出售,而自己缺乏的東西,可能要用兩倍的代價來獲取。結果很多人賣了田地、住宅,甚至兒孫償還債務。這就是農夫的生活。

所以,晁錯希望在位者能夠體會農夫耕種收穫的辛勞,才懂得農民的勞動成果來之不易,懂得珍惜感恩,避免過分放逸、享樂。【群書治要·漢書】中記載,賈誼說:『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飢;一女不織,或受之寒。』古人曾經說過,一個農夫不耕作,就會有人挨餓;一個婦女不織布,就會有人受凍。『生之有時,而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屈』在這裏念『絕』,盡。萬物的生長都有時節,但如果使用沒有節制,物資勢必會用盡。『古之治天下,至纖至悉也,故其蓄積足恃。』『恃』,依靠。古代治理天下非常細緻周詳,所以國家有足夠的積蓄可以依靠。現在的人,背離農業而趨向商業,不勞而食的人越來越多,這是天下的大害。奢侈浪費的風氣日益嚴重,這是國家的大禍。這是賈誼勸漢文帝要重視農業,而不能過分重視商業。

【群書治要·政要論】中也說:『服一彩,則念女功之勞。』穿一件絲織品就想到織女的辛勞。『御一谷,則恤農夫之勤』,進用一粒糧食,也要體恤農夫勞作的勤苦。做君主的應該念念體恤百姓的不容易,雖然身居高位,也不能因為過分享樂而奢侈浪費。君主奢侈浪費,就一定會想方設法地盤剝百姓,搜刮民脂民膏,這樣才能滿足自己不斷膨脹的欲望,結果就會激起民憤。所以,君主應該節制自己的欲望而使民眾富裕。

唐太宗就秉持了節慾而富民的理念。【貞觀政要·論君道】中記載,唐太宗說:『為君之道,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自身,猶割股啖腹,腹飽而自斃。為君之道,必須先使百姓能夠生存,安居樂業。如果損害百姓的利益來奉養自身,這就像割大腿上的肉來填飽肚子一樣,肚子確實飽了,但是終究會亡身。

很多人會說,現在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不需要講節儉了,實際上並非如此。歷史上,日本經常來中國學習中國文化,所以日本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非常深遠,而且這種影響至今仍然滲透在日本的企業文化中。

日本松下幸之助創辦了松下商學院,培養高管,日本是如何培養這些後繼的人才呢?他們從古聖先賢的教誨中汲取經驗。有一篇文章叫【松下商學院的一天】,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七點十分開始早飯,用餐前全體學員正襟危坐、雙手合十,口中念誦這些話語:

第一句話:『此膳耗費多少勞力。』看似一碗普通的飯端到面前,實際上有很多人的汗水在其中。農民要把種子播撒在大地上,辛勤地耕耘,施肥澆水,到秋天的時候才會有收穫。在收穫時要脫殼等過程中又浪費了很多,然後把它們送到超市。超市買回來,擺到貨架上。廚師或採購人員把它們買回來。做飯的人把它們洗乾淨,放到鍋裏蒸,又有服務人員把它們端到我們面前。所以,一碗飯看似很簡單,但其實有很多人的汗水在其中,怎麼可以隨便浪費?古人有句話說:『擇菜不留青,勝似誦藏經。』擇菜的時候,凡是好的菜葉不要隨意浪費,看到有菜葉掉在地上都要撿起來,即使是一片菜葉也不能輕易浪費。說明這種人懂得感恩、惜福。能做到這一點,勝似誦藏經。但是現在人體會到了嗎?白花花的饅頭、米飯扔得到處都是,浪費非常嚴重,這都是在浪費自己的福分。

第二句話:『自己是否具有享用此膳之功德。』想一想自己一天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是不是對國家、人民、民族有貢獻,有沒有功德來享用這一碗飯,是不是吃得心安理得。

第三句話:『以清心寡欲為宗。』吃飯不是為了貪圖口味,而是為了有更好的體力,讓自己往明明德的方向努力,所以不敢驕奢淫逸,放縱而沒有止境。

第四句話:『為走人之正享用此膳。』吃這頓飯的目的是走人間正道。吃完飯之後,還要雙手合十,誦念:『願此功德,廣播天下。吾與眾生,共成道業』。

這就是【松下商學院的一天】描述的學員們在用餐前後的情景,人們看過之後,就知道日本學習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寺院的齋堂叫做『五觀堂』,是要觀想五條,而這五條和松下商學院學員念誦的話基本對應,說明日本把這種節儉惜福的理念和傳統學到了,並且運用在企業培訓之中。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