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81|回復: 0

[儒家文化] 选拔人才要依此『四慎』、『八征』

[複製鏈接]
刘余莉 發表於 2023-7-7 1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兵不可任非其才也

兵不可任非其才也

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言服不可加非其人,兵不可任非其才也。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弗休言王戒慎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

出自〖群书治要〗卷二〖尚书〗。

笥,盛衣服的器具。官服存放在竹箱里,不要轻易授人;用兵之前要先省察将帅自身,不可轻易委任。言服不可加非其人,兵不可任非其才也。说的是官服不可给德行不合适的人,军队不可任用不合适的人才。

〖群书治要·管子〗中提出君主在选拔官员时,要秉持四种谨慎的原则,称为『四慎』。

君之所慎者四:一曰大德不至仁,不可授国柄。一个人虽然崇尚道德、标榜道德,但没有仁爱、同情、恻隐之心,就不能轻易把管理国家的权柄交给这种人。为什么?因为他握有生杀大权,却没有仁慈之心,可能会非常苛刻、暴虐,导致民心背离、怨恨。这句话对国家选拔、任用人才非常有帮助。

〖孟子〗中也说:『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应该把有仁德之心的人选拔在领导的位置。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却高高在上,就等于把他的过恶散播给更广大的民众;一个人没有仁德之心却处在重要的位置,他就会用这个位置残暴地对待人民,甚至做出违背人权的事。

二曰见贤不能让,不可与尊位。』看到有贤德的人,甚至比他更优秀的人,不能把位置推让给别人,说明这个人存有私心,甚至私心很重,也不可以把高位授予这种人。

三曰罚避亲贵,不可使主兵。』亲属和有权贵的人违反法纪,不给以刑罚的处分,这就叫做『罚避亲贵』。当进行处罚时,如果这个人和他有亲属关系,或者关系很密切,或是权贵之人,他就法外开恩,这种人不能当将军。因为他有偏私之心,不能赏罚公平,这就不能起到激励的作用。有偏私就会导致属下的不平,不平积累多了会产生怨气,怨气再上升就变成恨。他不仅不能服众,将士们也不能同心协力,甚至会在内部起内讧纷争,很难打胜仗。

四曰不好本事,不务地利,而轻赋敛,不可与都邑。』中国古代以农业为本,把农业称为本业,商业称为末业,包括现代也都应以农业为本,因为『民以食为天』。但是一个人不重视农业生产,不重视因地制宜发挥有利的土地条件,而轻易征收赋敛,这种人不可以做治理都邑的地方官。

这四种考虑是安危的根本,所以称为『四慎』,在选拔官员时必须要慎重考虑。

为干戈省厥躬』,用兵之前要省察将帅自身,不可轻易委任。也就是说军队任用将帅不能『任非其人』,选择不合适的人。

先拔人才

先拔人才

〖群书治要·六韬〗记载,周武王问姜太公:『君王起兵时,想选拔英雄,对将士的才能高下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太公说:『有八种考验的方法。』考察一个人是否胜任将领,可以从八个方面考察,也叫做『八征』。

一曰问之以言,观其辞』,向他提出问题,观察他的言辞是否条理分明,有理有据,以及他的知识面是否广博、对问题认识是否透彻等。观察人是不是有逻辑性、有条理,主要看他的言语。

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向他追问到底,观察是否有能力应变。有的人就书本上的问题可以回答得很好,但是再让他用理论问题分析现实,可能就答不上来。说明他的应变能力比较差。

三曰与之间谍,以观其诚』,用间谍考察他,观察是否忠诚不二。

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明知故问,观察他的回答是否有隐瞒或夸张之处,借此观察他的品德如何。

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贪』,『贪』也写作『廉』,让他有得财的机会或支配钱财的机会,观察他是否廉洁。

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用女色试探,观察他的操守如何。

七曰告之以难,观其勇』,把危难的情形告诉他,或者说这件事很困难、不容易做成,观察他是否勇敢,有没有勇气担当。

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让他喝醉酒,观察酒后是否失言、失态。很多人平时温文尔雅,说话有条不紊,但是喝几杯酒后就失去了威仪,话也多了,没有分寸,嬉笑怒骂都来了,这种人去当将军也会误事。

八征皆备,则贤不肖别矣』,把这八种检验方法都用上,一个人的贤明与否就能分辨出来。古人任用将领,观察得非常全面,包括能否在财色名利的诱惑面前如如不动、把持自己,都要预先考察,否则就不能委以重任。

王惟戒兹!允兹克明,乃罔弗休。言王戒慎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

允,信。罔,无。休,美。君王戒慎上述这四件事,也就是『惟口起羞,惟甲胄起戎,惟衣裳在笥,惟干戈省厥躬』,口出教令一定要谨慎,不要轻易用兵,不能授予不合适的人官职,不能选任不合适的将士。确实能明了这些道理,就没有不美善的。言王戒慎四惟之事,信能明,政乃无不美也。说的是君王警戒谨慎四惟之事,确实能明了,政事就没有不好的。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