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33|回覆: 0

[儒家文化] 如何才能日新其德而不隨波逐流?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9 12: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如何才能日新其德而不隨波逐流?

如何才能日新其德而不隨波逐流?

今嗣王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其命,王命也。新其德,戒勿怠也。終始惟一,時乃日新。言德行終始不衰殺,是乃日新之義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服,孔安國傳解釋爲『行』的意思。殺,衰。現在,君王您剛剛奉行天命,應當更新德行。其命,王命也。新其德,戒勿怠也。其命,就是帝王的使命。更新自己的德行,不要懈怠。始終如一、堅持不懈,才是日新其德的真義。言德行終始不衰殺,是乃日新之義也。說的是德行始終不衰減,這便是『日新又新』的真義所在。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湯王洗臉的盆上刻的一句銘文,每每在洗臉時提醒自己,就像洗去臉上的污垢一樣,洗去自己德行上有害的東西,日新其德,每天都要有改進。

如何才能日新其德而不隨波逐流?有一篇題目爲【兩隻狼的交戰】文章:一位年邁的北美切羅基人教導孫子們人生的真諦,他說:『在我的內心深處,一直進行著一場鏖戰。交戰是在兩隻狼之間展開的。一隻狼是惡的,它代表恐懼、生氣、悲傷、悔恨、貪婪、傲慢、自憐、怨恨、自卑、謊言、妄自尊大、自私和不忠;另一隻狼是善的,它代表喜悅、寧靜、謙遜、仁慈、寬容、友誼、同情、慷慨、真理和忠貞。同樣,交戰也發生在你們的內心深處,在所有人內心深處。』聽完他的話,孩子們靜默不語,若有所思。過了片刻,其中一個孩子問:『那麼哪一隻狼能獲勝?』飽經世事的老者回答:『你餵給它食物的那一隻。』

對人而言,自己經常接觸什麼樣的人,就會受到什麼樣的薰習,成爲什麼樣的人,這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每天親近經典,用古聖先賢的榜樣期許自己、要求自己,就不容易退心;如果一天不親近經典,一天不聽經、不講學,很多習氣就會自然地冒出來。古人說:『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古時候,人人都學聖賢經典,社會氛圍是仁、義、禮、智、信,在那時還『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而現在社會,聖賢經典幾乎沒有人講,整個社會都追求財色名利,到處充斥著五欲六塵的誘惑,在這種環境下,只要一日不讀書,保證是面目可憎。所以,薰習經典很重要。

孔子一直深入研究【易經】,聖人讀【易】,韋編三絕。可見,這本書翻了很多次,連綁書的牛皮帶都斷了。孔子是聖人,還要用很多時間讀【易經】,學習聖賢經典,更何況凡夫呢?所以要深入經典,契入聖賢,就要下更大的功夫。特別是年輕人不能蹉跎歲月,要一門深入,長時熏修,不能止息。

【中庸】說:『至誠無息』。爲什麼要強調無息?就是沒有止息。【中庸】把『無息』的意義、作用講得非常清楚。

不息則久』,『久』是長久。沒有止息、沒有休息地堅持下去就能長久。假如做一件事情,做了之後就停止,這不算長久。長久是一直做下去,不要停止,這就是不息。爲什麼不能停止?因爲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須要有耐心、恆心,一直做下去。做久了效果就出現,這就是『久則征』。『征』是效驗的意思,有效果來驗收。『征』是徵候,有效果表現出來了就有現象,那就是徵候,說明事情能夠有成就。

比如做飯,把生米放進水裡之後,在鍋里煮。米和水不是一放到鍋里立刻煮熟,而是要經過一段時間讓水先煮開,溫度持續上升,把米漸漸煮軟,由生轉熟。假如把米剛放進鍋里幾分鐘,再拿出來看,這就叫做『息』,止息就不能煮熟。所以,『不息則久』,要一直煮到熟,煮成飯的時候就有『征』。不需要打開鍋蓋看,煮到一定時間就可以聞到米飯煮熟的香味,這就叫做『徵候』。煮飯是如此,做任何事情都是如此。不止息、有恆心地堅持一段時間後,就有徵候、有效驗。

征則悠遠』,因爲有效驗之後信心增長,知道所下的功夫是正確的。比如,人走路,看到路標就有信心一直往前走,這就是『悠遠』。學道的目的是成聖成賢,要走很長的路。在剛開始用功時,不能間斷,能夠不間斷地用功,效驗就出來了。有效驗的時候,就會堅持在修道的路上一直走下去,直至成聖成賢。

在剛開始用功修行時,要經常省察自己的功夫是否正確。怎麼省察?開始用功學習時,心裡感覺很快樂,比一般世間人處事待人更有智慧,而不是煩惱重重,理得心安,感覺到輕安,對待一切人都用和氣的態度,效驗就出來了,這就是修道人修行得力的徵候。雖然在修道,但一遇到事情,心裡起嗔恨,還有煩惱,不是爲這件事煩惱就是爲那件事煩惱,或者聽別人說自己壞話、毀謗自己,心裡就不高興、起煩惱,甚至生氣,這都說明自己的功夫用得不好,需要很快地調整。怎麼調整?反省自己學的方法對不對?是不是在學習的中間有懈怠,使得心思又回到沒有學道之前,和一般人的心思、處事待人的方法一樣了?

學道人的心思是什麼?【中庸】說:『致中和』。什麼是『中』?『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喜怒哀樂愛惡懼七情都沒有發出來的狀態稱爲『中』,這很難被一般人所理解,『我又不是石頭,怎麼沒有喜怒哀樂愛惡懼呢?』那麼就退而求其次,『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喜怒哀樂愛惡懼都發出來了,但是沒有過分,都符合禮的節度,這種狀態就叫做『和』。所以,有功夫控制住,不能讓它繼續,要有節制,就像古人所說的『欲而不貪』。自己在家也好,在社會也好,只要與別人交往就會有喜怒哀樂,時而傲慢嫉妒,時而生氣嗔恨,自己還是控制不住,這就談不上『和』。比如,別人讚嘆幾句,自己就喜形於色;別人挖苦、批評幾句,或者表示不理睬,自己心裡就很難過、不高興,做不到『八風吹不動』,說明功夫不得力。所以,要在這些方面時刻檢查自己是否確實做到『中和』。

一般人做不到『中』,那就要努力做到和氣待人,包括自己的存心一定要和氣,與任何人相處都要和諧。最初可能是勉強,勉爲其難,慢慢地由勉強做到自然,這就是『征』。徵候出現就能夠『悠遠』,這條路就可以一直走下去,直到聖人的境界。這是用修道來比喻。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