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254|回覆: 0

[儒家文化] 周武王的十位治國賢臣

[複製連結]
劉余莉 發表於 2023-6-28 21:0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周武王的十位治國賢臣

周武王的十位治國賢臣

受有億兆夷人,離心離德;平人,凡人也。雖多而執心用德不同也。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也。今朕必往。百姓廩廩,若崩厥角。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也。烏乎!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汝同心立功,則能長世以安也。

出自【群書治要】卷二【尚書】。

夷,平。予,代表周家。亂,理的意思,音樂的『亂』就是音樂最後的合奏樂章,所以亂在這裏當治理的意思。商王受有億萬臣民,離心離德。平人,凡人也。雖多而執心用德不同也。平人,普通人的意思。人數雖多,但心思和德行都不一致。我有善於治國的賢臣十人,同心同德。我治理之臣雖少,而心德同也。我的治理之臣雖少,但是他們心裏所想的和德行都相同。亂臣十人,【論語集結】馬融註:『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和文母。

第一位是周公旦,姓姬,名旦,即周公。周公制禮作樂,對國家的貢獻很大。周公的封地在魯國。當周公的兒子要去魯國赴任時,周公再三叮嚀:『我是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我的位置在天下應該說不是很低賤的,是很尊貴的了,但是我還不敢以自己的權勢驕慢人。』周公做輔政大臣時,做到『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周公在洗頭髮時,有賢德的人來提建議,周公不能讓賢才等候,古人的頭髮很長,周公就把頭髮盤起來接見賢才。結果在洗頭髮的過程中多次被打斷。古人吃飯的時候有肉乾,比較硬,很難嚼,在吃飯時突然有人來提建議,周公也不能讓賢才等候,就把肉乾先吐出來放在一邊,馬上去接見賢才。結果吃一頓飯的時候也被多次打斷。可見,周公勤政愛民,而且對賢才非常禮遇、尊重,所以天下的賢才都願意到周國任職。

第二位是召公奭,姓姬,名奭,武王、周公同父異母的弟弟,曾輔佐周武王滅掉商朝。【詩經】中,【周南】是記錄周公在南方治理國家時的業績及當時地區的詩歌,而【召南】是記錄召公治理地區的詩歌。

第三位是太公望,即姜子牙。這也是歷史上享有盛名的人物,曾輔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姜子牙的封地在齊。

第四位是畢公,姬姓,畢氏,名高,周文王的庶子,周武王同父異母的弟弟,也是一位賢者。在周成王的時候,他是天子三公之一,所以稱畢公。畢公高的公,並不是爵位,而是三公的公。

第五位是榮公,周武王的臣子,也是三公之一。

第六位到第九位,即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被稱為『文王四友』,周文王最親信的四位大臣。閎夭與散宜生、太顛共同輔佐西伯姬昌,也就是周文王做西伯侯的時候,他們就已經輔佐。西伯被商紂王囚禁時,閎夭和眾人設計,獻給商紂王美女和寶物,才把西伯昌營救出來,後來又輔佐周武王滅了商朝。

南宮适曾大力幫助周文王興國,文王過世後又幫助武王打天下,立下很大的功勞。在武王建立西周王朝後,任命南宮适把商紂王搜刮百姓財物建立的鹿台拆掉,並把鹿台的財物分給貧苦百姓,又讓南宮适把商紂王的糧倉打開,將糧食分給受飢的庶民們。

第十位是文母。古代的註解有的認為是武王的母親太姒,有的認為是武王的妻子邑姜,但是根據武王的這句話『余有亂臣十人』,說明文母也是武王的臣子之一,所以不應該是其母親,認為是邑姜更符合君臣之義。

【大戴禮記·保傅】中記載,『周后妃任成王於身』,『周后妃』即邑姜。『任』,指懷孕的時候。邑姜在懷成王時是怎麼做的?『立而不跂』,『跂』,【說文】解釋為『立不正』,站立的時候不端正,偏在一邊。邑姜站着的時候一定是非常端正,不會偏在一邊。『坐而不差』,坐的時候不會兩腳岔開,也不會歪歪斜斜。『獨處而不倨』,即使一個人獨居時,沒有人看到的時候,也不會伸開腳坐着。說明邑姜對自己的修身非常嚴格,確實做到了慎獨。『雖怒而不詈』,即使生氣了也不會罵人說髒話,這就是邑姜懷成王時進行的胎教。周朝能夠享國八百載,和周朝的三位女聖人密不可分,她們在懷孕時就非常重視胎教。正因為有聖賢的母親,才有聖賢的兒孫。

今朕必往。百姓廩廩,若崩厥角。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也。

如今我一定前往伐紂。殷商的百姓危懼難安,好像崩摧額角一樣。言民畏紂之虐,危懼不安,若崩摧其角,無所容頭也。說的是人民害怕紂王的殘虐,危懼不安,就像崩摧額頭,沒有地方可容下這顆頭顱。

烏乎!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汝同心立功,則能長世以安也。

嗚呼!你們要同心同德,建立功業,這樣才能長治久安。汝同心立功,則能長世以安也。今天你們齊心協力建立功業,就能得到長久的安寧。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