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59|回覆: 0

[論史] 明代商業與社會變遷(21)

[複製鏈接]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12-5-23 18: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華文史網
三、新商業、商人思想、理念對晚明社會之影響


    歷史哲學告訴我們:一種新的思想一旦出現――儘管它們還不夠強大,還印有傳統的烙印,但是它們一定會『參與創造歷史並成為歷史的一部分,所以它們並不僅僅是消極地、被動地單純反映現實而已,而是積極參與創造現實』[236]。晚明商業思潮首先造成了時人與傳統價值觀的疏離,而這種疏離是有利於商人地位的提高和商業的發展。


    晚明商業發展,市場繁榮的另一面,是國家和統治者對商業、商人的巨大依賴與苛刻盤剝,從而造成對商業、商人的重創,許多商家、商人被逼得傾家蕩產、家破人亡。於是,無論在朝廷還是在民間,都湧現了一股『體商』、『恤商』、『護商』、『辯商』的浪潮。有識的官宦和廣大市民為商人們奔走呼籲,反對朝廷官府對商人的重關疊稅,抨擊召商僉商,要求減輕商賈的羨耗和賠累。經過不懈的鬥爭和爭取,朝廷被迫作出一些有限的讓步。


    有識之士認為,對商重稅會影響農業,動搖根本,有損於家國整體的利益:
    商稅重而轉賣之處必貴,則買之價增,而買者受其害;商不通而出物之處必賤,則買之價減,而賣者受其害。利雖僅取及商,而四民皆陰耗其財,以供朝廷之暗取,尤甚於明加田稅也。[237]
朝廷對商賈的封建徭役即編商當值,給鋪戶帶來累累重創,造成『十室九空』,『肆市晝閉,商賈不行,眾口嗷嗷』[238]之後果。只顧眼前利益,對商人過分K削,最終只能是國家經濟受到傷害。身居南京工部尚書要位又兼攝龍江上下關榷務的張瀚,曾向具體負責征榷商稅之同僚提出弛商減稅之建議,此官採納了張瀚的意見,『相與弛商之什二。自後商賈樂赴,舟楫駢至輻輳,國課較昔反增十之五。』[239]這是比較成功的一例。


    內閣大學士高拱曾親自整治召商買辦之積弊,他向朝廷提議:
    惟多給預支銀可以拯之。乞將年例錢糧辦納之數,以難易定其多寡,以遲速定其先後。多者預支十分之四,遞減至一分。半年以內全給,一年以外先給其半。[240]


    戶部據此訂出了恤商事宜,如定時估、議給價、嚴禁革、公僉報等規則,『疏入,上悉從之』[241]。南京禮科署科事、南京刑科給事中張永明,亦提出了其匡救商弊之策:一設專門職掌,即『歲命巡視錢糧給事中御史及巡視京城御史兼察之。遇有蹈襲前項積弊,敢於虧擾鋪行及牙販各役者,許受害之人赴告准理,並聽斟酌輕重查論。如給事中御史身自有違從,都察院從重糾論』,其他還有定額取、省繁役、慎估計、詳稽察、飭官常(即約束官吏常跟人員)等數項糾弊措施[242]。巨大的社會輿論,有時確能迫使朝廷對過分的行為有所反省和收斂,如崇禎年間『頒發聖諭七款,中有禁革鋪行(即鋪行商役)一款』。蒙受商役重災的蘇州,官府也只能『復蒙憲天俯念民瘼,刊布按吳十四款,內禁革鋪行』[243]。


    張居正『厚農而資商』、『厚商而利農』觀念,是其執政後,推行經濟改革、實行一條鞭法的重要思想基礎之一。一條鞭法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戶丁之各項複雜的田賦附征和各種性質的徭役都攤入田畝,並一律征銀。這客觀上使許多無田產的純工商者能部分地擺脫封建徭役的束縛,而去積極地投身發展工商業。


    所有這些,都對工商業的發展起了促進作用。


    沈說,明代『商之子方能為士』,此話雖有偏頗,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實:即商賈子弟進學入仕已成當時大觀,不少商賈子弟尤其是鹽商子弟,受父兄先營事業於前而得以念聖賢之書、參加科舉考試,即所謂『父兄竭忠效力以濟王家之用者,子弟亦食其福』[244]是也。他們因其經濟實力和在社會上舉足輕重的地位,而贏得了一種新的機會和門徑。這種思潮,對人們社會職業的選擇也起了指導、引導的作用,不少人包括士人學子、世家子弟也放下架子,加入到商賈行列。


    但是,晚明的重商思潮雖然動搖了封建社會農本商末的傳統觀念,士大夫的體商恤商措施、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商賈受壓榨、商業受摧殘的狀態,從而給商業帶來一些實惠,給商賈一點喘息的機會,但它們並不足以震塌或徹底改變封建傳統觀念,也不能從根本上改善商人的從商乃至生存環境,只是一些修補而已。在晚明社會,由於商業利潤的易得和所獲可觀,因而受到朝廷和大小官吏的暴斂,商業和商賈們受到的空前嚴酷摧殘,苛稅重征使得有的城鎮甚至是兩京大都,都呈現過『里巷小民十分凋敝,有資產一空者,有鬻子女者,有散之四方者,而向時富室不復有矣』[245]的景象。崇禎年間由於戰爭,朝廷在向農民加派的同時,繼續實行僉商買辦糧草,更使無數大小商人『椎肌剝髓、搶地呼天』,賠累慘重,苦極一時[246]。其結果是商業凋敝,整個經濟因此而一蹶不振,社會矛盾進一步加劇。


    晚明商業,一方面有濃郁的商品經濟環境和得到許多人的辛勤扶植,另一面卻受到統治者無情地壓制和摧殘,這看似矛盾,但實際卻正是它賴以生存的轉型社會使然。


     作者:許 敏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