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回覆: 0

[其他] 【天工開物】卷6甘嗜詩解1蔗種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6-19 21:27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天工開物】卷6甘嗜詩解1蔗種
題文詩:
宋子:氣至於芳,色至於靘,味至於甘,
人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艷,甘而甜則,
造物,尤異之思.世間作甘,之味十八,
產於草木,而飛蟲者,竭力爭衡,採取百花,
釀成佳味,使草木無,全功孰主,張是頤養,
遍天下哉?凡甘蔗有,二種產繁,閩廣他方,
合併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爲果蔗,
截斷生啖,取汁適口,不可造糖.似荻而小,
者爲糖蔗,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之,
白霜紅砂,皆從此出.凡蔗古來,中國不知,
造糖唐朝,大曆,西僧鄒,和尚游蜀,
中遂寧始,傳其法今,蜀中種盛,西域來.種荻蔗冬,初霜將至,將蔗斫伐,去杪與根,
埋藏土內,忌窪聚水,濕處雨水,前五六日,
天色晴明,即開出去,外殼斫斷,約六寸長,
兩節爲率.密布地上,微土掩之,頭尾相枕,
若魚鱗然.兩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
向土難發.芽長一二,寸頻以清,糞水澆之,
長七寸,鋤起分栽.凡栽蔗必,用夾沙土,
河濱洲土,爲第一也.試驗土色,掘坑尺五,
沙土入口,嘗味味苦,不可栽蔗.凡洲土之,
近深山上,流河濱者,即土味甘,亦不可種.
蓋山氣凝,寒則他日,糖味焦苦.山四,
五十里平,陽洲土擇,佳而爲之.栽蔗治畦,
行闊四尺,犁溝四寸.蔗栽溝內,約七尺列,
三叢掩土,寸許,太厚則芽,發稀少也.
芽發三四,六七個時,漸漸下土,遇鋤耨時,
加之加土,漸厚,身長根深,免欹倒患.
凡鋤耨不,厭勤過澆,糞多少視,土地肥磽.
長至二尺,則將胡麻,或芸苔枯,浸和水灌,
灌肥欲施,行內高二,三尺則用,牛內耕之.
半月一耕,犁一次墾,土斷旁根,一次掩土,
培根九月,則大,土護根防,斫後霜雪.
【原文】宋子曰:氣至於芳,色至於靘②,味至於甘,人之大欲存焉。芳而烈,靘而艷,甘而甜,則造物有尤異之思矣。世間作甘之味,十八產於草木,而飛蟲竭力爭衡③,採取百花釀成佳味,使草木無全功。孰主張是④,而頤養遍於天下哉?【注釋】
①甘嗜:語出【尚書·甘誓】:太康『甘酒嗜音』。原意是喜歡喝酒和音樂。此處的意思是喜歡甜味。
②靘(qìnɡ):青黑色。
③飛蟲竭力爭衡:飛蟲指蜜蜂,它竭力與草木爭奪在甘甜一味中的地位。
④孰主張是:是誰主持著這一切。   
【譯文】
宋先生說:芳香馥郁的氣味,濃艷美麗的顏色,甜美可口的滋味,人們對這些東西都有著強烈的欲望。有些芳香特別濃烈,有些顏色特別艷麗,有些滋味尤其可口,這些在自然界有著特殊的安排!世間具有甜味的東西,十之八九來自於草木,而蜜蜂卻極力爭先,採集百花釀成佳蜜,使草木不能全部占有甜蜜的功勞。是誰在主宰這件事,而使天下人都爲之受益呢?
蔗種【原文】凡甘蔗有二種,產繁①閩、廣間,他方合併得其十一而已。似竹而大者爲果蔗,截斷生啖,取汁適口,不可以造糖。似荻而小者爲糖蔗,口啖即棘傷唇舌,人不敢食,白霜、紅砂②皆從此出。凡蔗古來中國不知造糖,唐大曆間,西僧鄒和尚游蜀中遂寧始傳其法③。今蜀中種盛,亦自西域漸來也。凡種荻蔗,冬初霜將至將蔗斫伐,去杪與根,埋藏土內(土忌窪聚水濕處)。雨水前五六日,天色晴明即開出,去外殼,斫斷約五六寸長,以兩個節爲率。密布地上,微以土掩之,頭尾相枕,若魚鱗然。兩芽平放,不得一上一下,致芽向土難發。芽長一二寸,頻以清糞水澆之,俟長六七寸,鋤起分栽。凡栽蔗必用夾沙土,河濱洲土爲第一。試驗土色,掘坑尺五許,將沙土入口嘗味,味苦者不可栽蔗。凡洲土近深山上流河濱者,即土味甘,亦不可種。蓋山氣凝寒,則他日糖味亦焦苦。去山四五十里,平陽洲土擇佳而爲之(黃泥腳地毫不可爲)。凡栽蔗治畦,行闊四尺,犁溝深四寸。蔗栽溝內,約七尺列三叢,掩土寸許,土太厚則芽發稀少也。芽發三四個或六七個時,漸漸下土,遇鋤耨時加之。加土漸厚,則身長根深,庶免欹倒之患。凡鋤耨不厭勤過④,澆糞多少視土地肥磽。長至一二尺,則將胡麻或芸苔枯⑤浸和水灌,灌肥欲施行內。高二三尺則用牛進行內耕之。半月一耕,用犁一次墾土斷旁根,一次掩土培根,九月初培土護根,以防斫後霜雪。【注釋】
①產繁:盛產於。
②白霜、紅砂:綿白糖、紅砂糖。
③『唐大曆間』句:這裡有兩處錯誤:一、鄒和尚不是西僧,而是華人;二、據南朝梁時陶弘景【本草經】注,中國以蔗製糖早在六朝時已開始,不始於唐。
④不厭勤過:越勤越好。
⑤胡麻或芸苔枯:芝麻餅或油菜籽餅。

【譯文】
甘蔗大致有兩種,主要盛產於福建和廣東一帶,其他各個地方所種植的,總共合起來也不過是這兩個地方總產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甘蔗形狀像竹子而又粗大的,叫做果蔗,截斷後可以直接生吃,汁液甜蜜可口,不適合於造糖;另一種像蘆荻那樣細小的,叫做糖蔗,生吃時容易刺傷唇舌,所以人們不敢生吃,白砂糖和紅砂糖,都是用這種甘蔗製造的。在中國古代還不懂得如何用甘蔗造糖,唐朝大曆年間,西域僧人鄒和尚到四川遂寧縣旅遊的時候,才開始傳授製糖的方法。現在四川大量種植甘蔗,這也是從西域逐漸傳播開來的。
種植荻蔗的方法是,在初冬將要下霜之前將荻蔗砍倒,去掉頭和尾,埋在泥土裡(注意不能埋在低洼積水潮濕的地方),在第二年『雨水』節氣的前五六天,趁天氣晴朗時將荻蔗挖出,剝掉外面的葉鞘,砍成五六寸長一段,以每段都要留有兩個節爲准,把它們密排在地上,稍微蓋上少量土,讓它們像魚鱗似的頭尾相枕。每段荻蔗上的兩個芽都要平放,不能一上一下,致使向下的種芽難以萌發出土。到荻蔗芽長到一兩寸的時候,要注意經常澆灌清糞水;等到長至六七寸的時候,就要挖出來移植分栽了。
栽種甘庶必須要選擇沙壤土,靠近江河邊的沙泥土是最適合的。鑑別土質的方法是挖一個深約一尺五寸左右的坑,將坑裡的沙土放入口中嘗嘗味道,味道苦的沙土不能用來栽種甘蔗。靠近深山的河流上游的淤積土,即便是土味甘甜也不能用於栽種甘蔗,這是因爲山地氣候寒冷,將來製成的蔗糖的味道也會是焦苦的。應該在距山四五十里的平坦寬闊、陽光充足的沙泥土中,選擇最好的地段來種植(黃泥土根本不適合於種植)。
栽種甘蔗時要整地造畦,將畦壟耕成行距四尺、深四寸的溝。把甘蔗栽種在溝內,約七尺栽種三株,蓋上一寸多厚的土,土太厚出芽就會稀少些。每株甘蔗長到三四個或六七個芽,就逐漸將兩旁的土推到溝里,在每次中耕鋤草時都要培土。培的土越來越厚,甘蔗稈長高而根也扎深了,這樣就可避免倒伏的危險。中耕除草的活兒不嫌次數多,施肥的多少就要看土地的肥瘦程度了。等到甘蔗苗長到一兩尺時,就要把胡麻或油菜籽枯餅浸泡後摻水一起澆灌,肥要澆灌在行內。等到甘蔗苗長高到兩三尺時則要用牛進入行間進行耕作。每半月犁耕一次以切斷一次旁根,翻土一次,培土一次。到了九月初則要大培土保護甘蔗根,以防甘蔗砍收後的宿根被霜雪凍壞。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