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9|回覆: 0

[其他] 賈誼【新書】卷43退讓詩解宋就報怨以德竊為楚亭夜善灌瓜翟王以作者苦居者大佚惡見此台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賈誼【新書】卷43退讓詩解宋就報怨以德竊為楚亭夜善灌瓜翟王以作者苦居者大佚惡見此台
題文詩:

大夫宋就,梁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

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定數.梁之邊亭,

劬力數灌,而其瓜美.楚窳希灌,而其瓜惡.

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

亭惡梁瓜,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梁亭瓜皆,

有死焦者.梁亭覺之,因請其尉,欲竊往報,

搔楚亭瓜.尉以請宋,就曰惡哉,是何言也!

是講怨分,禍之道也.惡何稱甚!若我教子,

必誨莫令,人往竊為,楚之亭夜,善灌其瓜,

令勿知也.於是梁亭,每夜往竊,灌楚亭瓜,

楚亭衛旦,而行瓜則,此已灌矣.瓜日以美,

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所為.楚令聞之,

大悅具聞.楚王聞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

告於吏曰:微搔瓜得,無他罪乎?悅梁陰讓,

謝以重幣,請交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

以為信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語曰轉敗,

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故曰:報怨以德.

此之謂乎!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投桃報李.

翟王昔使,使者至楚,王欲夸之,故饗客於,

章華台上,上者三休,乃至其上.楚王曰翟,

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

翟王之自,為其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絫,

茆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猶,以作之者,

大苦居之,者大佚翟,惡見此台!楚王乃愧.

【原文】

梁大夫宋就者為邊縣令,與楚鄰界。梁之邊亭與楚之邊亭皆種瓜,各有數。梁之邊亭劬力而數灌,其瓜美。楚窳而希灌,其瓜惡。楚令固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惡也,楚亭惡梁瓜之賢己,因夜往竊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覺之,因請其尉,亦欲竊往報搔楚亭之瓜。尉以請,宋就曰:『惡,是何言也!是講怨分禍之道也。惡,何稱之甚也!若我教子,必誨莫令人往,竊為楚亭夜善灌其瓜,令勿知也。』於是梁亭乃每夜往竊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則此已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則乃梁亭也。楚令聞之,大悅,具以聞。楚王聞之,恕然丑以志自惛也。告吏曰:『微搔瓜,得無他罪乎?』說梁之陰讓也,乃謝以重幣,而請交 於梁王。楚王時則稱說梁王,以為信,故梁楚之驩由宋就始。語曰:『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曰:『報怨以德。』此之謂乎!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

翟王使使至楚,楚王欲夸之,故饗客於章華之台上,上者三休而乃至其上。楚王曰:『翟國亦有此台乎?』使者曰:『否。翟窶國也,惡見此台也。翟王之自為室也,堂高三尺,壤陛三絫,茆茨弗翦,采椽弗刮。且翟王猶以作之者大苦,居之者大佚,翟國惡見此台也!』楚王愧。

【譯文】

梁國的大夫宋就,是地處邊境的縣的縣令,和楚國搭界。梁國邊亭的守衛和楚國邊亭的守衛都種瓜,各有一定數量。梁國邊亭的守衛很勤勞,經常澆灌,他們的瓜長得肥美;楚國邊亭的守衛懶惰,澆灌次數少,他們的瓜長得很不好。楚國縣令常因為梁邊亭的瓜長得肥美,對自己邊亭的瓜長得不好而不滿。楚邊亭的守衛怨恨梁邊亭的瓜比自己好,於是夜間到梁邊亭瓜田去,偷偷用手扒梁邊亭的瓜,弄得瓜都有乾枯死掉的。梁邊亭發覺了這件事,於是向尉請示,也打算偷偷到楚邊亭瓜田去,扒壞楚邊亭的瓜作為報復。尉向宋就請示這件事,宋就說:'『嗨!這說的是什麼話!這是結怨招禍的主意。嗨!怎麼說得這樣過分!假如我教你們,-定每天夜晚派人到楚邊亭瓜田去,偷偷在夜間為他們好好地澆灌瓜,不要讓他們知道。』於是,梁邊亭守衛就每天晚上到楚邊亭瓜田去偷偷地澆灌瓜。楚邊亭守衛早晨巡視瓜田,原來都已經澆灌過了。瓜一天比一天長得好。楚邊亭守衛感到奇怪就查訪這件事,竟然是梁邊亭守衛千的。楚國的縣令聽到此事後非常高興,把梁邊亭守衛夜間澆灌瓜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訴了楚王。楚王聽說後,後悔、慚愧不已,知道自己糊塗了。告訴官吏說: 『除了瓜,沒有其他罪過吧? 』對梁國能暗中忍讓十分高興, 便送很豐厚的禮品表示道歉,並且請求和梁王交往。楚王常常誇獎梁王,認為梁王忠誠可信,所以,楚國和梁國關係融治,是因為宋就的行為才有的。俗話說:『轉敗而為功,因禍而得福。老子說:『報怨以德。 』說的就是這件事情吧!為人不忠厚老實,怎麼值得去效仿呢?

翟王派出使臣至楚國,楚王急於向使者炫耀楚國的顯貴,所以在章華台上招待賓客。獻藝的人一路歇息多次,才至了頂上。楚王說道:『翟國也存有這樣的高台嗎? 』使者說道:『沒,翟就是個貧困的國家,怎麼能夠看見這樣的高台呢?翟王自己砌的宮室,堂低三尺,土台階三層,茅草屋頂不剪齊,柞木椽子不外皮。翟王尚且還指出蓋房者太辛勞,居住者太安樂。翟國怎麼能夠看見這樣的高台呢?』楚王深感羞愧。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