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13|回復: 0

[其他] 【计然书】卷3阴谋诗解1仁义治门士民君根正身顾根谨君左右失士者亡得士者昌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12 18:28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计然书】卷3阴谋诗解1仁义治门士民君根正身顾根谨君左右失士者亡得士者昌
题文诗:
越王句践,十年二月,越王深念,远思侵辱,
于吴蒙天,祉福.群臣教诲,各画一策,
辞合意同,句践敬从,其国已富.反越五年,
未闻敢死,之友或谓,诸大夫爱,其身惜躯,
乃登渐台,望观其臣,有忧与否.相国范蠡,
大夫种与,如之属,俨然列坐,虽怀忧患,
不形颜色.王即鸣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
盟曰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
蒙诸大夫,之策幸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
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有功?
群臣默然,莫对.越王仰天,叹曰孤闻:
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孤亲被,奴虏之厄,
受囚破耻,不能自辅,须贤任仁,然后讨吴.
重负诸臣,大夫何,易见难使?于是计倪,
年少官卑,列坐于后,举手而趋,蹈席进曰:
谬哉王言;非大夫易,见而难使,王不能使.
王曰何谓?计倪曰夫,官位财弊,金赏,
君之所轻;操锋履刃,艾命投死,士之所重.
今王易财,之所轻而,责士所重,何其殆哉!
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即辞群臣,
进计倪曰,所得,士心何等?计倪对曰:
夫君人尊,其仁义者,治之门也.士民,
君之根也.开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
左右.左右者君,所以盛衰.明选左右,
得贤而已.太公,九声而足,磻溪饿人,
西伯任之,而王管仲,鲁之亡囚,有贪分毁,
齐桓公也,得之而霸.传曰:失士者亡,
得士者昌.愿王审于,左右何患,群臣不使?
【原文】
越王句践十年二月,越王深念远思侵辱于吴,蒙天祉福,得越国。群臣教诲,各画一策,辞合意同,句践敬从,其国已富。【注释】
越王句践十年二月,越王回忆起以前因与吴国交战,战败求和。在吴国受羞辱的日子。幸运的是,得到上天的眷顾,使自己能够返回越国。得到大臣们积极出谋献策和辅佐,而越王对于大臣的所献的计谋,没有一个不认真考虑的。辞语相近,意思相同,皆是良策,只要是有用的,可以实施的。都一一照办了。于是,越国越来越富强了。
【原文】

反越五年,未闻敢死之友。或谓诸大夫爱其身、惜其躯者,乃登渐台,望观其臣有忧与否。相国范蠡、大夫种、句如之属俨然列坐,虽怀忧患,不形颜色。
【译文】
回到越国已经五年了,没有看到想讨伐吴国为越王洗雪耻辱的大臣。是不是是大臣们爱惜他们的生命和荣华富贵。于是,把大臣们指集到淮阳宫,来观察大臣们是不是忧国忧民。相国范蠡、大夫文种整齐的做在也其中,表面上一点都看不出急于报仇雪恨的样子来。
【原文】
越王即鸣钟惊檄而召群臣,与之盟,曰:『寡人获辱受耻,上愧周王,下惭晋、楚。幸蒙诸大夫之策,得返国修政,富民养士。而五年未闻敢死之士、雪仇之臣,奈何而有功乎?』群臣默然,莫对者。越王仰天叹曰:『孤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今孤亲被奴虏之厄,受囚破之耻,不能自辅,须贤任仁,然后讨吴。重负诸臣,大夫何易见而难使也?』【译文】
越王于是命人敲钟并发布圣旨召集大臣一起来商议,说:我受到吴国的羞辱,上对不起周王,下没有脸面对晋、楚国的各国诸候。承蒙各位的出谋划策,得回到祖国并积极治理国家,已经准备了五年了,人民富裕了,士兵强悍了。在这五年里,没有听到有谁想要报仇雪恨。难道真的没有人为我分忧吗?(这样下去不知该如何才能建立功业?』)大臣们还是不说话,没有什么反应。越王于是仰天长叹,我听说让大王忧虑,是做大臣的耻辱;而大王遭到侮辱,从臣子的应该自尽以谢天下。现在,我亲自遭受被俘虏的灾难,遭受被囚的耻辱。没有办法,需要借助各位精英人才的帮助,讨伐吴国,洗雪耻辱。各位都是我为之托付国家的国家重臣,难道真是看到困难和危险就放弃不做?(诸位大夫怎么能提建议时很容易,行动起来却困难重重呢?』)
【原文】

于是计倪年少官卑,列坐于后,乃举手而趋,蹈席而前进曰:『谬哉!君王之言也。非大夫易见而难使,君王之不能使也。』越王曰:『何谓?』计倪曰:『夫官位、财弊、金赏者,君之所轻也;操锋履刃、艾命投死者,士之所重也。今王易财之所轻,而责士之所重,何其殆哉!』【译文】
于是,因为年轻官职小而坐于最后的计倪,举着手走向前说:不是这样的!不是大臣们看到困难和危险就放弃不做,而是时机不到,大王不能那样做。越王说,为什么?计倪回答:官位财币金赏,这些是大王所轻视的;操锋履刃、冲锋陷阵、赴汤蹈火,这些是群臣所重视的。今天大王吝财之所轻而责臣之所重,岂不是很荒谬吗?
【原文】
于是越王默然不悦,面有愧色,即辞群臣,进计倪而问曰:『孤之所得士心者何等?』
【译文】
于是,越王不高兴了并且沉默起来,脸上出现了羞愧的神色,随即让大家退朝,单独问计倪:我如何能得大臣们的心。
【原文】

计倪对曰:『夫君人尊其仁义者,治之门也。士民者,君之根也。开门固根,莫如正身。正身之道,谨左右。左右者,君之所以盛衰者也。愿王明选左右,得贤而已。昔太公,九声而足,磻溪之饿人也,西伯任之而王。管仲,鲁之亡囚,有贪分之毁,齐桓得之而霸。故【传】曰:『失士者亡,得士者昌。』愿王审于左右,何患群臣之不使也?』【译文】
计倪回答:君主尊崇仁义的,是治理天下的方法。大臣和百姓则是君主治理天下的根本所在。君主是否得道,国家是否能够兴旺,关键在于大王是否能明选左右,任贤使能。在古代,太公乃囗溪之畔的饥饿之人,西伯任用他而得以王天下;管仲,此人是鲁国逃亡的囚徒,又有贪财的不好名声,齐桓公得到他而能称霸诸侯。【左传】曾曰:『失士者亡,得士者昌』。愿大王审视左右,任人是否得当?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