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4|回復: 0

[其他] 【计然书】卷2内经诗解4有功而赏从德避衡苞阴而行感民圣人反形顺衡收聚不散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3-4-11 20:14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计然书】卷2内经诗解4有功而赏从德避衡苞阴而行感民圣人反形顺衡收聚不散
题文诗:
越王曰善,子何年少,于物之长?计倪对曰:
人固不同,惠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
桐实生桐.先生者亦,未必能知,后生者未,
必不能明.所以是故,圣主置臣,不以少长.
有道者进,无道者退.愚者日退,圣日.
人主无私,赏者有功.选贤任能,黜陟幽明.
越王曰善,论事若是,其审也物,有妖祥乎?
计倪曰有,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
刑德变为,吉凶金木,水火更胜,月朔更建.
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
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
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
举事有鞅.人生不如,卧之顷也,欲变天地,
之常数发,无道故贫,而命不长.故圣并苞,
而阴行之,以感愚夫.众人容容,尽欲富贵,
莫知其乡.越王曰善,请问其方?对曰从寅,
至未阳也.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
圣动而应,制其收发.常以太阴,在阴而发,
阴尽之岁,亟卖六畜,货财聚以,棺木以应,
阴之至也.此皆十倍,其次五倍.有时而散,
是故圣人,反其形,顺其衡而,收聚不散.
【原文】
越王曰:『善。子何年少于物之长也。』计倪对曰:『人固不同,惠种生圣,痴种生狂。桂实生桂,桐实生桐。先生者未必能知,后生者未必不能明。是故,圣主置臣,不以少长。有道者进,无道者退。愚者日以退,圣者日以长。人主无私,赏者有功。』【译文】
越王说:好,你凭什么使我们通过努力和时间来创造丰富的物质财富。计倪回答:每个人都不一样,积极向上、努力学习,就有好的结果和智慧知识;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就只会任性放荡,一事无成。桂圆树上结桂圆,梧桐树上长桐籽,先天聪明,家道富裕了,不积极努力学习,辛苦劳作,其结果就未必一直家道富裕,事业有成。先天憨直,家里贫穷的,如果努力学习、辛苦劳作。未必就一辈子贫穷,蠢苯一生。所以,圣明的天子任用人才,不苛全求备,而是任用他们的长处。努力的人,日渐成长,不努力的人,日渐后退。做天子的人要大公无私,赏罚分明。
【原文】

越王曰:『善。论事若是其审也。物有妖祥乎?』计倪对曰:『有。阴阳万物,各有纪纲。日月星辰,刑德变为吉凶,金木水火土更胜,月朔更建。莫主其常,顺之有德,逆之有殃。是故,圣人能明其刑而处其乡,从其德而避其衡。凡举百事,必顺天地四时,参以阴阳,用之不审,举事有鞅。人生不如卧之顷也,欲变天地之常,数发无道,故贫而命不长。是故,圣人并苞而阴行之,以感愚夫。众人容容,尽欲富贵,莫知其乡。』

【译文】
计然回答道:『有,天地阴阳万事万物,各有其一定规律纪纲。日月星辰会根据刑罚德化呈现出凶险吉祥,金、木、水、火、土五行更是如此。时事在每个月初一十五的流转中交替变化着,没有什么力量能永恒不变。顺应自然规律的就能得到幸福,违背的将有祸殃,因此圣人能够发现事物发展的端倪,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最前端,事事遵循自然规律,避免干犯时势之所趋。凡百事兴作,均应顺应天地四时的规律,辅之以阴阳变化的道理,行事如不审时度势,结果必有灾殃。

  『人生不像躺下来那样,正着斜着,都没有什么规矩可言。要想改变天地自然的规律,经常做出悖德逾理的事情,一定会落得贫困夭折,因此圣人能够包容一切,常在不知不觉中采取行动,以感化下愚之人,而社会上一般平凡人,终日熙熙攘攘,无不是希望富贵,却不知自己该怎么办。』

【原文】

越王曰:『善。请问其方。』计倪对曰:『从寅至未,阳也。太阴在阳,岁德在阴,岁美在是。圣人动而应之,制其收发。常以太阴在阴而发,阴且尽之岁,亟卖六畜货财,聚棺木,以应阴之至也。此皆十倍者也,其次五倍。夫有时而散,是故圣人反其刑,顺其衡,收聚而不散。』【译文】
越王说:『你说的很对,请问有何良策?』

  计然回答说:『依照太岁纪年法,寅、卯、辰、巳、午、未这六个位置为阳,申、酉、戍、亥、子、丑这六个位置为阴。当太岁在东方和南方时,岁中之德神在乙、丁、巳、辛、癸,这是最好的时机了。圣人应在政治上有所举动以上和天意,推动商业交易。当太岁居阴行将结束之时,应赶快卖掉牛、马、羊、豕、鸡、犬等六畜及货物财产,增加五谷收进,以准备太岁在阳的到来。在太岁居阳行将结束时,应赶快卖掉多余的粮食,买进田宅、牛马等,征集物资,积聚棺木,以准备太阴的到来。这些都能获得十倍的利益,次一等也可获五倍利益。因天时生长的万物有时而散,所以圣人应反面推求,顺应财货的丰盈,居间加以买卖操控,就能聚集天下的财富,而不致有所散亡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