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0|回覆: 0

[其他] 賈誼【新書】卷21銅布詩解禁民鑄錢銅不布下民反耕田以御輕重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賈誼【新書】卷21銅布詩解民鑄錢銅不布下民反耕田以御輕重
題文詩:
銅布於下,為天下菑,何以言之?銅布於下,
民鑄錢者,大抵必雜,石鈆鐵焉,黥罪日繁,
此一禍也.銅布於下,偽錢無止,錢用不信,
民愈相疑,此二禍也.銅布於下,采銅,
棄其田疇,家鑄,損其農事,不為,
則鄰於飢,此三禍故,不禁鑄錢,則錢常亂,
黥罪日積,是陷阱且,農事不為,有疑為菑,
故民鑄錢,不可不禁.上禁鑄錢,必以死罪.
鑄錢者禁,錢必還重,錢重則盜,鑄錢者起,
則死罪又,復積矣銅,使之然故,銅布於下,
禍博,博禍可除,七福可致.何謂七福?
上收銅勿,令布下則,民不鑄錢,黥罪不積,
此其也.銅不布下,偽錢不繁,民不相疑,
此其也.銅不布下,不得采銅,不得鑄錢,
民反耕田,此其也.銅不布下,畢歸於上,
上挾銅積,以御輕重,錢輕以術,斂之錢重,
以術散之,則錢必治,貨物必平,此其也.
挾銅之積,以鑄兵器,以假貴臣,小大多少,
各有制度,以別貴賤,以差上下,等級明矣,
此其也.挾銅之積,以臨萬貨,以調盈虛,
以收倍羨,則官必富,末民困矣,此其也.
挾銅之積,制吾棄財,以與匈奴.逐爭其民,
敵必壞矣.此謂七福.善為天下,也必,
禍而為福,轉敗為功,今退七福,而行博禍,
可長,此其一.禁民鑄錢,貨幣專營.
利國利民,銅布公平,非輕非重,能輕能重.
【原文】
銅布於下,為天下菑,何以言之?銅布於下,則民鑄錢者,大抵必雜石鈆鐵焉,黥罪日繁,此一禍也。銅布於下,偽錢無止,錢用不信,民愈相疑,此二禍也。銅布於下,采銅者棄其田疇,家鑄者損其農事,谷不為則鄰於飢,此三禍也。故不禁鑄錢,則錢常亂,黥罪日積,是陷阱也。且農事不為,有疑為菑,故民鑄錢,不可不禁。上禁鑄錢,必以死罪。鑄錢者禁則錢必還重,錢重則盜鑄錢者起,則死罪又復積矣,銅使之然也。故銅布於下,其禍博矣。今博禍可除,七福可致。何謂七福?上收銅,勿令布下,則民不鑄錢,黥罪不積,一。銅不布下,則偽錢不繁,民不相疑,二。銅不布下,不得采銅,不得鑄錢,則民反耕田矣,三。銅不布下,畢歸於上,上挾銅積以御輕重,錢輕則以術斂之,錢重則以術散之,則錢必治,貨物必平矣,四。挾銅之積,以鑄兵器,以假貴臣,小大多少,各有制度,以別貴賤,以差上下,則等級明矣,五。挾銅之積,以臨萬貨,以調盈虛,以收倍羨,則官必富,而末民困矣,六。挾銅之積,制吾棄財,以與匈奴逐爭其民,則敵必壞矣。此謂之七福。渴善為天下者,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今顧退七福而行博禍,可為長大息者,此其一也。
【注釋】
1通『災』。
漢朝貨幣介紹:
秦滅以後,劉邦建立了漢朝。漢承秦制,貨幣制度也一如其舊。所不同的是,漢初半兩錢的實際重量開始變輕了,如漢文帝時半兩錢只重四銖(二十四銖合一兩)鑄幣的名稱和重量,兩者由相符到有差距,這是世界各國貨幣史上共同的現象。這一方面是統治階級為了節省幣材,另一方面也標誌着貨幣地位的進一步確立。

西漢初年,曾允許私人鑄錢,結果引起通貨膨脹,物價上漲,於是嚴禁私鑄,違者處以死刑。但違法盜鑄事件還是層出不窮。公元前175年,漢文帝又允許私人鑄錢,但規定不得摻雜鉛鐵降低錢幣質量,違者處以『黥刑』(臉上刺字)。這樣一來,各地豪強權貴、富商大賈就得到公開鑄錢、大發橫財的機會。大夫鄧通由於鑄造錢幣,財富超過了王侯。吳國豫章郡(轄境相當今江西省)有銅山。吳王劉濞就廣招天下亡命之徒,大量采銅鑄錢,『富埒[liè劣,同等]天子』。公元前154年(漢景帝三年),劉濞發動吳楚七國叛亂,曾狂妄宣稱:『我的金錢在全國到處都有,諸王日夜用之不盡。有應當賞賜的,只要告訴我,我就送給。』

從經濟上看,由於私鑄的錢幣越來越多,市場上各種錢幣雜用,很不統一。老百姓用錢,在郡縣之間就有所不同,有的因用輕錢,一百個錢還要貼補上若干。私鑄的錢幣偷工減料是不足為奇的。有一種錢,輕小得象榆樹的果實榆莢[jiá頰]一樣,而中間的方孔又特別大,不小心就碎成四爿[pán盤];它的重量只有二銖多,竟在上面還鑄明『半兩』。
秦始皇建立的『半兩錢』全國統一的貨幣制度,以中央壟斷髮行權為特徵。但是,在秦朝短暫的15年統治時間裡,便已經受到破壞,出現了減重半兩錢。西漢面對的是『半兩錢』制度敗壞後的『莢錢』世界。
所謂『莢錢』,就是減重的『半兩錢』。【本草綱目】卷35【木部】稱,『(榆)未生葉時,枝條間先生榆莢,形狀似錢而小,色白成串,俗呼榆錢,後方生葉。』故所謂『莢錢』,實際上就是既輕且薄的銅錢,而其文仍為『半兩』,實際重量3銖,周衛榮的實測數據是平均實重2.21克 。而完好的半兩錢是12銖,重7.81克。
由上表可見,在公元前113年漢武帝五銖錢統一貨幣制度建立之前,如果將文景一體的四銖錢當成同一次鑄幣改革,那麼,在秦半兩敗壞的局面下,自漢高祖劉邦開始,在鑄幣問題上進行了頻繁的鑄幣制度調整,所有的流通貨幣相對於秦朝標準『半兩錢』來,都屬於減重的『莢錢』系統。
那麼,是什麼原因促使貨幣的減重呢?我們是否可以簡單地揣度為通過鑄幣減重來籌集財政資金呢?實際情形表明,秦始皇鑄行的足重『半兩錢』,從基準單位貨幣的重量和價值來看,相對於當時的經濟發展水平和商品物資供求,價值設定過大。我們知道,在實體貨幣無面額層次的貨幣傳統里,一個半兩錢,就是一個基準貨幣單位,要是物品的價值不值一個『半兩錢』,該鑄幣就不便零用。而單個『半兩錢』體重和價值過高,大額支付和攜帶搬運就難上加難。在西漢初年經濟殘破,『幣重而萬物輕』的情形下,這個矛盾就顯得更加突出。司馬遷在【平準書】中稱,『漢興,接秦之弊,丈夫從軍旅,老弱轉糧餉,作業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蓋藏。於是為秦錢重難用,更令民鑄錢。』上下文意表明,漢初各種極度困難的情況都是由於秦錢過重的結果。
高祖接續秦末『半兩錢』事實上已在減重的局面,不僅乾脆一律鑄行莢錢,並且放棄中央壟斷鑄幣權,這是秦漢之際貨幣制度一個根本性的變化。然而,『而不軌逐利之民,蓄積餘業以稽市物,物踴騰糶,米至石萬錢,馬一匹則百金。』面對貨幣流通混亂的局面,統治者必須改弦更張。
2. 政治算術中的『盜鑄錢令』和『除盜鑄錢令』
『高祖創業,日不暇給,孝惠享國又淺,高后女主攝位,而海內晏如,亡狂狡之憂,卒折諸呂之亂,成太宗之業者,亦賴之於諸侯也。』高祖聽命鑄錢的惡果,就輪到呂后來處置。如上表所稱,高后先發行了八銖錢,四年後又行『五分錢』。由於歷史記錄並不明確,可能就是為了保證『五分錢』每一錢幣的徑度合於五分,頒布『盜鑄錢令』,收歸官鑄。這是吸取八銖錢難以推行的教訓,遂以特別法令來保證與『莢錢』並無太大差別的『五分錢』的流通。
但是,呂后時期貨幣發行的實際情況,並未實現貨幣的規範和統一,仍是各種莢錢充斥,諸侯及地方勢力公然『盜鑄』,視非法為合法。
歷史的發展富有戲劇性,在貨幣制度的建設上,呂后的的繼任者文帝,面臨新的政治形勢,將『廢除盜鑄錢令』作為自己革故圖新、重新組合政治力量的政策措置。『孝文五年(公元前175年),為錢益多而輕,乃更鑄四銖錢,其文為'半兩」,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從貨幣制度的完善和線性發展的思路來看,這是將嬰兒與洗澡水一起倒掉的歷史事例。文帝即位廢除的多屬秦律特別是呂后時代的制度,所以,亦須『除盜鑄錢令,使民放鑄』,去除呂后影響,恢復高祖的舊制。揆諸當時政治形勢,漢初既然曾經借重諸侯拱衛中央,在消除呂后影響尚需站穩腳跟的當口,文帝恐怕難以將矛頭立即指向諸侯,消除其經濟和鑄幣上的勢力,故採取緩衝優容之策。然而,作為敏銳政治家的局中人賈誼看的明白,以【諫鑄錢疏】直接陳述自己禁止銅分散天下、中央壟斷鑄幣權的主張。他明確指出:
『……夫事有召禍而法有起奸,今令細民人操造幣之勢,各隱屏而鑄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雖黥罪日報,其勢不止。……又民用錢,郡縣不同。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或用重錢,平稱不受。法錢不立,吏急而一之乎,則大為煩苛而力不能勝……故銅布之天下,其為禍博矣。』
那時流通中錢面文字為『半兩』的漢代銅錢,就有莢錢、八株半兩、五分半兩和四株半兩共4種。尤其是不夠四銖半兩標準的『奸錢』越來越多,造成貨幣紊亂,物價上漲。
文帝在放鑄過程中,大約採納了賈誼的部分建議,進行了約束調整,實行了銅錢稱重的辦法,用以解決既允許民鑄,又維護銅錢的法定標準這二者之間的矛盾。然而,法久弊生,『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物極必反,在公元前113年,具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終於突破半兩錢體制的圈子,建立中央集權的五銖錢制度。
漢景帝平定吳楚之亂以後,又禁止私人鑄錢。但私鑄錢並沒有減少,只是由公開轉入了地下。漢武帝統治時,為了遏止私鑄,就頻繁地下令進行錢幣改鑄。以後,他又嚴令執行由桑弘羊提出的經濟政策,將冶鐵、煮鹽和鑄錢等權力全部收歸官營,從而打擊了富商大賈和地方上豪強權貴的割據勢力,開闢了更廣泛的收入來源。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元狩四年),漢武帝實行幣制改革,採用了新的『白金』和『皮幣』。白金的幣面分三等:圓形的龍幣值三千錢,方形的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的龜幣值三百錢。所謂白金,實際上是銀和錫的合金。銀少錫多,作價又那麼高,自然會發生貶值。加上銀的價格高,錫的價格低,成千上萬的人又私下鑄造起來,結果白金只用了一兩年就廢止了。白金是中國最早的銀幣,也是第一次在幣面上出現了圖型。在此以前,錢幣上只鑄文字,不用圖畫,與希臘體系的錢幣不同。漢武帝時中國已同古羅馬、印度等國有貿易往來,白金鑄圖型很可能是受到外國幣制的影響。

皮幣的原料是用皇家上林苑中養的白鹿的皮,長寬各一尺,上面有彩色的繪圖。小小一塊畫了圖的鹿皮,竟然作錢四十萬,在當時是無論如何行不通的。不過,正因為它的幣材與幣面的價值相差懸殊,因而可以說是中國紙幣的最早嘗試。

白金、皮幣的弊病,漢武帝很快就發現了。於是在發行白金和皮幣以後的幾個月,開始鑄造『五銖錢』。

五銖錢相當精美,銅色渾厚勻稱,文字端莊俊秀,並且採用了戰國時刀幣、環錢邊緣突起的輪廓,以保護幣上的文字不致磨損,同時增加牢度。這一邊緣突起輪廓的鑄造法從此就固定了下來。

五銖錢大小得體,輕重適中。在這以前,大的如某些刀幣,長十九厘米,重五十多克;小的如莢錢,直徑不到一厘米,象豌豆那麼一粒,攜帶與計數都很不方便。五銖這一標準是人民群眾通過長期的實踐得來的,因而經得起實踐的檢驗。

公元前113年(漢武帝元鼎四年),漢武帝將鑄造錢幣的大權收歸中央所有,並在上林苑設立負責鑄錢的機構,稱作『上林三官』。鑄造錢幣有了專門機構負責,錢幣的質量就有了保證。這時鑄錢已經採用了銅質母範的方法,即先用泥土製成非常精美的凹模祖范,然後鑄出凸模銅母範,用它可以造出無數的凹模泥范,因此鑄出的銅錢大小和式樣完全一致。至於錢的邊緣,原來是用手工來銼平的,到了這時,已經改為疊串在一起用車刀車平,在技術上有了進步。
從史書的記載看,漢代在發行了五銖錢以後,錢幣使用得更加廣泛,流通的渠道也更多了。錢可以買到官職,也可以贖罪。漢以前,作為政府一大開支的官吏薪俸,都是以谷和粟等實物來支付的;到了西漢,名義上雖然叫若干石,但在實際發付時,有的發一半谷粟、一半銅錢,有的則完全發錢。東漢時的官俸,連名義上都改為一半錢、一半谷粟了。錢幣的用處這麼大,人們對於它的追求也就更加強烈。漢代錢範上,常有『日入千金』、『日入千萬』、『大利千萬』等字樣。『金錢萬能』好象已成為一般人的座右銘。

從公元前116年(漢武帝元鼎元年)起,五銖錢已作為唯一的錢幣,獨步於漢帝國的疆域。直到一百二十多年後,王莽稱『假皇帝』,代行皇帝職權,才發行了三種新錢:大泉、栔[qì氣]刀和金錯刀。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