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72|回覆: 0

[國學灌水] 最可笑的"油趣":南宋美女用桐油呵護秀髮變禿子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5-21 23:4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中國網博客
如今堪稱油時代,全世界都在為燃油操心,而中國人還不時為食用油鬧心,今天說漲價,明天又說地溝油,沒一刻消停。南宋也是一個油時代,人們也為油而鬧心,且不是一般的『鬧』。
半為燈火半煮蔬。這是南宋孝宗淳熙年間福建詩人陳藻寫的一句詩(木槽壓油三石余,半為燈火半煮蔬),基本上反映了當時人對於油的一種集體情緒。
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道:『蓋人家每日不可闕者,柴、米、油、鹽、醬、醋、茶。』可見油是南宋人日常生活用品中最普遍常用的一種。除了用於食用之外,還需拿出一半用於點燈照明,你說鬧心不鬧心?幸虧當時沒有機動車,否則就要改為『油分三用,炒菜、照明、驅車也』,用途越多,消耗越大,價格就越高,不把人鬧心死才怪。
油價再高也要用。據史書記載,南宋歲賦之物有四類,其中一類為物產之品,共六種,油在第五種:『五曰果、藥、油、紙、薪、炭、漆、蠟』,又,『在京及畿肉油、炭、面、布、絮稅併力勝錢並權免』(【宋史】)。可見當時油產數量相當可觀,百姓既要生產油來充歲賦,用油時又需重複繳稅。朝廷還專門設置『油醋庫』來管理『麻、荏、菜三等油及醋,以供膳局』,民間得之不易,由是價貴。
但南宋人比較達觀知命,賺錢幹嘛呀?就是為了生活得更好些,儘管油很金貴,該用還得用。時人有詩曰:『淺下姜鹽細點油,小甘微苦嫩香浮。』有些『舌尖上的中國』的味道了,口腹之慾是第一位的。
油新餅美爭先嘗。這是陸游的句子(胡麻壓油油更香,油新餅美爭先嘗),整個兒就是一副饞嘴相。南宋人的饞嘴,跟油息息相關。因為有了油,南宋人的食譜上多了不少美食。如林洪的【山家清供】提到的『黃金雞』、『假煎肉』,南宋浦江吳氏的【中饋錄】提到的『灸魚』、『爐焙雞』等等,均離不開麻油。
以『假煎肉』為例,本來是一道素食,卻取了個葷菜的名字,箇中的原因正在於用了油,其做法是:『瓠與麩薄切,各和以料,煎麩以油,煎瓠以脂乃熬,蔥、油入酒共炒,瓠與麩熟,不惟如肉其味亦無辯者。』讀文字,趙炎就流下口水了。
奸商用死人煉油。莊季裕在【雞肋編】中說道,紹興初,江南大旱引發饑荒,加上兵連禍結,百姓死者眾,有一些不良之徒竟用死人的大腦來煉油販賣,謀取暴利。這則令人噁心的記載,一方面說明當時人已然掌握了提煉動物油的方法,另一方面也說明人們喜愛食用油和油價的居高不下,導致其中的利潤空間巨大。
婦女用桐油護髮。南宋所轄之地多水,有『江湖少胡麻』的說法。據記載,胡麻這種植物,『雨時薄收,大旱方大熟』,南宋的胡麻產量極小,所以胡麻油十分金貴。於是,人們多以其他油類替代,食用油一般是菜油,而照明呢,一般『多以桐油為燈』。
莊季裕在【雞肋編】中說,桐油『煙濃污物,畫像之類尤畏之,沾衣不可洗,以冬瓜滌之乃可去,色青而味甘,誤食之,令人吐痢,飲酒或茶皆能蕩滌,蓋南方酒中多灰爾』。范仲淹在對抗西夏時寫過『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句,不知是否跟軍營內普遍使用桐油照明有關。
最可笑的是,『嘗有婦人誤以膏發,粘結如椎,百治不能解,竟髡去之』。女人愛美,用桐油當護髮素,卻使滿頭秀髮變成了硬邦邦的椎狀物,還找不到醫治的辦法,確實夠雞肋的,不得已,只好剃光頭算球了。(趙炎 中國網專家博客)

        來源:中國網博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