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1|回覆: 0

[其他] 【鹽鐵論】卷29散不足詩解9古聖履德行仁天歆始皇信禨求仙巡幸勞民國聚不足政怠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2-20 17:30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鹽鐵論】卷29散不足詩解9古聖履德行仁天歆始皇信禨求仙巡幸勞民國聚不足政怠
題文詩:
古者庶人,麁菲草芰,縮絲尚韋.及其後則,

綦下不借,鞔鞮革舄.而今富者,革中名工,

輕靡使容,紈里紃下,越端縱緣.中者鄧里,

閒作蒯苴,蠢豎婢妾,韋沓絲履.仆走者亦,

茸芰絇綰.古者聖人,勞躬養神,節慾適情,

尊天敬地,履德行仁.上天歆焉,永其世豐,

其年故堯,秀眉高彩,享國百載.及秦始皇,

覽怪迂說,信禨祥事,乃使盧生,求羨門高,

徐福入海,求不死藥.當此之時,燕齊之士,

釋其鋤耒,爭言神仙.方士於是,趣咸陽者,

以千數且,言仙人乃,食金飲珠,然後壽與,

天地相保.皇於是數,巡狩五嶽,濱海之館,

以求神仙,蓬萊之屬.數幸郡縣,富人貲佐,

貧者築道,於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

吏捕掣頓,不以道理.名宮之旁,廬舍丘落,

無生苗樹;百姓離心,思怨十半.書曰享多,

儀不及物,曰不享也.故聖人非,仁義不載,

於己且非,正道不御,於前是以,先帝之誅,

文成五利,諸人等宣,布建學官,親近忠良,

欲以絕怪,惡之端昭,至德之途.宮室奢侈,

林木之蠹.器械雕琢,財用之蠹.衣服靡麗,

布帛之囊.狗馬食人,之食猶如,五穀之蠹.

口腹從恣,魚肉之蠹.用費不節,府庫之蠹.

漏積不禁,田野之蠹.喪祭無度,傷生之蠹.

墮成變故,傷功工商,上通傷農.故一杯棬,

用百人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爲害亦多.

目脩五色,耳營五音,體極輕薄,口極甘脆.

此功積於,無用財盡,於不急也,口腹不可,

爲多故國,病聚不足,即政乃怠,人病聚不,

足則身危.丞相問曰:治聚不足,爲之奈何?

至聚情聚,以農富民,非奢非侈,勤儉建國.

【原文】

  古者,庶人麁菲草芰,縮絲尚韋而已。及其後,則綦下不借,鞔鞮革舄。今富者革中名工,輕靡使容,紈里紃下,越端縱緣。中者鄧里閒作蒯苴,蠢豎婢妾,韋沓絲履。走者茸芰絇綰。



  【注釋】麁,原作『鹿』,今據張敦仁說校改。菲,借爲屝,芰,同履。三者均爲草鞋。縮絲尚韋:用繩子加皮條繫著鞋。
  綦(qi):鞋帶。不借:麻鞋。【方言】:『絲作之者謂之履。麻作之者謂之不借。』鞔(man)鞮(di)革舄(xi):三者都是皮製的鞋。
  紃(x*n):用絲、麻編成的絛子。
  越端,越,同絨,即以彩色的絨布裝飾鞋的前後。縱緣:縱,絨的一種。即以絨布裝飾鞋的邊沿,即緣鞋口。
  孫人和認爲:『'里」當作'■」,鄧、■並在今河南南陽境。』南陽境內,苞草質優,鄧、■用來做草鞋。蒯苴,把蒯草墊在鞋中。
  蠹豎,原作秦堅,今改正。孫人和認爲:『'堅」疑當作'豎」。'秦」未詳。』孫校『豎』字是,今從之,『秦』即『蠹』字之誤。
  韋沓:即革鞜。【漢書·楊雄傳】:『革鞜不穿。』註:『履,革履。』就是皮鞋。走者:僕人,跑腿的人。茸芰:細軟的鞋。絇綰,原作『狗官』,今據王紹蘭說校改。絇綰:即鞋頭上的裝飾。
【譯文】古時候,老百姓不過腳上穿草鞋,最多加上絲和皮的鞋帶。到了後來,普通人穿麻鞋或皮鞋。今天,有錢的人家用有名的鞋匠做鞋,輕軟美好,樣式美觀,用素綢子做鞋裡,鞋底上鑲絛子,鞋頭和後跟都加了絨布裝飾,鞋口也是絨布沿邊。中等人家,常穿鄧、■用苞草製作的鞋,並把蒯草墊在鞋裡。蠹豎、奴婢、妻妾,穿著皮鞋或絲鞋。僕人也穿著鞋頭有裝飾的柔軟的鞋子。
【原文】
  古聖人勞躬養神,節慾適情,尊天敬地,履德行仁。是以上天歆焉(1),永其世而豐其年。故堯秀眉高彩(2),享國百載。及秦始皇覽怪迂(3),信禨祥(4),使盧生求羨門高(5),徐市等入海求不死之藥(6)。當此之時,燕、齊之士釋鋤耒,爭言神仙。方士於是趣咸陽者以千數,言仙人食金飲珠,然後壽與天地相保。於是數巡狩五嶽(7),濱海之館,以求神仙蓬萊之屬。數幸之郡縣,富人以貲佐,貧者築道旁。其後,小者亡逃,大者藏匿;吏捕索掣頓(8),不以道理。名宮之旁,廬舍丘落,無生苗立樹;百姓離心,思怨者十有半(9)。【書】曰:『享多儀,儀不及物,曰不享(10)。』故聖人非仁義不載於己,非正道不御於前。是以先帝誅文成、五利等(11),宣布建學官(12),親近忠良,欲以絕怪惡之端,而昭至德之塗也。
 【注釋】(1)歆(xin):感動。
  (2)【淮南子·修務篇】:『堯眉八彩,九竅通洞,而公正無私,一言而萬民齊。』【意林】引許慎註:『眉理八字也。』【白虎通·聖人篇】亦說『堯眉八彩』,和這裡所說的『堯秀眉高彩』,都是儒家學派編造的神話。
  (3)怪迂:怪誕迂腐,指燕、齊方士神仙之說,見【史記·封禪書】。
  (4)禨(ji)祥:事先占卜吉凶的迷信活動。
  (5)使盧生求羨門高: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到河北碣石山巡視,派燕人盧生找仙人羨門高在碣石刻石碑。
  (6)徐市(fu)等人海求不死之藥:徐市,即徐芾、徐福。【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齊(山東)人徐市等人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住在那裡,有不死之藥。後來始皇同意,讓他帶著數千童男童女出海求仙人,結果一去不復返。
  (7)巡狩:古代天子帝王巡視。五嶽: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北嶽恆山,南嶽衡山。

(8)掣頓:又見【救匱篇】。掣,拉,牽引。頓,停止。【史記·滑稽傳】:『當道掣頓人車馬。』就是說車馬走時,就頓之使止;車馬停時,又拉之使行。在本文中,掣頓是強制人服從自己的意思。

(9)張敦仁曰:『'半」,當作'六」。(見【史記·淮南王列傳】,【漢書·伍被傳】同。華本改'九」,更誤)』案明初本亦作『九』。
  (10)語出【尚書·周書·洛誥】。亨:奉上。儀:禮節。
  (11)文成:指文成將軍。漢武帝時方士齊人少翁封號。以鬼神方術受封,後以偽造牛腹中帛書事被誅。五利:指五利將軍。漢武帝時方士欒大封號。以言不死之藥可得、仙人可致受封。後以方多不驗被誅。見【史記·封禪書】、【漢書·郊祀志】及【武帝紀】。
  (12)張敦仁曰:『'宣」當作'皇」,張之象本改'宣帝」作'陛下」,(攖寧齋鈔本、太玄書室本、沈延銓本、金蟠本同)非。』

【譯文】古時候,聖人操練身體,保養精神,節制感情和欲望,尊天敬地,實行德政和仁義。因此,感動了上天,使他們長壽,而且年年獲得豐收。所以,堯帝眉清目秀,滿面紅光,治理國家達百年之久。到了秦始皇,他接受怪誕迂腐的方士神仙之說,相信事先求吉凶的迷信活動(到碣石山巡視),命燕人盧生尋求仙人羨門高,派徐市帶著童男童女到東海求不死之藥。在那個時候,燕地、齊地的人大都丟掉鋤頭農具,紛紛談論神仙。方士於是跑到咸陽的數以千計,說什麼仙人吃金飲珠,可與天地同壽。於是秦始皇多次巡視五嶽,在海濱建立館舍,以便供人們到蓬萊等仙島拜訪神仙。他多次駕臨的郡、縣,富人用財物幫助巡狩時用費,窮人被派去在經過的道旁修建馳道和臨時宮殿。以後,他再去,窮人就逃亡,富人就躲避;而官吏到處搜捕,強迫人們服勞役,根本不按道理辦事。秦朝著名的宮殿旁邊,房屋空虛衰敗,沒有活著的禾苗和豎著的樹木;百姓離心離德,十個人有五個怨恨。【尚書】上說:『(祭祀時)獻上的東西是很多的,只有東西而不合禮節,不算上供。』因此,聖人對於不合仁義的事不沾邊,不合正道來的東西,擺在面前也不使用。所以,武帝殺了說鬼神的文成將軍(少翁)和五利將軍(欒大)等,皇帝建立學堂,目的是親近忠順有才能的人,杜絕怪事和罪惡產生的根源,開闢達到最高道德的途徑。

【原文】

  宮室奢侈,林木之蠹也。器械雕琢,財用之蠹也。衣服靡麗,布帛之囊也。狗馬食人之食,五穀之蠹也。口腹從恣,魚肉之蠹也。用費不節,府庫之蠹也。漏積不禁,田野之蠹也。喪祭無度,傷生之蠹也。墮成變故傷功,工商上通傷農。故一杯棬用百人之力,一屏風就萬人之功,其爲害亦多矣。目脩於五色,耳營於五音,體極輕薄,口極甘脆。功積於無用,財盡於不急,口腹不可爲多。故國病聚不足即政怠,人病聚不足則身危。
  丞相曰:治聚不足奈何?



  【注釋】蠹:蛀蝕器物的害蟲。
  從恣:即縱恣,放縱恣肆,毫無節制。
  故:指老規矩。功:功業。
  上通:指鹽、鐵官營等項政策。
  杯棬(quan):杯、盤、盆的總稱。
  脩,原作修,今據張敦仁說校改。脩(tao):目不明。這裡是沉迷的意思。營:沉醉於的意思。
  盧文弨曰:『'薄」疑'暖」。』
【譯文】住的宮室奢侈腐化,就像林木的蛀蟲一樣。用的器具雕琢刻鏤,就像財物用品的蛀蟲一樣。穿的衣服非常華麗,這就像布匹絲綢的蚊蟲一樣。豬狗牛馬吃人吃的東西,這就像魚和肉的蚊蟲一樣。嘴和肚子放縱恣肆,毫無節制,這就像魚和肉的蛀蟲一樣。開支不節儉,這就像倉庫的蛀蟲一樣。浪費不禁止,這就像田地的蛀蟲一樣,喪葬祭祀沒有限制,這就像傷害活人的蛀蟲一樣。毀壞成規,變更舊法,這是損害功業,工商業官營,就會妨害農業,所以一個杯子、盤子用上百人去做,一個屏風需要上萬人的勞動,它們帶來的害處是很多的啊!眼睛迷戀於五色上,耳朵沉醉於音樂里,身體要穿最輕最暖的衣服,吃的總想是又甜又脆的美好吃物。這就是把功夫都花費在無用的工作上,把財物都耗費在不急迫的事情上。人們嘴和肚子不能貪而無厭。所以,國家有財富聚積不足的弊病,就是朝政衰敗;人要是患有聚積不足的疾病,身體就危險了。
  丞相說:怎樣醫治財富聚積不足的弊病呢?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