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6|回覆: 0

[道學研究]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6天地奸臣盜國稚子化國不知爲國所化陽燧用神合真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3-1-17 17:14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譚峭【化書】卷1道化詩解6天地奸臣盜國稚子化國不知爲國所化陽燧用神合真
題文詩:
太虛,天地,天地,人蟲,
營虰,腸中之蟲,搏我精氣,灼我魂魄,
盜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
所以知,天之必頹.天其頹乎,我將安有;
我其死乎,營虰安守?是以所謂,奸臣盜國,
國破家亡;蛀蟲蝕木,木盡蟲死.是以大人,
精氣,魂魄,滋味,嗜欲,
富貴.雖天地老,而我不傾;營虰死,
而我長生;奸臣,而國太平.稚子弄影,
不知爲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爲像所侮.
化家不知,爲家所化,化國不知,爲國所化,
化天下者,不知,天下所化.三皇雖聖,
有道者不,知其道化,爲五帝德.五帝其雖,
德者不知,其德化爲,三王仁義.三王,
仁義者不,知其仁義,化爲秦漢,之戰爭也.
醉者負醉,疥者療疥,其勢彌顛,其病彌篤,
而無反者.陽燧召火,方諸召水,感激之道,
斯不遠矣.高視者強,低視者賊;斜視者狡,
平視者仁;張視者怒,細視者佞;遠視者智,
近視者拙;外視者昏,內視者明.是故所以,
載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合真,可以長存.
至神至情,神清氣正,氣正真情,真情永恆.

化書之17:天地
【原文】

天地盜太虛生,人蟲盜天地生,營虰者,腸中之蟲也, 搏我精氣,灼我魂魄,盜我滋味,而有其生。有以見我之必死,所以知天之必頹。天其頹乎,我將安有;我其死乎,營虰將安守?所謂奸臣盜國,國破則家亡;蛀蟲蝕木,木盡則蟲死。是以大人錄精氣,藏魂魄,薄滋味,禁嗜欲,外富貴。雖天地老而我不傾,?營虰死而我長生,奸臣去而國太平。
【譯文】
天地是從太虛中產生的,人是從天地中產生的,而營虰這種蟲子,是人肚子裡的蟲子,這種蟲子,奪取我身體裡的精氣,灼烤我的魂魄,依靠我對食物的滋味而生存。從以前生死更替的事情可以預見我的身體死亡是必然的,所以知道天地也會有滅亡的時候。天地滅亡了我還能存在嗎?我死了,營虰還能活下去嗎?這樣的事情正像奸臣危害國家,國家破滅了,家庭就沒有辦法生存了;蛀蟲蝕害木頭,木頭被蝕完的時候,蛀蟲的死期也就到了。因此道德高深的人採取自己的精氣,深藏自己的魂魄,不去熱衷美食滋味,控制自己的嗜好和欲望,將富貴置之度外。這樣雖然天地滅亡而我不會死,肚子裡的營虰死去而我卻能長生不老,就像奸臣伏誅而國家享有太平。

化書之18:稚子

【原文】
稚子弄影,不知爲影所弄;狂夫侮像,不知爲像所侮。化家者不知爲家所化,化國者不知爲國所化,化天下者不知爲天下所化。三皇,有道者也,不知其道化爲五帝之德。五帝,有德者也,不知其德化爲三王之仁義。三王,有仁義者也,不知其仁義化爲秦漢之戰爭。醉者負醉,疥者療疥,其勢彌顛,其病彌篤,而無反者也。
【譯文】
小孩子在玩弄自己的影子的時候,不知道自己也在被影子所玩弄;狂妄自大的人在欺辱鏡子裡的影像時候,不知道自己也被影像所欺辱。企圖改變家庭的人不知道自己也在被家庭改變,企圖改變國家的人不知道自己也在被國家所改變,企圖改變天下的人不知道也在被天下所改變。三皇爲道德高深的聖人,不知道到了五帝時代,自己的奉行的大道已經已經轉變成爲高尚品行。五帝爲品行高尚之人,不知道到了夏禹、商湯、周武王三王時代,自己的高尚品行轉變成爲仁愛與正義。三王爲有仁愛與正義的人,不知道到了秦漢時代,自己的仁愛與正義轉變成爲戰爭。醉酒的人還在沉溺醉鄉之中,身體上長有疥瘡的人還在忙於治療自己的疥瘡,醉的人愈來愈醉,病的人愈來愈病,從而沒有覺悟的人了。

【注釋】

稚子:小孩子
三皇:
伏羲——中華民族人文始祖。所處時代約爲新石器時代早期,相傳爲中國醫藥鼻祖之一。
伏羲是我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出生在甘肅省的天水隴南一帶。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紀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爲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神農——傳說他發明製作木耒、木耜,教會人民農業生產,遍嘗百草,發現藥材,教會人民醫治疾病。還制定了曆法,開創九井相連的水利灌溉技術等。因爲他發明農耕技術而號神農氏。
黃帝——軒轅黃帝是中國古史傳說時期最早的宗祖神,華夏族形成後被公認爲全族的始祖。上古時期約在姬水一帶(即渭水—湟水之間)。黃帝族後裔中的一支進入今山西南部,創造了夏文化,遂稱夏族。夏族進入中原建立了中國第一個王朝夏代。經過夏、周兩代與其他各族的衝突、交往與融合,到戰國時期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族。
五帝:
少昊([hào] )——中國五帝之一,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東夷人的首領,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等數百個姓氏的始祖。統治地區山東省東海之濱的日照。
顓頊( ZhuānXū)——五帝中第二位帝王,黃帝的孫子,居於帝丘(今河南省濮陽附近)。統治的地區北到現在的河北省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
帝嚳( Dìkù)——五帝中第三位帝王,黃帝之曾孫。與顓頊一起奠定華夏基根,是華夏民族的共同人文始祖。
唐堯——五帝中第四位帝王,因封於唐縣,故稱唐堯。公元前 2377 出生於現在的唐縣北高昌村,15 歲時受封爲唐侯。20 歲時其兄帝摯爲形勢所迫讓位於他,成爲我國原始社會末期的部落聯盟長。即位後封其兄摯於唐地爲唐侯,並在唐縣伏城一帶建第一個都城。後因水患西遷,定都山西臨汾。唐堯在帝位70 年,90歲時禪讓於舜,118 歲時去世。
虞舜(yú shùn)——五帝中第五位帝王,今山東諸城市萬家莊鄉諸馮村人。四部落聯盟首領,受堯的禪讓而稱帝。其國號爲『有虞』,故稱『有虞氏帝舜』。

化書之19:陽燧
【原文】
陽燧召火,方諸召水,感激之道,斯不遠矣。高視者強,低視者賊;斜視者狡,平視者仁;張視者怒,細視者佞;遠視者智,近視者拙;外視者昏,內視者明。是故載我者身,用我者神,用神合真,可以長存。
【譯文】
陽燧聚集太陽之火,方諸凝聚露水,這樣的事情就接近了感受和反饋的本質。眼睛總是向高處看的人強健,眼睛向低處看的人邪氣,眼睛斜視的人詭詐,眼睛平視的人仁義,張大眼睛看東西的人易怒,眯起眼睛看東西的人奸佞;向遠處看的人智慧,向近處看的人笨拙;向外看的人昏庸,向身體內部看的人明智。因此,像車船載貨一樣負載我的,是我的身體,像使用工具一樣使用我的,是我的意識。用我的意識與我的身體相合,就可以長存於世。

【注釋】

陽燧:古時用銅質製成的凹面鏡。用以聚集日光,點燃艾炷施灸。

方諸:月下承露取水的器具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