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92|回復: 0

[儒家文化] [论语心得] 2.5 现在的子女,即使想尽孝,也不知道如何去做,而大部分人以为管两餐,给点生活费就是孝顺了,你是这样的人吗?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22-11-16 0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论语·为政篇】第五章: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阅读电子书

现代汉语
本章用现代汉语怎么理解呢?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做子女的礼义。』樊迟为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什么是孝,我回答说,「不要违背做子女的礼义。」』樊迟说,『说的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候,按礼节为他们做事,死了以后,按礼节葬送他们,按礼节拜祭他们。』
论语新解·为政篇】孟懿子问:『怎样是孝道?』先生说:『不要违逆了。』一日,樊迟为先生御车,先生告诉他说:『孟孙问我孝道,我答他不要违逆了。』樊迟说:『这是什么意思呀?』先生说:『父母生时,当以礼奉事。死了,以礼葬,以礼祭。』
论语译注·为政篇】孟懿子向孔子问孝道。孔子说:『不要违背礼节。』不久,樊迟替孔子赶车子,孔子便告诉他说:『孟孙向我问孝道,我答复说,不要违背礼节。』樊迟道:『这是什么意思?』孔子道:『父母活着,依规定的礼节侍奉他们;死了,依规定的礼节埋葬他们,祭祀他们。』

理解思路
本章的理解要点有哪些?
一、本章论述的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以及子女如何行践,为父母做事。
二、孝顺是子女与父母相处的和谐状态。
三、子女为父母做事,要达到孝顺这种和谐状态,就必须以仁义忠信等德行,按一定的礼节去做,不能超越,也不能不足,否则就会违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义。
四、父母活着时,子女为父母做事,要保持孝顺的和谐状态,见不义时『几谏』而止,『不从』的话可以在父母喜乐时『三谏』,仍然『不从』也必须要『敬而不违』『劳而无怨』;父母死了之后,要尽心尽力地办丧送葬,拜祭时要内心追思怀念他们。这些都是适当的礼节,只要不打破孝顺的和谐状态,就可以了。

中心思想
本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尽孝,必须事父母以礼。

思维启发
那么本章能给我们什么启发呢?
首先,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先辨析清楚相关事物的义理、道义,因为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礼节来做事。比如是师生之义,就用师生之礼,是父子之义,就用父子之礼;
然后,还要考察清楚相关事物的和谐状态是怎样的,这样才能确定礼节的度量;比如孝顺的和谐状态,就是敬而不违,劳而无怨。

词语注释
孟懿子,鲁国的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他父亲是孟僖子仲孙貜,【左传·昭公七年】说,孟僖子将死,遗嘱要他向孔子学礼。
无违,黄式三【论语后案】说:『左传桓公二年云,「昭德塞违」,「灭德立违」,「君违,不忘谏之以德」,【六年传】云:「有嘉德而无违心」,【襄公二十六年传】云,「正其违而治其烦」……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因此,我把『违』译为『违礼』,王充【论衡·问孔篇】曾经质问孔子,为什么不讲『无违礼』,而故意省略讲为『无违』,难道不怕人误会为『毋违志』吗?由此可见『违』字的这一含义在后汉时已经不被人所了解了。
笔者按:不管是否会误解,这一章在【论语】里都是整章记录的,依据孔子最后的回答,可知是『无违礼』,至于当时孔子所讲是『无违』还是『无违礼』,无从考究,因为【论语】系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著。
樊迟,孔子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作小三十六岁.孔子家语作小四十六岁.若从左传哀公十一年所记载的樊迟的事考之.可能史记的『三』系『亖』古『四』字之误.
生,事之以礼。『生』和下句『死』都是表示时间的节缩语,所以自成一逗,古代的礼仪有一定的差等,天子,诸侯,大夫,士,庶人各不相同,鲁国的三家是大夫,不但有时用鲁公诸侯之礼,甚至有时用天子之礼,这种行为当时叫做『僭』,是孔子所最痛心的,孔子这几句答语,或者是针对这一现象发出的。

本文来自以下【文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