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874|回復: 0

[其他] 【贞观政要】卷34辨兴亡诗解1周立弘仁秦行诈道务积于人非盈仓库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10-28 17:38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贞观政要卷34辨兴亡诗解1弘仁秦行诈道务盈仓库
题文诗:
贞观初年,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
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
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相悬?尚书右仆,
射萧瑀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八百诸侯,
不期而会.周室,六国无罪,始皇也,
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
太宗曰否,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
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
祚之修短,意在兹乎!贞观二年,太宗谓,
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大旱,
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不许赈给,
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
末年,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
恃此富饶,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
亦此之由.凡理国者,,于人不在,
盈其仓库.古人: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之!
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者也;如其不肖,
多积仓库,徒益奢侈,危亡之本.民者国本,
藏富于民,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本立道生.
【原文】

贞观初,太宗从容谓侍臣曰:『周武平纣之乱,以有天下;秦皇因周之衰,遂吞六国。其得天下不殊,祚运长短若此之相悬也?』尚书右仆射萧瑀进曰:『纣为无道,天下苦之,故八百诸侯不期而会。周室微,六国无罪,秦氏专任智力,蚕食诸侯。平定虽同,人情则异。』太宗曰:『不然,周既克殷,务弘仁义;秦既得志,专行诈力。非但取之有异,抑亦守之不同。祚之修短,意在兹乎!』
【译文】
贞观初年,唐太宗从容地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周武王平定了商纣王之乱,取得了天下;秦始皇乘周王室的衰微,就吞并了六国。他们取得天下没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国运长短如此悬殊呢?』尚书右仆射萧瑀回答说:『商纣王暴虐无道,天下的人都痛恨他,所以八百诸侯不约而同地来与周武王会师,讨伐纣王。周朝虽然衰微,六国无罪,秦国完全是倚仗智诈暴力,像蚕吃桑叶一样,逐渐吞并诸侯的。虽然同是平定天下,人们对待他们的态度却不一样。』太宗说:『这样的说法不对,周灭殷以后,努力推行仁义;秦国达到目的以后,却一味地施行欺诈和暴力,它们不仅在取得天下的方式上有差别,而且守护天下的方式也不相同。国运之所以有长有短,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吧!』

【原文】

贞观二年,太宗谓黄门侍郎王珪曰:『隋开皇十四年大旱,人多饥乏。是时仓库盈溢,竟不许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不怜百姓而惜仓库,比至末年,计天下储积,得供五六十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致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凡理国者,务积于人,不在盈其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但使仓库可备凶年,此外何烦储蓄!后嗣若贤,自能保其天下;如其不肖,多积仓库,徒益其奢侈,危亡之本也。』
【译文】
贞观二年(628),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珪说:『隋朝开皇十四年遇到大旱,百姓大多忍饥挨饿。当时国家粮仓贮存甚丰,可是朝廷竟不肯用粮食拯济灾民,下令让老百姓自己想办法。隋文帝不爱惜百姓却吝惜粮食,到了隋朝末年,粮仓贮存的粮食,足够五、六十年之需。隋炀帝继承父业,依仗国家富庶,所以挥霍无度,极尽奢侈之能事,终于国破家亡。对于国君,首要的任务在于含养民生,不在于充实粮仓。古人说:'老百姓不富足,国君又怎么能够富足呢?」只要仓库的贮备足以对付灾年,再多贮存粮食又有什么用呢?国君的后代如果贤明,他自然可以保住江 山,如果他昏庸,即使粮食满仓,也只是助长他奢侈浪费的习 气而已,这是国家危亡的原因。』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