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979|回覆: 0

[其他] 【貞觀政要】卷12諫太子詩解1以民爲心弘道在人樂以移風禮以化人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牟向東 發表於 2022-10-17 14:37 手機頻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貞觀政要卷12諫太子詩解1爲心弘道在人樂以移風禮以化人
題文詩:
貞觀五年,李百藥爲,太子,庶子太子,
承乾頗爲,留意典墳,然閒宴後,嬉戲過度.
作贊道賦,百藥諷焉,詞曰臣聞,先聖格言,
嘗覽載籍,之遺則也.伊天地之,玄造洎皇,
王之建國,曰人紀與,人綱資立,言與立德.
履之率性,成道違則,罔念作忒.望興廢如,
從鈞,吉凶如糾.至乃大唐,受圖膺籙,
握鏡君臨.因萬物之,思化,百姓爲心.
體大儀之,潛運閱往,古於來今.盡爲善於,
乙夜惜勤,勞於寸陰.釋層冰,於瀚海變,
寒谷於林.總人靈以,胥悅極穹,壤而懷音.
赫矣聖唐,大哉靈命;時維大始,運鐘上聖.
天縱皇儲,固本居正;機悟宏遠,神姿凝映.
顧三善而,必弘,四德爲行.每趨庭而,
,問寢資敬.奉聖訓以,周旋誕,
天文明命.邁觀喬而,望梓即爲,元龜明鏡.
大道雲革,禮教斯起,以正君臣,以篤父子.
君臣之禮,父子之親,盡情義以,兼極諒弘,
道之在人.豈夏啟與,周誦亦,丹朱商均.
既雕且琢,溫故知新.惟忠與敬,曰孝與仁.
則可以,下光四海,上燭三辰.昔三王之,
教子兼以,四時齒學;將交發於,中外乃先,
之以禮樂.樂以移風,易俗禮以,安上化人.
非有悅於,鐘鼓將宣,志以和神.寧有懷於,
玉帛而將,克己庇身.生於深宮,之中處於,
群後之上,未深思於,王業不自,珍於匕鬯.
謂富貴之,自然恃以,崇高矜尚,必恣驕狠,
動愆禮讓,師傅,而慢禮儀,狎奸諂而,
縱淫放佚.前星之耀,遽隱少陽,之道斯諒.
雖天下之,爲家蹈夷,儉之非一.或以才而,
見升或見,讒而受黜.足可以,省厥休咎,
觀其得失.請粗略而,陳之,披文相質.
【原文】

貞觀五年,李百藥爲太子右庶子。時太子承乾①頗留意典墳,然閒宴之後,嬉戲過度。百藥作【贊道賦】以諷焉,其詞曰:下臣側聞②先聖之格言,嘗覽載籍之遺則③。伊天地之玄造,洎皇王之建國,曰人紀與人綱,資立言與立德。履之則率性成道,違之則罔念作忒。望興廢如從鈞,視吉凶如糾。至乃受圖膺籙,握鏡君臨。因萬物之思化,以百姓而爲心。體大儀之潛運,閱往古於來今。盡爲善於乙夜,惜勤勞於寸陰。故能釋層冰於瀚海,變寒谷於林。總人靈以胥悅,極穹壤而懷音。
【注釋】
①承乾:字高明,太宗長子。因生於承乾殿,故得此名。貞觀初立爲皇太子。貞觀十七年,承乾謀反事發,被廢。
②側聞:從旁聞知,表示曾有所聞。
③遺則:前人遺訓。
【譯文】
貞觀五年,李百藥爲太子右庶子。當時太子承乾對三墳五典這些古代典籍頗爲留心,可是閒飲宴樂之後,遊樂嬉戲稍微過分。於是李百藥作【贊道賦】來進行諷諫規勸,裡面寫道:我聽說過古代聖賢遺留下來的格言,也曾經看過記載在典籍上的遺訓。自從開天闢地以來,直到帝王建國立邦,都是依靠君主的德性言行,建立和鞏固社會的綱紀。按照法則辦事就能依附本性成就大道,違背了它就會思想混亂,作惡釀禍。看待歷史的興亡如同自然的天工造化,觀察人事的吉凶如同繩索的纏繞糾結。現在我們大唐帝國承受天命,應運而生,秉承清明之道,君臨天下。應根據事物變化的規律,把老百姓放在自己心中。體會天下暗藏的變化規律,細細地研讀古往今來的歷史。儘量爲天下多做好事,珍惜分分秒秒的光陰。這樣才能融化浩瀚海洋中的堅冰,將陰冷的山谷變成祭祀的秋林。讓生靈萬民歡悅,讓天地都沐浴您的恩寵 。
【原文】
赫矣聖唐,大哉靈命;時維大始,運鐘上聖。天縱皇儲,固本居正;機悟宏遠,神姿凝映。顧三善而必弘。祗四德而爲行。每趨庭而聞禮,常問寢而資敬。奉聖訓以周旋,誕天文之明命。邁觀喬而望梓,即元龜與明鏡。自大道雲革,禮教斯起,以正君臣,以篤父子。君臣之禮,父子之親,盡情義以兼極,諒弘道之在人。豈夏啟①與周誦②,亦丹朱③與商均。既雕且琢,溫 故知新。惟忠與敬,曰孝與仁。則可以下光四海,上燭三辰。昔三王之教子,兼四時以齒學;將交 發於中外,乃先之以禮樂。樂以移風易俗,禮以安上化人。非有悅於鐘鼓,將宣志以和神。寧有懷於玉帛,將克己而庇身。生於深宮之中,處於群後之上,未深思於王業,不自珍於匕鬯。謂富貴之自然,恃崇高以矜尚,必恣驕狠,動愆禮讓,輕師傅而慢禮儀,狎奸諂而縱淫放。前星之耀遽隱,少陽之道斯諒。雖天下之爲家,蹈夷儉之非一。或以才而見升,或見讒而受黜。足可以省厥休咎,觀其得失。請粗略而陳之,覬披文而相質。【注釋】
①夏啟:傳說中夏代國王,姒姓,禹之子。傳禹曾選定東夷族的伯益做繼承人。禹死後,他即繼王位,與伯益發生爭奪,殺伯益,確立傳子制度。有扈氏不服,也被他攻滅。一說禹去世後,伯益推讓,他被擁戴繼位。
②周誦:即周成王。即位時年幼,由周公旦攝政。
③丹朱:相傳爲堯之子,不肖,唯漫遊是好。
【譯文】
我盛唐赫赫天威,上承天命;開創帝業,遇到聖明的賢人。天派遣你作爲皇位的繼承人,鞏固國家的根本,居於正位;心地聰穎,光彩照人。凡三善之事必予光大,用四德來規範自己的行爲,常拜謁父王聽取教訓,奉孝君父問安致敬。按照聖訓待人接物,發揚光大上天之命,勤勉勵行父子之道,以此作爲元龜、明鏡。自從大道消失以後,禮就興起來了,這使君臣各得其所,使父與子之間的感情更加篤厚。君臣之間的禮義,父子之間的親情,達到情義兼至,都在於人爲。怎能說夏啟、周誦與丹朱、商均是一樣的呢?你要通過反覆不停地琢磨來溫 習 舊的知識,讓心靈受到啟發而獲得的新的知識。忠、敬、孝、仁,用它來治理國家,就可以使國家安定與興盛。過去三王教育子女,用四時之法按年來學習 ;將要讓太子出宮就位,都是先用禮樂來教育他們。樂用來改變風俗,禮用來安定統治、教化大眾。學習音樂並非是喜歡樂音,而是用它來表明志向,使心神安寧。學習禮法難道是想要得到玉帛嗎?只是爲了用其來克制自己的貪慾而讓自己得以保全。太子生長在宮廷之中,地位處於諸侯之上,如果不認真思考帝王的基業得之不易,就不會去珍惜,認爲富貴天定,自高自大,必然產生驕橫,從而使行爲違背禮節,產生像輕視師傅、怠慢禮儀、親近奸佞諂媚之人而放縱yín亂等可恥行爲。如果這樣,那麼先王的光芒就會隱沒,充滿陽光的大道就會陰暗,即使天下表面仍是一家,但所處的安全、危險情況卻不一樣。有的人可能憑藉才華得到任用,有的卻可能因爲誣陷而遭到貶謫。這就完全可以從中看出吉凶禍福,悟出得失成敗。讓我粗略地陳述一下過去的歷史,讓你從中得到公正的評斷。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