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8|回復: 0

[墨家] 【墨子】卷28非命诗解3执有命者曰上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不义忠孝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牟向东 發表於 2022-9-20 14:05 手机频道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8非命诗解3执有命者曰上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不义忠孝题文诗:
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
与其百姓,兼而相爱,交则相利,利则相分.
是以近者,安其政也,远者归德.闻文王者,
皆起趋之;疲与不肖,股肱不利,处而愿之,
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于我,吾则吾利,
岂不亦犹,文王民哉!如此是以,天鬼富之,
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
而王天下,政于诸侯.向者言曰:义人在上,
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
被其大利.吾用此知.真情所致,义薄云天.
故古圣王,发宪出令,设以赏罚,以为劝贤.
故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能悌,长于乡里,
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使治官府,
则不盗窃;故使守城,则不崩叛;君难则死,
出亡则送.此上所赏,百姓所誉.执有命者,
曰上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上之所罚,
命固且罚,不暴故罚.故入不慈,孝于亲戚,
出则不悌,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
男女无辨.故治官府,则为盗窃;守城则叛;
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之送.此上所罚,
百姓之所,非毁之也.执有命者,曰上所罚,
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上之所赏,命固且赏,
非贤故赏.以此为君,则不义也,为臣不忠,
为父不慈,为子不孝,为兄不良,为弟不悌.
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暴人之道!
【原文】3
    昔者文王封于岐周,绝长继短,方地百里,与其百姓兼相爱,交相利则(16)。是以近者安其政,远者归其德。闻文王者,皆起而趋之;罢不肖、股肱不利者(17),处而愿之,曰:『奈何乎使文王之地及我,吾则吾利,岂不亦犹文王之民也哉!』是以天鬼富之,诸侯与之,百姓亲之,贤士归之。未殁其世而王天下,政诸侯。乡者言曰:义人在上,天下必治,上帝、山川、鬼神,必有干主,万民被其大利。吾用此知之。

    是故古之圣王,发宪出令,设以为赏罚以劝贤。是以入则孝慈于亲戚,出则弟长于乡里,坐处有度,出入有节,男女有辨。是故使治官府,则不盗窃;守城,则不崩叛;君有难则死,出亡则送。此上之所赏,而百姓之所誉也。执有命者之言曰: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是故入则不慈孝于亲戚,出则不弟长于乡里,坐处不度,出入无节,男女无辨。是故治官府,则盗窃;守城,则崩叛;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送。此上之所罚,百姓之所非毁也。执有命者言曰:上之所罚,命固且罚,不暴故罚也;上之所赏,命固且赏,非贤故赏也。以此为君则不义,为臣则不忠,为父则不慈,为子则不孝,为兄则不良,为弟则不弟。而强执此者,此特凶言之所自生,而暴人之道也!
【注释】(16)本句『则』当为『利则分』之漏。(17)罢:通『疲』。
【译文】
     古时候文王封于岐周,断长接短,有百里之地,与他的百姓相互爱戴、相互谋利益,得利就分享。所以近处的人安心受他管理,远处的人向往他的德行。
听说过文王的人,都赶快投奔他。疲惫无力、四肢不便的人,聚在一起盼望他,说:'怎样才能使文王的领地伸到我们这里,我们也得到好处,岂不是也和文王的国民一样了吗?」所以天帝鬼神使他富裕,诸侯亲附他,百姓亲近他,贤士归附他,没死之前就已成为天下的君王,治理诸侯。前文所说:'讲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必定能得到治理。上帝、山川、鬼神就有了主事的人,万民都能得到他的好处。」我因此认识到这点。』
     所以古时候的圣王颁布宪法和律令,设立赏罚制度以鼓励贤人。因此贤人在家对双亲孝顺慈爱,在外能尊敬乡里的长辈。举止有节度,出入有规矩,能区别地对待男女。因此使他们治理官府,则没有盗窃,守城则没有叛乱。君有难则可以殉职,君逃亡则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赞赏,百姓所称誉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就该赞赏,并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的,不是因为凶暴才惩罚的。』所以在家对双亲不孝顺慈爱,在外对乡里长辈不尊敬。举止没有节度,出入没有规矩,不能区别对待男女。所以治理官府则会盗窃,守城则会叛乱。君有难而不殉职,君逃亡则不会护送。这些人都是上司所惩罚,百姓所毁谤的。主张『有命』的人说:『上司所惩罚是命里本来就该惩罚,不是因为他凶暴才惩罚的;上司所赞赏,是命里本来该赞赏,不是因为贤良才赞赏的。』以这些话来做国君则不义,做臣下则不忠,做父亲则不慈爱,做儿子则不孝顺,做兄长则不良,做弟弟则不悌。而顽固主张这种观点,则简直是坏话的根源,是凶暴人的道理。

小黑屋|举报|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