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5|回覆: 0

[道學研究] 【墨子】卷21節用(中)詩解聖王給民衣食兵甲車船棺墓宮室利民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24 15: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墨子】卷21節用詩解聖王給民衣食兵甲車船棺墓宮室利民
題文詩:
墨子言曰: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
正諸侯者,乃由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
忠信相連,示之以利,是以百姓,終身不饜,
歿世不.利民爲本.是故古者,聖王制爲,
節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者,輪車鞼匏,
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曰:凡足奉給,
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聖王弗爲.
古聖王制,爲飲食法,足以,充虛繼氣,
股肱,耳目聰明,則止不極,五味之調,
芬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何知其然?
堯治天下,南撫交阯,北降幽都,東西,
日所出入,莫不賓服.逮其厚愛,黍稷不二,
羹胾不重,飯於土塯,啜於土形,木勺以酌,
俯仰周旋,威儀之禮,聖王弗爲.古者聖王,
制爲衣服,之法曰冬,服紺之衣,便且暖;
夏服綌衣,輕凊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
聖王弗爲.古者聖爲,猛禽狡獸,暴人害民,
於是教民,以兵.日帶劍,爲刺則入,
擊則斷,旁擊不折,此劍之利.甲爲衣,
則輕且利,動則便,此甲之利.之利,
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不傷人,
利以速至.古聖王爲,大川廣谷,不可濟乃,
利爲舟楫,則止.雖上,三公諸侯,
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古聖王制,
爲節葬法,曰衣三領,足以朽肉;三寸,
足以朽骸;堀穴深度,不通於泉,流不發泄,
如是則止.死者既葬,生者毋需,久喪用哀.
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
堀穴而處.聖王慮之,以爲堀穴,曰冬可,
以避風寒,逮夏下潤,濕上熏烝,恐傷民氣,
於是作爲,宮室而利.爲宮室法,將奈何哉?
墨子言曰:宮室旁可,風寒,上可以圉,
雪霜雨露,其中蠲潔,可以祭祀,足爲男女,
之別則止.諸加費不,加民利者,聖王弗爲.
【原文】

子墨子言曰:『古者明王聖人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彼其愛民謹忠,利民謹厚,忠信相連,又示之以利,是以終身不饜(1),歿世而不捲(2)。古者明王聖人其所以王天下、正諸侯者,此也。』是故古者聖王制爲節用之法,曰:『凡天下群百工,輪車鞼匏(3),陶冶梓匠,使各從事其所能,曰: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爲。古者聖王制爲飲食之法,曰:『足以充虛繼氣,強股肱,耳目聰明,則止。不極五味之調、芬香之和,不致遠國珍怪異物。』何以知其然?古者堯治天下,南撫交阯,北降幽都,東、西至日所出、入,莫不賓服。逮至其厚愛,黍稷不二 ①,羹胾不重,飯於土塯 ③ ,啜於土形(4),斗以酌 ⑤,俯仰周旋,威儀之禮,聖王弗爲。古者聖王制爲衣服之法,曰:『冬服紺之衣,輕且暖;夏服綌之衣,輕且凊,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爲。古者聖人爲猛禽狡獸暴人害民,於是教民以兵行。日帶劍,爲刺則入,擊則斷,旁擊而不折,此劍之利也。甲爲衣,則輕且利,動則兵且從(5),此甲之利也。車爲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聖王爲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爲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古者聖王制爲節葬之法,曰:『衣三領,足以朽肉;棺三寸,足以朽骸;堀穴,深不通於泉,流不發泄,則止。』死者既葬,生者毋久喪用哀。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陵丘堀穴而處焉。聖王慮之,以爲堀穴,曰:冬可以避風寒,逮夏,下潤濕上熏烝,恐傷民之氣,於是作爲宮室而利。然則爲宮室之法,將奈何哉?子墨子言曰:『其旁可以圉風寒,上可以圉雪霜雨露,其中蠲潔(6),可以祭祀,宮牆足以爲男女之別,則止。』諸加費不加民利者,聖王弗爲。
【注釋】

(1)『饜』通『厭』。(2)『卷』爲『倦』。(3)『鞼』爲『■』之假借字。『匏』爲『鮑』之假借字。(4)『土形』即『土鉶』。(5)『兵』爲『弁』字之誤,爲『便』字之音借。(6)『蠲』通『涓』。
 ① 黍稷不二: 黍和稷只吃一種,不吃兩種。黍: 黏黃米。稷: 穀子。 ② 羹胾不重: 不同時喝肉湯,吃大塊肉。羹: 肉湯。胾: 大塊肉。 ③ 飯於土塯: 用瓦器吃飯。土塯: 土燒製成的瓦器,盛飯用。 ④ 啜於土型: 喝湯用瓦盆。啜: 喝,飲。型: 土燒製成的瓦器。 ⑤ 斗以酌: 用木勺斟酒。 ⑥ 舟楫不易: 船槳不換。 ⑦ 津人不飾: 船工不裝飾。
【譯文】
墨子說道:『古代的明王聖人所以能統一天下、長於諸侯的原因,是他們愛護百姓確實盡心,利於百姓確實豐厚,忠信結合,又把利益指示給百姓。所以(他們)終身對此都不滿足,臨死前還不厭倦。古代的明王聖人所以能統一天下、長於諸侯的原因,即在於此。』
所以古代聖王定下節用的法則是:『凡是天下百工,如造輪車的、制皮革的、燒陶器的、鑄金屬的、當木匠的,使各人都從事自己所擅長的技藝,只要足以供給民用就行。』而那種種只增加費用而不更有利於民用的,聖王都不做。
    古代聖王制定飲食的法則是:『只要能夠充飢補氣,強壯手腳,耳聰目明就行了。不窮極五味的調和與氣味芳香,不招致遠國珍貴奇怪的食物。』怎麼知道是這樣呢?古時堯帝治理天下,南面安撫到交阯,北面降服到幽都,東面直到太陽出入的地方,沒有誰敢不歸服的。至於他最喜愛的,飯食不超過兩種,肉食有一即可,盛飯的碗是瓦做的,盛水的杯子是泥土燒制的,盛酒的勺子是木頭做的,那些俯仰周旋顯示排場威儀的禮節,聖王是不會去做。
古代聖王制定做衣服的法則是:『冬天穿的天青色的衣服,輕便而又暖和;夏天穿細葛或粗葛布的衣服,輕便而又涼爽,這就可以了。至於那些只增加人民負擔而不給百姓實惠的事,聖王也是決不會幹的。
古代聖王因爲看到凶禽狡獸殘害人民,於是教導百姓帶著兵器走路。每日帶著劍,用劍刺則能刺入,用劍砍則能砍斷,劍被別的器械擊了也不會折斷,這就是劍的好處。鎧甲穿在身上,輕巧便利,行動時方便又順意,這是甲衣的好處。用車子載得重行得遠,乘坐它很安全,拉動它也便利,安穩而不會傷人,便利而能迅速到達,這是車子的好處。古代聖王因爲大河寬谷不能渡過,於是製造船槳,足以行駛,就可以了。即使上面的三公、諸侯到了,船槳也不加更換,掌渡人也不加裝飾。這是船的好處。
    古代聖王制定節葬的法則是:『衣服三件,能夠裹住屍體,足夠使死者骸骨朽爛在裡面;棺木三寸厚,足夠使死者肉體朽爛在裡面。墓穴深度不接觸地下水源,屍體的氣味不至於散發到地面就可以了。』死者既已埋葬,生者就不要長久服喪哀悼。
遠古時代剛有人類的時候,還不知道修建房屋,依著山丘挖洞穴而居住。聖人因此憂慮,認爲住在洞穴裡面,雖然冬天可以避風寒;但一到夏天,下面潮濕,上面熱氣蒸發,恐怕傷害百姓的氣血,於是建造房屋來使百姓便利。既然如此,那麼建造宮室的法則應該怎樣呢?墨子說道:『房屋四邊可以抵禦風寒,屋頂可以防禦雪霜雨露,屋裡清潔,可供祭祀,壁牆足以使男女分別生活,就可以了。』至於各種增加人民負擔而不能給人民帶來實惠的事情,聖王是決不會去做的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