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17|回覆: 0

[道學研究] 劉向【說苑】卷19修文詩解9射以觀德桑弧蓬矢賻賵佐生贈襚送死

[複製連結]
達性暢情 發表於 2022-8-18 16:0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劉向說苑卷19修文詩解9射以觀德桑弧蓬矢賻賵佐生贈襚送死
題文詩:
射者必,心平體正,外體直,弓矢審固,
然後射者,能以.經有:大侯既抗,
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此之謂也.
弧為言豫,豫吾意也.故古者,兒生三日,
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男子,之所有事,
必有意其,所有事然,後敢食谷,而有:
不素飧兮.此之謂也.生而相與,交通故曰,
留賓,天子至士,各有,贈死不及,
柩屍吊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古者吉,
行五十裏,奔喪百裏,贈賵及事,之謂時也;
禮之大者.春秋曰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
仲子之賵.所謂賵者,喪事有賵,乘馬束帛,
輿馬曰賵,貨財曰賻,衣被曰襚,口實曰唅,
玩好曰贈.知生者也,送以賻賵,所以佐生,
知死者而,送以贈襚,所以送死.輿馬束帛,
貨財衣被,玩好也者,其數奈何?曰天子乃,
乘馬六匹,諸侯四匹,大夫三匹,元士二匹,
下士一匹;天子者也,束帛五匹,玄三纁二,
各五十尺,諸侯者也,玄三纁二,各三十尺,
大夫者也,玄一纁二,各三十尺,元士者也,
玄一纁一,各二丈也,下士彩縵,各一匹也,
庶人布帛,各一匹也;天子之賵,乘馬六匹,
乘車諸侯,四匹乘輿,大夫參輿,元士下士,
不用輿車;天子者也,文繡衣各,一襲到地,
諸侯覆跗,大夫到踝,士到髀也;天子者也,
唅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以貝,
谷實.位尊德厚,及親者,賵唅襚厚,
貧富有差;二三四五,數取天地,而制奇偶,
度人情而,出節文也,謂之有因,禮之大宗.
【原文】
  射者必心平體正,持弓矢審固,然後射者能以中。詩云:『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此之謂也。弧之為言豫也,豫者豫吾意也。故古者兒生三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天地四方者,男子之所有事也,必有意其所有事,然後敢食谷,故曰:『不素飧兮。』此之謂也。【注釋】1出自禮記.射義
原文:古者諸侯之射也,必先行燕禮;卿、大夫、士之射也,必先行鄉飲酒之禮。故燕禮者,所以明君臣之義也;鄉飲酒之禮者,所以明長幼之序也。
 故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後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後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
【譯】古代諸侯舉行射禮,一定要先舉行燕禮;卿、大夫、士舉行射禮,一定要先舉行鄉飲酒之禮。之所以先舉行燕禮,是為了明確君臣的名分;之所以先舉行鄉飲酒之禮,是為了明確長幼的順序。
   所以射箭的人,不論前進還是後退,左旋還是右轉,動作一定要符合規矩。從內心來說,沉着冷靜;從外表來說,身體挺直;然後才可以把弓箭拿得緊瞄得准。把弓箭拿得緊瞄得准,然後才可以指望射中。所以說,從人的外部射箭動作就可以看出他的內在德行。
2『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
出自【詩經·賓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張;射夫既同,獻爾發功。發彼有的,以祈爾爵。
譯文:天子的熊靶已經樹立起來,箭在弦上強弓也已經拉開。射手們已經聚集到靶場上,把你們的射箭本領拿出來。開弓放箭每發都要射中靶,為的是罰你飲酒歡樂開懷。
3『桑弧蓬矢
釋義:古代男子出生,射人用桑木做的弓,蓬草做的箭,射天地四方,表示有遠大志向的意思。
4『不素飧兮』出自【詩經.伐檀】『坎坎伐輪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砍下檀樹做車輪啊,棵棵放倒河邊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紋啊。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吞啊?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掛鵪鶉啊?那些老爺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葷啊!
  
【原文】
生而相與交通,故曰留賓。自天子至士,各有次,贈死不及柩屍,吊生不及悲哀,非禮也。故古者吉行五十裏,奔喪百裏,贈賵及事之謂時;時,禮之大者也。春秋曰:『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賵。』賵者何?喪事有賵者,蓋以乘馬束帛輿馬曰賵,貨財曰賻,被曰襚,口實曰唅,玩好曰贈。知生者賻賵,知死者贈襚;贈襚所以送死也,賻賵所以佐生也。輿馬、束帛、貨財、衣被、玩好,其數奈何?曰,天子乘馬六匹,諸侯四匹,大夫三匹,元士二匹,下士一匹;天子束帛五匹、玄三纁二,各五十尺,諸侯玄三纁二,各三十尺,大夫玄一纁二,各三十尺,元士玄一纁一,各二丈,下士彩縵各一匹,庶人布帛各一 匹;天子之賵,乘馬六匹乘車,諸侯四匹乘輿,大夫曰參輿,元士下士不用輿;天子文繡衣 各一襲到地,諸侯覆跗,大夫到踝,士到髀;天子唅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位尊德厚及親者賻賵唅襚厚,貧富亦有差;二三四五之數,取之天地而制 奇偶,度人情而出節文,謂之有因,禮之大宗也。

小黑屋|舉報|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關於我們|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